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講記06

(2018-03-01 05:14:40) 下一個
唯識學概要講記06

淨界法師

『唯識學概要34』麵對盲點隻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生命歸零!

  打開講義第十七麵,我們看丁三的結示。

  那麽我們講到這個,我們凡夫的造業呀,從淺到深有兩種差別:一個是善惡的差別,一個是染淨的差別。我們一般人沒有經過佛法的教育呀,他也會因為惻隱之心、慈悲心,去做一個慈善的事業,比方說布施呀,比方說持戒呀,比方說忍辱了,他會造一個善業,但這個善業有沒有辦法超越生死,一般人是很難的,因為第六意識它是管善惡這塊的,它管不了染淨這一塊。所以我們一般人沒有經過佛法的訓練呢,你不調伏第七意識的時候,你就隻在第六意識裏麵下功夫,你大概就是一個好人,今生呢做一點慈善的善業,來生創造一個安樂的果報,如此而已。

  那麽我們要把這種善業,提升到清淨的無漏業,那你就要麵對一個問題了,就是自我意識的問題了。這是一個嚴肅的生死問題了,就是你是不是能夠對你的執著,產生一定的調伏。我們的執著啊,一般來說,這個自我意識,這種主宰性,表現在三塊:

  第一個,人。有些人他專門執著人,對這個六親的感情特別重,你看他兒子對他不孝順,但他兒子跟他要錢,他一定會給錢給他,沒辦法呀!這個非理性的。所以無明就是說,你看佛菩薩也執著呀,你要說他執著也對呀,他執著度化眾生!但是他是理性的,因為他這個是合理的。合理的執著我們叫願力,不合理的執著就叫做盲點。就是你不合道理,但是他不會得到教訓,他下次還會做同樣的事情。

  第二個他執著事,他執著他的事業。

  第三個,執著他的錢財。你看我們一般人說,任何一個稍微有一點小小判斷力的人,都知道說你賺再多的錢,你都帶不走,對不對?但是一個人執著錢的時候,他會犧牲生命去賺錢,這個是非常不合理的。就是說你沒有生命,你有錢有什麽用呢?但他還會去賺錢,這個就是盲點,這個是沒辦法溝通的。

  所以隻有修空觀,麵對盲點隻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生命歸零。因為你在枝末上,你根本沒辦法跟它對治的。就是說那你先把生命、把心帶回家,你回光返照,看看你從什麽地方來,看看你生命的原點。一個人隻有回光返照,去對治執著,其它通通沒有辦法。所以隻有第六意識,成功的把第七意識帶回家,第七意識的自我執著才會可以破壞掉。所以當我們所有的佛號,你要保證你每一句佛號都是通往淨土的,那你就要注意你的執著了,因為它的力量太大了,你用第六意識去壓它,第七意識是不吃你這套的。

  我們看看四禪八定,外道的四禪八定,用高深的禪定壓這個執著,根本沒有用,隻有我空觀、法空觀,它隻有怕這個,其它都不怕。所以你要成功的把三界業力的枷鎖從你的生命裏麵把它拔開來,你別無選擇,必須要麵對恒審思量這一塊了。

『唯識學概要35』第七意識——雖有覆而無記,不外執而內緣!

    好,我們來看看永明大師對第七意識是怎麽個描述法,有三段。我們先看第一小段,請合掌:

 [創入道者,此意須明,是起凡聖之因,宜窮種性,乃立解惑之本,可究根源,迷之則為人法執之愚,悟之則為平等性之智。]

  好,我們解釋一下。創入道者,一開始修行人,這個不是老參,是你一開始修行,嚴格來說你開始學佛,你就要知道第七意識可怕了。那麽為什麽它可怕呢?它是決定凡聖的因。也就是說,什麽是凡夫什麽是聖人呢?它的判定標準在哪裏呢?不是說你做了很多慈善事業,就是一個聖人,不是的,是你的執著是不是被破壞了,它是凡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種根源。所以你要好好了解它的體性,這種恒審思量所創造的一種自我的執取,它是一切消除煩惱的根本,你要找到它的根源。所以你隨順它呢,你就變成一個愚癡的眾生;你調伏它,你就悟入到二空平等的法性,就成就聖人。這個是第七意識的恒審思量,你隻要放縱它,你就準備輪回了,沒有其它話可以說了。好我們再往下看,再看第二段:

  [於諸識內,獨得意名。向有漏中,作無明主。不間不斷,無想定治而不消。常審常恒,四空定避而還起。雖有覆而無記,不外執而內緣,常起現行,能蔽真而障道,唯稱不共,但成染而潤生。]

