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未到地定”---妙境長老

(2018-10-10 15:55:17) 下一個


關於“未到地定”---妙境長老


二是離生喜樂地。「離」就是把欲界的煩惱遠離了,欲界都是有欲,其實「欲」都是煩惱的一種,眾生有很多很多煩惱,但欲界這世界上的眾生,眾多煩惱裏邊,欲的煩惱是最重的,所以說是欲,其實他還有其他的瞋恚的煩惱、癡煩惱、高慢的煩惱、疑惑的煩惱、很多很多的煩惱,但是就說特別重的煩惱,這個欲,現在這個欲界的人,他感覺到欲是苦惱,他想要離欲,這就要坐禪,修不淨觀,數息觀或修念佛三昧也好,把欲界的欲遠離,這件事要經過欲界定,未到地定,進步到初禪的時候叫做「離生喜樂定」。
欲界定也是不容易成就的,未到地定,也是很難的,要是得到未到地定,得初禪還是容易的,在天台智者大師摩訶止觀裏,有兩句話,即「事障未來,性障根本」。事障未來,就是事能障礙你成就未到地定。性障根本,就是性能障礙你得離生喜樂地,得初禪。「根本」就指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個禪都是根本禪,指初禪來說,性障根本。

什麽叫做「性」,什麽叫做「事」,「事」指身體說,身體的事怎麽會障「未到地定」,未到地,就是你成就了「奢摩他」,成就了三昧,但是根本三昧,根本初禪還沒來,所以就叫做未到地定,現在的境界比一般的靜坐情況已進了一步,但還沒有成就初禪。什麽是未到地定的障礙,就是這個身體,靜坐的時候,不管坐得怎麽好,若還感覺到有身體的存在,那就還沒到「未到地定」。要是心裏麵一念不生,明靜不動,一坐七天,但是還感覺有身體的存在,也還沒得未到地定,所以叫事障未來。

若忽然間有一天,或者是白天,或者是夜間,靜坐時感覺身體沒有了,空了,好像虛空一樣,就是未到地定成就了,這個時候有輕安樂,未到地定還沒有得初禪,因為「性障根本」,「性」還是障礙,「性」是什麽呢?就是還有欲,得到未到地定,若能坐七天都不用放腿子,或者是更多的時間,或者有種種靈感,如果佛法沒有多學習,就感覺自己有神通,但其實也沒有。

其實初禪還沒得到,就是因為心裏麵還有欲,心裏麵還有欲,有的時候還會有瞋心,也會有高慢心,這個時候還沒得初禪,還要努力靜坐,努力修行,修行到有一天,這欲心沒有了,其實這就要修不淨觀,把欲心破除去。