  那麽第七意識的恒審思量,在八識當中呢,它得到一個恒審思量的功能,這個名稱。所以在凡夫的果報當中,它是一個主宰者。當我們的執著產生以後,第七意識會成功的主導你的第六意識去做這做那,而第六意識絕對不敢抗拒第七意識。一個人的盲點在事業的時候,不管你多累,第七意識下命令你第六意識去做,你第六意識乖乖的得服從,因為它是無明主,在無明煩惱當中呢,它是所有的主導者。

  其實第六意識真的受第七意識的影響,所以你看人生啊,各忙各的,你執著什麽你就忙什麽。喜歡追求名利的,就一輩子為這個事忙;追求感情的就一輩子為感情忙。第六意識其實是不能抗拒第七意識的,因為它是在有漏果報當中,它是一切無明的主宰者。隻要你是顛倒狀態,第七意識就可以主導你。

  那麽它沒有間斷,無想定治而不消。那麽外道呢,他也知道他的心中有問題有盲點,但是他試圖用禪定來對治它。就無想,其實問題不在於想象呀,那第六意識沒有錯,所以第七意識是錯殺。這個外道是錯殺無辜啊,外道一直認為說因為你打妄想,所以你流轉生死,那怎麽辦呢?就無想唄!所以妄想就把它放一放空,到最後他的想象力沒有了。但是最後呢他無想定消失以後啊,煩惱又開始活動了。

  所以問題不在妄想啊,妄想它沒有那麽大的力量來主導你的生死輪回呀,它管的是你的善惡這一塊而已,它哪管得到這個染汙染淨這一塊呢?所以你不要再去誤會第六意識了。不是妄想害你輪回,不是啊!有些人念佛,你看專對治妄想是不對的,你要去對治帶有執著的妄想,這個是病根!

  所以外道他不知道病根在哪裏,他以為第六意識的妄想是輪回的根本,所以就無想。

  那麽四空定也差不多這個意思了,他思惟廣大的虛空,讓妄想輕薄,他雖然第六意識沒有完全斷,但是他把妄想降到最低,四空定。但是到最後四空定消失的時候,如石壓草,石頭搬開以後,春風吹又生,避而還起。

[雖有覆而無記,不外執而內緣。]那麽第七意識它本身是無記的。諸位,第七意識它也沒有善也沒有惡,它隻是管染淨這塊。但是它這個無記,我們剛剛講過,第八識也是無記,對不對?那第八識是無覆無記,它不障礙真如,第八識也沒有錯啊,它成功的收集你的因地的業力,然後時間到了把果報變現出來,它也沒有錯呀,那是第七意識莫名其妙在裏麵執著有一個我。所以第八識,在八識裏麵給它一個清白,叫無覆無記,它不障礙真如,不障礙聖道。那麽第七意識的無記是有覆無記,它是障礙真如的無記,它是染汙心的,染汙的無記。它不外執而內緣,它對你的眼前的事情,都沒有興趣,它隻是執著有一個自我,它隻想要去主宰你的人生,簡單講,[常起現行能蔽真而障道,]所以它為什麽叫有覆呢?它就是遮蔽真如,障礙出離,所以它是不共。這個不共就是它是第六意識的根,第六意識唯獨與它為根叫不共。那麽但成染而潤生,它把第六意識染汙了,那麽第六意識所造的業力呢,都去滋潤讓這個生死的業啊,能夠得果報,它有潤生的功能。

    『唯識學概要36』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

    好,我們看最後的總結:

[是以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若細意推尋,冥心體察,則何塵而不出,何病而不消,斷惑之門,斯為要矣。]

  所以我們隻要有誌於今生往生淨土,你希望能夠臨終的時候正念分明,把所有的佛號都能夠成功的帶領我們超越輪回、導歸淨土,你必須要知道捷徑。了生死隻有一條路而已的,沒有其他路了,你一定要走這條路的。

  什麽是捷徑呢?就是好好的了解第七意識,好好的調伏它!

  所以[將施妙藥先候病源,]你要知道你為什麽輪回?不是你做錯了事,不是,不是這樣的。做錯了事也不一定會輪回,因為做錯事懺悔就好了嘛,但是為什麽你懺悔還是沒有用呢?來生還繼續輪回呢?這個已經不是善惡對錯的問題了,關鍵在於執著,一種非理性盲目的執著。就是說這個執著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但是你還是會執著,叫做無明,你根本就不是一種理性的執著。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生生世世,為什麽你今生死了,你來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報?那個讓你得果報的力量是什麽呢?你先把這個問題抓出來。

  好,所以我們應該很平心靜氣的去了解它、去體察觀察它,那麽所有的煩惱都能夠出離,所有的病根都能夠消除,總而言之[斷惑之門斯為要矣。]你想了生死,你隻有一個選擇,就是麵對你的執著,把它空掉,然後再重新發願,重新引導它,給你的生命一個新的引導者,就是用願力來引導你,不能用自我意識來引導你。

  舉一個例子,在《淨土聖賢錄》講到清朝有一個百不管老人。這個老婦人,她管了一個很大的事業,年紀大的時候,她相信淨土法門,就好好念佛了,就把事業交給她的子女來掌管。但她念佛念了幾年,她總是覺得佛號念得不相應,這個時候,她就請教她的師父了,她師父說,你是怎麽念佛的呢?她就說,我在念佛的時候,但是我的子女跟我請教事情,怎麽去管事業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一些建議。她師父說,你沒有真心實意地把心安住在佛號上,你的心還是攀緣娑婆世界,你的心還是有漏,漏失掉了。怎麽辦呢?老和尚說你以後啊遇到你的子女問你事情呀,你修三個字叫隨他去。然後她就自封為百不管老人,以前隻是身體不管,心裏麵還是執著嘛,對不對?她真實地把心裏的執著放下了,隨他去了。

  在《楞嚴經》裏麵很強調你的因地,因為你的因地心果地覺,影響你最後的開花結果。諸位,當你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那一刹那,你是在用佛號創造一個什麽樣的因地,就很重要了。如果你的心是一個有漏的執著,你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這句佛號就變成有漏的了,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

  這個百不管老人,她以前所念的佛號,全部是有漏的。因為她的心還是有所執取,她的心還在娑婆世界!按照蕅益大師的開示,你要往生,你必須把心先送到淨土去,是心作淨土,然後你每一念心所創造的佛號,是心是淨土。如果你的心根本到不了淨土,你的佛號就到不了淨土了。

  諸位你要知道一個概念,這個因果你不要錯亂啊,是你的心來引導佛號,而不是佛號來引導你的心!如果是佛號引導你的心的話,那每一個人都應該往生啊!佛力是主動,你是被動,那每一個念佛人都應該往生呀!不可能念佛人而且每一個念佛人得到的功德是完全一樣的,就是因為你用不同的心來引導佛號。

  所以一句佛號,跑到一百個人心中,產生結果不一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是佛號來引導你,否則你是錯亂因果了,是你的心是因,佛號是結果。所以斷惑之門,斯為要矣!你的往生跟你念佛的多少,沒有直接關係,但是你佛號越多,你到了淨土,品位更殊勝,多多益善。但是往生的關鍵,你必須要創造一個超越三界的佛號,你必須有本事把佛號變成你超越生死的力量,從而跟彌陀感應道交,要順從本願,而不是順從娑婆世界,而不是順從自我意識。

  所以這個地方,斷惑之門,斯為要矣!這是一個成敗的關鍵。所以一個人臨終可以起煩惱,但是不能起顛倒。起煩惱用佛號壓它,可以,它隻是一時的分別。但是你那個堅固的執著,佛號壓不住了,起顛倒你就沒救了。因為起煩惱是第六意識的問題呀,第六意識很好對治的,你隻要轉移目標,第六意識隻要你不去攀緣,用佛號來取代妄想,這個妄想就消失了。第六意識是最好對治的,但第七意識就不是這樣了,你一起顛倒,誰拿你都沒辦法,助念也沒有用了,你自己要往娑婆世界跳,誰拿你都沒辦法。所以斷惑之門,斯為要矣,是這個意思。

  好,前麵我們講到這個整個輪回的根本。但是呢第七意識不幸的是它沒有自我反省、自我調整的力量,它的形成其實是第六意識點點滴滴的錯誤思想長時間累積而成,所以解鈴還須係鈴人,改變第七意識,還得靠第六意識的修觀。因為第七意識它沒有自我調整的力量。前麵講病根,現在講方法了,講對治第七意識的方法了。

    『唯識學概要37』八識的個別體性——什麽是前六識?

    我們看丙三的前六識,也是分成三段:一、釋名;二、述義;三、結示。先看釋名,請合掌:

 [《識論》雲:次中思量能變後,應辨了境能變識相。此識差別總有六種,隨六根境種類異故,謂名眼識乃至意識,隨根立名,具五義故,五謂依、發、屬、助、如根。]

  在我們生命中有三個能變,就是當生命體變現的時候,是三個層次:第一個阿賴耶識,它是主角,變現果報,初能變;第二個思量,它在果報裏麵,捏造一個自我概念,但這個時候還不造業;然後呢就是第三能變,了境能變,由這個自我概念,開始主導這個第六意識,去造善造惡。

  所以我們看這個第三能變,第三能變有三種,前麵的初能變二能變,隻有一個識,第三能變的了境有六個識。這六個識是依根立名,第八識是功能立名。第八識有三種功能,哪三個諸位還記得嗎?因、果、自相。因相,一切種識;果相,異熟識;自相,阿賴耶識,它三種功能。那麽第七意識隻有一種功能,就是末那——恒審思量。那麽這兩種跟根都沒有關係的,那麽第六識呢,它的名稱不是依功能受稱,而是隨根立名,它隨它所依止的根。為什麽呢?因為前六識的功能,跟它所依止的根有密切關係,有五種關係,所謂的依、發、屬、助、如這五種關係,我們來看這個解釋。