這時靜坐的境界又進了一步,就是又有了身體,未到地定時,身體沒有了,這時候又有了身體,這身體如雲如影的樣子,此時有更殊勝的輕安樂出現,這時候是初禪。初禪離生喜樂地,遠離了欲界的煩惱,這時候就生出來喜樂,隻是說個喜樂,前麵還有尋伺,尋伺在鳩摩羅什法師譯作覺觀,初禪裏有尋伺喜樂,五樣事情。
尋伺就是來對治欲界煩惱的正憶念,對治欲界貪煩惱的這些法門,修數息觀也是在內。尋和伺的不同,就是粗細的不同,伺是微細的,尋是概略性的觀察,覺觀和尋伺的意思是一樣,因為有這樣子的正憶念,把欲界煩惱對治熄滅了、破除去了。破除去以後,身體就有變化,成功了,心裏麵特別的歡喜,人就是少睡覺、少吃飯,把所有的事情都停下來,專心的靜坐,要求得禪定,忽然間成功了,心裏會特別的歡喜。
樂就是輕安樂,輕安樂是怎麽一回事呢?我們人是欲界的人,我們身體裏邊,地水火風是欲界的物質,但是長期不斷的精進用功,得到色界定的時候,就是色界的地水火風出來了,到現在欲界身體裏邊來,到這裏邊來,那色界天的地水火風和欲界的地水火風一接觸,就有了快樂。
我們人身有病,如身體生個瘡,生瘡這地方流膿流血就痛,這流膿流血的瘡也是地水火風,但是因有罪過的關係,使令人痛苦,但是由長期修止觀、靜坐,成功了。把色界的地水火風引來到身體裏麵,不感覺痛,而是感覺非常快樂,都是地水火風,但作用不同,感覺不同,雖然有尋伺喜樂,但內心還是寂靜的,心安住在一個境界上,明靜不動,相續不斷的明靜不動,這是離生喜樂地。
因遠離了,熄滅了欲界的煩惱,欲界的煩惱也就不活動,煩惱的種子還是存在,因沒得到聖道,煩惱是不能斷的,一定要見到無為法,才能斷煩惱,隻是修定,而不修般若的智慧,是不能得聖道,由定的力量使欲界的煩惱不活動,這叫做離生喜樂地。
第二個定生喜樂地,我們沒得定的人,假設歡喜靜坐的人,不要說是得到色界初禪,若得到欲界定,心裏麵都感覺到非常歡喜的,要是得到未到地定,得到初禪離生喜樂定,那還了得。
得了定的人,多數是有高慢心的,原來高慢心可能不大,得了定以後,高慢心就大起來,但是已經得定的人,要長期不斷的入定,不能說得定以後,隔七天才入定,那是不行的,要天天入定,定就不容易失掉,如果不常入定,定還會失掉,不過也不要緊,失掉了,再努力,還是會回來,和沒得定的不同。
常常入定,他的想法,和我們修靜坐還沒成功的人不同,有什麽不同呢?他對尋伺這件事,感覺到很苦,所以他就想辦法對治,要把尋伺去掉,他一靜坐下來,要用尋伺,然後才能喜樂,他不高興尋伺,就想辦法破尋伺,一靜下來,心裏就思惟尋伺的過患,來破壞它。
如師父收徒弟,徒弟不守規矩,師父就訶斥他,類似這樣子,當然也不是晝夜六時一直訶斥,靜坐時心裏訶斥覺觀也是意思意思,這尋伺就不起了,尋伺不起了,這個時候叫什麽名字呢?叫做內等靜。
定生喜樂地,就是把初禪的尋伺破壞了,不斷的靜坐,入初禪時去訶斥尋伺的過失,這樣子忽然有一天,尋伺不起了,即「內等靜」,定生喜樂地就出現了。
內等靜,這句話怎麽講呢?「等」是前一念和後一念相等,前一念,後一念,這個心刹那刹那相續下來,我們沒得定的人,前一刹那視為一件事,後一刹那又視為別的事。得定的人,一刹那,一刹那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就是心一境性的,沒有尋伺的分別,他心裏麵非常的寂靜。所以叫做「內等」。
「靜」是信的意思,信以誠敬為意,如水很混濁,但不動搖它,水就慢慢澄清了,我們內心沒有信的時候,心裏是混濁的,有了信心時,心裏是清淨的,所以信是清淨的意思,這裏邊表示什麽意思呢?
就是靜坐的人,還沒得初禪的時候,他心裏總是疑惑自己能不能得到初禪,當有一天忽然得到了,就有了信心我能得到初禪,我已得到初禪,就有了信心。這是什麽意思呢?因為我們沒有得到禪定的人,還有欲的人,欲的煩惱是很難除斷的,很難把欲去除,所以自己沒有信心得初禪,忽然間得到初禪,欲雖然難斷,我是把它斷了,已得初禪,已有了信心,這叫離散必染。
這個「染」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我們散亂心的人有欲,是一種染汙,得到禪定以後,對於定的境界也有愛著心,這也是個染。得到初禪的人,他有了信心,欲是很難斷的,但是還是能斷,有了信心,得到初禪以後,感覺非常歡喜,很愛著這個境界,愛著久了,又感覺這尋伺不對勁,我有沒有信心把尋伺除去呢?又是不決定。
善根發第七
行者若能如是。從假入空觀中。善修止觀者。則於坐中身心明淨。爾時當有種種善根開發。應須識知。今略明善根發相。有二種不同。

一外善根發相。所謂布施持戒孝順父母尊長。供養三寶及諸聽學等。善根開發。此是外事。若非正修。與魔境相濫。今不分別。

二內善根發相。所謂諸禪定法門善根開發。有三種意。第一明善根發相有五種不同。一息道善根發相。行者善修止觀故。身心調適妄念止息。因是自覺其心漸漸入定。發於欲界及未到地等定。身心泯然空寂定心安隱。於此定中都不見有身心相貌。於後或經一坐二坐。乃至一日二日。一月二月。將息不得不退不失。即於定中忽覺身心運動八觸而發者。所謂覺身痛癢冷暖輕重澀滑等。當觸發時身心安定虛微悅豫。快樂清淨不可為喻。是為知息道根本禪定善根發相。行者或於欲界未到地中。忽然覺息出入長短。遍身毛孔皆悉虛疏。即以心眼見身內三十六物。猶如開倉見諸麻豆等。心大驚喜。寂靜安快。是為隨息特勝善根發相。