  那麽這個前六識它的立名,第一個,[依],它跟根有依,依止,六識要產生了別,一定要依止它的具有根。比方說眼識,眼識要去看色塵,分別顏色,它必須要依止眼球。說你眼球被破壞了,雖然你的眼識還可以活動,但你也沒有用。根跟識的關係呀,很像人跟車的關係。如果你要去downtown,是車子把你載過去的,對不對?但是這個車子,必須要有人在裏麵控製。沒有人的話,車子可以動嗎?動不了。但是車子壞掉了,你有人也沒用。這個人呢,就是那個明了的心識。但是這個明了的心識,它要去產生了別,要靠你這個色身眼耳鼻舌身這個五根,五根的這個根身,這個神經係統。所以它本身有依止根的作用。眼識必須依止眼根,乃至於意識依止意根。

[發],它由六根所發動。眼根發動眼識,乃至於意根發動意識。

[屬],它各自係屬於自己的根。不能說,誒,眼識我現在跑到身根去,不可以啊!它各有各的係屬。

 [助],它能幫助根了別。其實根是不能了別的,你看一個人死掉以後,你眼球還在呀,但是你看得到東西嗎?看不到了,因為你眼識消失了。真正產生了別的是識!

[如],它必須要隨順它所緣的境。比如說眼識它看桌子,眼根它要看桌子。眼識不能說,我眼識要看椅子,不可以。眼識既然依止根,它就必須要隨順根,根攀緣什麽識就必須了別什麽。

『唯識學概要38』第六意識跟前五識有什麽區別呢?

    依、發、屬、助、如,當然前六識當中呢,主導性最強的還是第六意識了。為什麽呢?

  在唯識學上,把第六意識跟前五識,它做出了區別,有五種區別:

  第一個:通別的不同。前五識隻能夠別緣,隻有第六意識通緣。你看眼識隻能夠緣色塵,你不能用眼識去聽聲音,不可以。但第六意識可以通緣前五識的所緣境,第六意識可以跟眼識合作,去了別色塵,第六意識也可以跟耳識合作,去聽聲音。所以第六意識管的是前五識,它是通緣,通別不同;

  第二個、時間不同。前五識的感受,它隻能夠對現在的所緣境感受,它不能夠去感受過去,不能夠感受未來。第六意識可以去回想過去憶念未來,它管的是過去現在未來,第六意識在時間上開闊。

  第三個、獨立的不同。前五識不能離開第六意識活動,不可以,它一定要第六意識的幫忙。所以古人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等等。前五識隻要第六意識不幫忙它,前五識根本沒有用。但是第六意識可以不需要前五識,當然它有前五識幫忙更好。比方說你誦經,必須第六意識配合眼識,還要耳識聽聲音,但是第六意識也可以完全不需要前五識的幫忙,它在打坐的時候,獨頭意識,自己帶起佛號憶念淨土,它有獨立性,所以就有獨立的不同。

  第四個、障礙的不同。前五識深深的受色身業報的影響,你生病的時候,前五識一定會影響你。但是第六意識不受影響,因為第六意識的根是第七意識,是個心法,它沒有老病死,為什麽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色身敗壞的時候,在加護病房的時候,能夠提起正念呢?因為第六意識跟色身是脫鉤的,它不以色身為根。你說為什麽我身體痛的時候,我第六意識會痛苦呢?那是因為你執著它,客觀來說它是不能影響你的,但主觀來說因為你執著它。所以這個第六意識跟前五識,有障礙跟非障礙不同。

  第五個是最關鍵的——名言的不同。前五識隻有直覺不能帶名言,第六意識能夠帶名言,它能夠思考,它能夠學習,這個非常重要,它能夠學習先聖先賢的真理,它能夠做出一個正確的思考,來調伏第七意識。

  所以這個前五識跟第六意識,有五種不同。雖然它們是一同的工作,但是它的主角還是第六意識。我們看它的名稱,都是依根,眼識依止眼根而攀緣色塵,叫做眼識,乃至於意識,依止意根攀緣法塵叫意識。這個立名,它不用它所攀緣的塵,不是說眼識攀緣色塵,那應該叫色識呀,不能夠這樣講啊!它是以根來立名,不以塵來立名。因為它跟根的關係比較密切,它們有依、發、屬、助、如五種的功能關係。

『唯識學概要39』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好,我們看丁二的述義,這個第六意識在我們生命當中,到底扮演什麽角色呢?我們來看看:

  [性界受三恒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首先我們看第六意識的體性,[性界受三恒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第六意識的活動範圍,是特別的開闊。性,它通於善惡無記,造惡是它,造了以後懺悔,在佛前拜八十八佛,也是它,都是第六意識,乃至於平常沒有事的時候,保持無記也是它。所以第六意識善、惡、無記三種功能全部具足。

  第二個、三界。它可以通往欲界也可以通往色界,也可以通往無色界。五種感受,那麽它有這個苦樂憂喜舍全部具足。不像第七第八,第七意識第八意識隻有舍受,一輩子第七意識第八意識也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隻有第六意識五種感受都具足。所以這個性界受這三種,而且它是一天裏麵不斷的變化,這個指的是第六意識的心王了。

  那它所相應的心所呢,有根本煩惱,有隨煩惱,有信等善心所總相連。那麽簡單的講就是第六意識,它是帶動了所有善惡的五十一個心所到處活動。所以我們看得出來,第六意識,它有很高的可塑性,它不像第七意識這麽穩定,永遠執著一個東西。你參加佛七的時候,很認真的念佛,這是誰呢?第六意識!念佛是誰?第六意識!那麽它功課做完回去的時候,開始放逸了,就到處去玩,那是誰?也是第六意識!

  所以第六意識它廣泛的在善惡的功能裏麵活動。這個講到它的體性,它是不決定的。那麽它這個體性,有什麽作用呢?

 [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它一開始是打妄想,叫心動,後來變成行動,它會推動你的身體,它會推動你的嘴巴,去造身口惡業。其實你身體是不能造業的,是因為有第六意識的思想,所以在整個造業裏麵呢,它造業力量是最強的。其實我們身體隻是個工具,所以[引滿能招業力牽。]它所造的強大的業叫做引業,它管的是三界的總報。它所造的業比較次要的,比較沒那麽重要的叫滿業,管的是三界的別報。能招業力牽,諸位,第八識雖然它變現果報,它是先來投胎,但是它投胎呢,是由第六意識所造的業決定的,所以它間接的也影響到第八識!因為它所造的業啊,會牽動第八識去投胎,所以我們整個造業裏麵的主導者,是第六意識。

  來我們總結一下,造業是誰造業的?第六意識。

  那造的業誰來主導這個業?第七意識。

  對對對對對,不錯,孺子可教也!

  對對,這兩個各管各的,一個是去主導它去得果報,所以就是說兩個兄弟,一個人負責賺錢,一個人把這個錢去投資!這個錢往哪個方向呢,買房地產了、買理財了、買車子了,就是說有些人他前生造了善業,他今生沒什麽錢,可是房子很多,他福報都往房子的地方去,他有很多房地產,怎麽回事呢?他的第七意識對房地產有執著,他的善業力都表現在房地產去了。所以它們兩個是各管各的,一個管造業,一個管它的業力的引導。

    『唯識學概要40』你隻要失掉人身,你就永遠活在果報當中!

    諸位你要注意這個六道裏麵,你們知道六道裏麵,造業最強的是誰嗎?對人道,不是天道哦!在唯識學上說,除了人道以外其它道,幾乎沒有造業能力,幾乎了,都是在受果報,真正能夠創造生命的,就是在人道。

  在《宗鏡錄》上說,它說這一個獅子去吃一個鹿,對不對?我們看那個《動物奇觀》,獅子去追鹿把鹿給咬死了,你們認為這個是什麽業?善業、惡業?無記!對了!是無記業。為什麽呢?永明大師說,因為畜生道它的心識暗鈍,猶如做夢,沒有造業的功能。如果獅子吃一個鹿是一個罪業,那糟糕了。它由於過去的罪業變成獅子,結果獅子又造業,它不是沒完沒了嗎?那就一因多果了!它因為過去的一個因,它得到獅子這個色身,它已經付出代價了,結果這個獅子很自然的去吃鹿,要不然你叫它吃什麽,對不對?它沒辦法嘛!所以它是直覺呀,它完全是直覺呀,就像你夢中意識一樣。

  為什麽夢中意識,它的業不能得果報?心識暗鈍。你跑到其它道去了,其實都在還債,就是你一定是哪一生在人道的時候,做對什麽做錯什麽了。那六道天界也是一樣啊,天界幾乎沒有造業的能力,都沒有,一生都在享受快樂,當然了偶爾福報大一點,遇到佛陀供養一下,這個是特殊的,遇到佛出世。

  在經論裏麵講一個事情說,說有一個優婆塞,一個在家居士,他去上班的時候,他要經過一個墳墓。古時候印度墳墓,有時候是天葬的,死亡以後就把屍體往樹林一丟,就沒事啦!讓這個鳥蟲去吃。那麽這個在家居士,他上班的地方呢,要經過一個墳墓的樹林。他早上去的時候,看到一個天女下來,在一個屍體上散花,讚美這個屍體。他就問你為什麽在這個屍體上麵撒花呢?她說你不知道啊,我今生這麽快樂,是因為她前生的身體,這個就是前生的我呀,她布施持戒做了很多善事,我才有今生的快樂呀。