二不淨觀善根發相。行者若於欲界未到地定。於此定中身心虛寂。忽然見他男女身死。死已膖脹爛壞蟲膿流出。見白骨狼藉。其心悲喜厭患所愛。此為九想善根發相。或於靜定之中。忽然見內身不淨。外身膖脹狼藉。自身白骨從頭至足。節節相拄。見是事已。定心安隱驚悟無常。厭患五欲不著我人。此是背舍善根發相。或於定心中。見於內身及外身。一切飛禽走獸。衣服飲食屋舍山林。皆悉不淨。此為大不淨善根發相。

三慈心善根發相。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於此定中忽然發心慈念眾生。或緣親人得樂之相。即發深定。內心悅樂清淨不可為喻。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眾生。亦複如是。從禪定起其心悅樂。隨所見人顏色常和。是為慈心善根發相。悲喜舍心發相。類此可知也。

四因緣觀善根發相。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身心靜定。忽然覺悟心生。推尋三世無明行等諸因緣中不見人我。即離斷常。破諸執見。得定安隱解慧開發。心生法喜不念世間之事。乃至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中。分別亦如是。是為因緣觀善根發相。

五念佛善根發相。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身心空寂。忽然憶念諸佛功德相好。不可思議所有十力。無畏。不共。三昧。解脫等法。不可思議神通變化。無礙說法廣利眾生。不可思議。如是等無量功德。不可思議。作是念時即發愛敬心生。三昧開發身心快樂。清淨安隱無諸惡相。從禪定起身體輕利。自覺功德巍巍人所愛敬。是為念佛三昧善根發相。複次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身心澄淨。或發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世間可厭食不淨相。死離盡想。念佛法僧戒舍天。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空無相無作。六度諸波羅蜜神通變化等。一切法門發相。是中應廣分別。故經雲。製心一處無事不辦。二分別真偽者。有二。一者辨邪偽禪發相。行者若發如上諸禪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搔動。或時身重如物鎮壓。或時身輕欲飛。或時如縛。或時逶迤垂熟。或時煎寒。或時壯熱。或見種種諸異境界。或時其心闇蔽。或時起諸惡覺。或時念外散亂諸雜善事。或時歡喜躁動。或時憂愁悲思。或時惡觸身毛驚豎。或時大樂昏醉。如是種種邪法。與禪俱發。名為邪偽。此之邪定若人愛著。即與九十五種鬼神法相應。多好失心顛狂。或時諸鬼神等知人念著其法。即加勢力令發諸邪定。邪智辯才神通惑動世人。凡愚見者謂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內心顛倒專行鬼法惑亂世間。是人命終永不值佛。還墮鬼神道中。若坐時多行惡法。即墮地獄。行者修止觀時。若證如是等禪有此諸邪偽相。當即卻之。雲何卻之。若知虛誑正心不受不著即當謝滅。應用正觀破之即當滅矣。二者辨真正禪發相。行者若於坐中發諸禪時。無有如上所說諸邪法等。隨一一禪發時。即覺與定相應。空明清淨內心喜悅憺然快樂。無有覆蓋。善心開發信敬增長。智鑒分明身心柔軟微妙虛寂。厭患世間無為無欲出入自在。是為正禪發相。譬如與惡人共事恒相觸惱。若與善人共事久見其美。分別邪正二種禪發之相。亦複如是。三明用止觀長養諸善根者。若於坐中諸善根發時。應用止觀二法修令增進。若宜用止則以止修之。若宜用觀則以觀修之。具如前說略示大意矣
二明證未到地定相。因此欲界定。後身心泯然虛豁。失於欲界之身。坐中不見頭手床敷。猶若虛空。此是未到地定。所言未到地者。此地能生初禪故。即是初禪方便定。亦名未來禪。亦名忽然湛心。證此定時。不無淺深之相。今不具明。複次此等定中。或有邪偽。行者應證。其相非一。略出二事。