  因為諸天剛去的那一刹那,他會知道他是怎麽來的。那麽這個在家居士,他下班的時候,黃昏的時候回來呀,看到一個餓鬼啊,拿一個木棒去打一個屍體。他問說你怎麽打他呢?他說你不知道啊,他害我很慘,就是因為他慳貪不舍,就讓我今天變成餓鬼了。

  所以[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諸位你隻有在做人的時候,你生命才會產生重大的變化,否則你都沒有改變,你都沒有機會。你隻要失掉人身,你就永遠活在果報當中,你就沒有造因的能力了。

  所以你唯一的機會就是今生哦,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如爪中土,失人身如大地土。你一旦人身失掉了,就意味著你連改變的機會都沒有了。你想拜八十八佛,沒門兒,念佛也沒有機會了。因為你隻能夠得果報,因為你的第六意識全部在暗鈍當中,完全活在直覺。所以隻有人的第六意識,因為它的思考能力強,它會產生一種學習的力量,從學習當中呢產生觀照來自我調整。其它道都不可以,它隻能夠活在人生的生命的慣性。所以人生的第六意識是一個我們最大的機會。這個講到有漏位,它能夠造善造惡。

『唯識學概要41』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那麽我們看看它的無漏位:

[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綿,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六意識的改變,跟第七意識息息相關,一定是第七意識轉了,第六意識才可以轉。所以它的轉依,剛好跟第七意識是同步。我們剛剛講過第七意識的轉依,有初地八地跟成佛,它也是這樣。初地的時候,當第七意識初分轉成平等性智的時候,第六意識也初分轉成妙觀察智,所以發起初心歡喜地。那麽第六意識的這個妙觀察智的初心是什麽時候生起呢?也是在初歡喜地的時候。但是它這個的時候呢,因為它的我空觀法空觀破壞的是分別的我法二執,所以[俱生猶自現纏綿。]俱生的我法二執呢,有時候纏就是現行,它纏繞第六意識,它掌握第六意識,我法二執的這個現行。綿,它有時候是睡眠狀態,很正常。所以一個人的情執,也不是經常表現出來,它是偶爾出來活動。現纏跟現綿,現行跟種子,那麽這個是它初地轉,它的八地呢,遠行地後,遠行地是七地了,遠行地以後就是八地了,就是無功用後純無漏。因為這個時候呢,它的俱生我執被破壞了,所以它沒有煩惱活動了。我執管的是煩惱嘛,那麽到成佛的時候,觀察圓明照大千,妙觀察智,它能夠照見三千大千世界,哪一個地方下了幾滴雨,清清楚楚,每一個眾生打什麽妄想,清清楚楚。妙觀察智全部圓滿,因為它的法執完全消滅了,它的心跟整個法界真如相應了。

  所以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發生什麽事,佛陀清清楚楚的,觀察圓明照大千。那麽這個是說明第六意識是一個造業主。

『唯識學概要42』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回頓息!

    我們看丁三的結示。好,看第六意識:

           
┏眾惑之門——一念迷,生死浩然。

  第六意識——┝

             
┕眾妙之門——一念悟,輪回頓息。

  我們一生當中你的造善造惡,就是第六意識決定了。當它是迷惑顛倒的時候,那麽我們就必須生死輪回了;當它是覺悟的時候,就輪回頓息了。諸位,你們知道迷悟是怎麽判斷的嗎?有沒有人把這個迷惑跟覺悟,做一個很簡單的定義?

  按《楞嚴經》的說法,就是說你隻要遇到人事,仁者心動就是迷惑了。你要向外攀緣就迷惑了,你隻要去追求外境,把它當作真實的,你就是迷惑了。因為你被第七意識掌控了,這個我愛執。因為我執就喜歡主宰嘛,它以為它說了算嘛!所以這第七意識,很喜歡扮演上帝的角色,它是主宰,我一定要把這個誰,把他改變成什麽樣子,這個完全是第七意識了。所以第六意識一旦向外攀緣,那就一定跟第七意識兩個套在一起了。隻有回光返照,向內觀照,正念真如,這個就是覺悟了。

  所以第六意識隻有兩個方向,向外跟向內兩個方向而已。它向內觀照的時候,第七意識就沒有力量了。所以第六意識它管著禍福。禍福,就是說造罪是它,但是開始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也是它。這個第六意識,諸位,唯識學啊,它叫做斷相續心。我們不可能去培養第一念的正念,不可能。你所有佛堂的用功,你聽經聞法培養的正念,我們隻能夠把握第二念。就是第一念錯的時候趕快修正,你要培養自我修正的能力。不是不起煩惱、不起顛倒,不可能。就是你煩惱活動的時候,你要自覺自省自調,馬上覺悟馬上調整。因為你沒有本事做到第一念的正念,沒有本事。所以臨終的正念,你隻要是第二念的覺悟就夠了。第二念,這個關鍵在這裏了——第六意識。至於它怎麽去修觀,怎麽去培養正念,我們到了事修的時候,後麵的修行方法再說。

    『唯識學概要43』一個人突然昏倒失去意識,幫他助念有用嗎?

    我們現在先了解八識的關係。八識有三層:初能變第八識;二能變思量,我愛執;第三能變前六識的造業。就是先把這個八識它們各自的功能,先把它弄清楚。

  今天我們整個八識都講差不多了,有沒有問題?誒請說:

  學員:阿彌陀佛,學員有一個問題想請師父解答。一個人如果說,他突然昏倒失去意識,那是他的第六識突然的悶絕。那如果為他念佛,如果他的第七識第八識,還有作用的話,我們幫他念佛,能夠幫助得到他,是這樣嗎?

  師父:如果他的昏倒是深層的昏迷,第六意識如果不活動,那你念佛對他幫助就沒有用了。因為他的耳識要活動,一定要第六意識的幫忙。那麽如果他的昏倒第六意識還在,那還是有用的。所以你一個人臨終的時候,你為什麽不能打嗎啡呢?不能睡著呢?你第六意識要保持清醒呀!因為你是隨念往生呢。

  諸位,第六意識一旦不活動,你就慘了。那就第八識的業力要出來了,你沒有本事淨業成就,你不可能隨業往生的,幾乎不可能,除非你念到業盡情空。所以當第六意識不活動的時候,這件事就不吉祥了。如果你第六意識在活動的時候,你還沒有把阿彌陀佛感召出來,當第六意識停止活動的時候,你幾乎沒有機會了,你就準備隨業流轉了。

  所以隨念往生,他必須把握第六意識在的時候。因為你感應道交是靠第六意識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不可能到第八識。第八識它也不能造善也不能造惡,它也沒有思考能力。所以當第六意識消失的時候,第七意識隻會壞事而已呀,說實在的,我愛執,你想它能幹出什麽好事來?第八識也不可能了,第八識本身就充滿了業力,它隻是把那個最成熟的業,推出來唄!那前五識沒有第六意識,前五識什麽事都做不了,所以還是在第六意識呀!

  學員:那師父,我們怎麽樣知道他的第六意識還有沒有作用呢?

  師父:你沒辦法知道了,因為它是無形無相,你怎麽知道呢?反正你念佛對他沒有壞處呀!所以我們助念,就是你不管他第六意識在不在,你就是該開示就開示,該助念就助念,反正你對他沒有壞處嘛!是吧?你不能拿儀器去測一下,等到你測出來已經來不及了。

  學員:那為什麽有一個說法就是說人家往生的,譬如說六個小時之內,他的耳識還沒有退的話,我們為他念佛是對他……

  師父:那都是原則上,我們一般講八小時,對不對?原則上,但是每一個人因人而異呀!說實在的,他抓一個原則了,就是斷氣後八個小時,他合理的推論第六意識還在。斷氣後所以叫黃金時間嘛,就是斷氣後助念八個小時,對不對?但是其實因人而異了,每一個人業報不同嘛,有些人第六意識會走的很快。

  學員:所以即使是說他昏倒或者昏迷了,為他念佛也許他的第六意識還在。

  師父:總沒有壞處吧,是不是?至少你給他一個善業,是不是?你不能提起他的正念,至少你補他的善業嘛!你回向給他嘛是吧,就沒有壞處了,是吧?但是我們不能夠精準的算出來,他到底第六意識還在不在,沒有辦法。

學員:謝謝師父!

『唯識學概要44』往生到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有第八識?

 學員:師父慈悲,末學有兩個問題要問師父。第一個就是說,往生到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有第八識?那另外第二個問題就是說,一個人他精神有問題,可是他又吃肉,那這個有沒有業力?

  師父:精神錯亂的話他所造的業都無記了如果真的錯亂的話,但是他錯亂有一個標準,就是他看到火還會用手去抓它,這叫錯亂!如果他還有判斷能力,就不叫精神錯亂,就還有造業能力,這先回答第二個。

  第一個到了淨土,還有沒有第八識?來,我們看第八識的轉變,看看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空。也就是說,你到了淨土,你最大的改變是第六意識改變。因為你接觸到一個很好的環境,第六意識受到很好的熏習,念佛念法念僧。但是你第八識在不在跟外在環境沒有關係呀!隻要你還是凡夫,如果你帶業往生去的,你還沒有入八地之前,你第八識就在。但是因為你沒有起惑造業的環境了,因為你在極樂世界,是彌陀的本願攝受嘛,是一個法身變現的國土嘛,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他不是業報身嘛!