一定心過明。
二者過暗。

並是邪定。明者入定時。見外境界青黃赤白。或見日月星辰宮殿等事。或一時日乃至七日不出禪定。見一切事。如得神通。此為邪。當急去之。
二者若入此定。暗忽無所覺知。如眠熟不異。即是無心想法。能令行人生顛倒心。當急卻之。此則略說邪定之相。是中妨難。非可具以文傳。

以下僅供參考。謹慎接受,造成的錯誤末學概不負責。~~


小乘階段是“欲界定”。欲界定分四個步驟訓練: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細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中乘階段是“根本禪”。“根本禪”分四步功夫,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其中又包括八觸十功德和覺枝、觀枝、喜枝、樂枝、一心枝這五枝。

1
、小乘階段
第一步:粗定
也叫粗住,指練功時專心一意,不分心,不亂想。坐、站、臥均可,專心一意地把意識粗略地定下來。
第二步:細住
即要求練功的人把思想進一步往深層裏定,好象是定在這個地方不能走了一樣,即定根法。其道理是由於思想高度集中,認真地靜下來,所以就不會動了,這叫穩住,又叫細住,安穩的意思。其方法是把思想意識往下定,把氣往下沉。
第三步:欲界定
在練功的意識定下來之後,下意識會出現一些美好的想法,比如突然想到一件高興的事,或腦子裏突然出現圖象、聲音等等。所謂“欲界定”,是指有了某種想法和念頭之後,馬上就定住了,不能讓它繼續往前發展下去。例如,你想著到某地或月亮裏去,突然腦子裏出現了某地或月亮,你就把你的雜亂想法定下來,就定在某地,或者定在月球上,或者定到某一棵樹上,或者某條河邊等等都可以,就是說,你的想法不能到底,剛好到那個邊界就定下來了,這就是欲界定。
這個時候常常是心神爽快,或者心爽神昏,也就是心裏特別舒服,全身分不清楚了。欲界定常常是閉上眼睛練,這樣就會有圖象出現,但舌頭翹一下,出現的圖像就可能走了。或者看到從什麽地方來了個師傅,你跟著師傅出去了,但是不要走到那個地方——欲界定。如剛好到了海邊,你不要下海;到了懸崖,你在意識上不要跳崖;到了井邊,你不能下去,就是說隻能定在那裏觀看觀看。
由粗住到細住,靜坐到一定時候,就可能出現欲界定,就是下意識的欲望跑出去了,跑到某個地方。如前麵是個大海,你就定在海邊觀海,而不要到海裏麵去,到裏麵去就要出麻煩。這是練功中關鍵的一步。
第四步:未到地定
也叫未來禪,就是在第三步“欲界定”的基礎上,下意識進一步在那個地方觀望,時間要長一點,然後慢慢定下來,隨之再把這個意識往回收、收、收,收攏回來,整個下意識又回到了你練功的地方。回來後,再把意念放鬆,放鬆到了下意識覺得周圍的事物不存在了,海沒有了,什麽也沒有了,甚至連自已的身心也沒有了,這就到了“心身境虛”的境界,叫做“未到地定”
“粗定”、“細住”、“欲界定”、“未到地定”,這四個步驟是“四禪八定”的小乘階段,如果你經曆了這幾個過程,就完成了小乘階段。
未到地定 未到地定又名近分定,近分意指鄰近根本定而尚未到的意思。 根本定為色界四禪及無色界四空定、每一禪定各有分齊,所以叫根本定。若處於進入根本定之前的方便加行、就叫近分定。因此近分定相對於八定的也應有八種,惟初禪的近分定又稱為未到地定,其餘的七種近分定稱為中間禪相。止觀說:
「從是心後(正住欲界定),泯然一轉虛豁,不見欲界中身首、衣服、床鋪,猶如空虛,□□隱隱。身是事障,障去身空,未來得發,是名未到地相。」
證得此定,若不依法推尋其理,往往會誤認為已得無生法忍,致生狂妄貢高的心思,終究墮入無量的苦報。

另外,「釋禪」將此定中邪偽二事略述:
1.定心過明─「入定時,見外境界,青黃赤白,或見日月星辰宮殿等事;或一時日,乃至七日不出禪定,見一切事,如得神通。此為邪,當急去之。」
2.定心過暗─「若入此定,暗忽無所覺知,如眠熟不異,即是無心想法,能令行人生顛倒心,當即卻之。」
此均是邪定之相,不是真正的未到地定,行人不可不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