  你娑婆世界處處是業力呀,處處是地雷,你根本動它不得啊!娑婆世界的人事因緣,你攀緣看看,你一定觸動業力的。但是極樂世界的每一個人事,全部是彌陀的功德莊嚴。所以它第八識雖然在,但是呢,關鍵是它第七意識不太活動了,在調伏狀態了,因為它的法力太強了,所以第六意識,它經常念佛念法念僧,所以它不斷的進步,但是它第八識肯定在。因為它第八識的轉依,不動地是什麽?八地嘛!不動地破壞了阿賴耶識,金剛道後異熟空,到了成佛把所有的有漏因果,全部破壞了,所以佛陀沒有因果這件事情了,佛陀是乘願而來。

  所以你這個第八識在不在?跟你去哪裏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你去了娑婆跟去了淨土,最大的關係,就是第六意識不一樣了,因為第六意識,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第八跟第七根本就不向外攀緣的,去哪都一樣,但是第六意識一變,就直接影響第七意識。第七意識是無明主,它也影響到第八識。第七意識隻要它不活動,它就不可能引導第八識來三界得果報,這都有關係的。

  所以你到了淨土最大的改變,就是第六意識改變了,它不再起惡念了。

  學員:師父,那往生到淨土的時候,九品往生。

  師父:對九品往生,這個是一個很大的主題了。它不是隻有業力而已呀,它還要看發心,還有你的智慧,它兩個智慧資糧福德資糧,這你要看《觀經》就清楚了。好,請坐。

『唯識學概要45』為什麽禪定跟持戒沒有辦法調伏你的執著?

   學員:禪定跟持戒沒有辦法調伏你的執著?

  師父:對。

  學員:師父詳細的解釋,這個為什麽外道四禪八定,沒有辦法調伏這個執著,他為什麽持戒也沒有辦法調伏執著,請師父說明一下。

  師父:執著隻有空性的智慧才能調伏,因為他那種自我的概念,你看持戒他執著有一個我,他照樣可以持戒呀!我來持戒呀,所以戒法沒辦法對治自我意識。禪定也是一樣,禪定他就是找一個所緣境嘛。比方說你要注意呼吸,注意佛號,那你就專心的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他就把第六意識的妄想給停下來了,是吧?他的緣起是這樣子的,就是說你在整個過程,你根本沒有對治第七意識的自我嘛,有嗎?沒有啊!就是它休息的過程,根本沒有去觸動第七意識,根本沒有,跟第七意識沒有關係,完全在第六意識修行。因為自我是跟第七意識有關係的,隻有修空觀發願,你要麽用空觀調伏它,要麽用願力引導自我,除此之外第七意識,根本原封不動。也就是說持戒跟禪定,完全是第六意識的事情。你看禪定當中,我們現在問了,禪定當中有沒有自我概念,有沒有?我在定中,他有沒有這種概念?有嘛,他在整個寂靜的心中,還是有一個自我意識嘛,我非常寂靜。外道的四禪八定都是這樣子的!他那個自我的影子都在嘛,他完全沒有對治啊,你沒有對治它,它怎麽會消失呢?就如石壓草嘛。

『唯識學概要46』第六意識已經沒有了,助念有用嗎?

   學員:阿彌陀佛,我有個問題。師父,就是這個人在中陰身的時候,都希望那個念念……於造福力救拔,《地藏經》上有這句話,但是那已經第六意識已經沒有了,那第七意識第八意識,還能不能受這個大家念經誦佛號的這個超拔?

  師父:中陰身,他已經不是人,對不對?他是已經死亡,他這個人果報已經跳出來了,所以他不是人的時候啊,救拔相對困難。因為人道,他是最容易去接受教化。所以印光大師說,當他的第六意識臨終的時候,正念的黃金時段過了,第六意識進入悶絕的時候,然後它離開他的身體了,中陰身就是死亡,經過死亡了嘛!它已經從它的果報體跳出來了,但是它下一個果報還沒有出現,叫中陰身嘛,就是前因已滅後因未生嘛!過渡,因為六道輪回沒有中陰身嘛!但是它的下一個果報還沒有出現,那麽這個時候中陰身呢,他沒有學習能力了,這問題在這兒了,你跟他講一些開示的東西,已經沒有太大幫助,隻能夠用回向,比不上你是個人的時候來得好。因為你在人道的時候,臨終的時候你還沒有經過死亡,你還是第六意識的明了性,就動身發語獨為最了,你這個時候開導他,他用人的第六意識,他能夠成功的學習,你啟發他以前過去的正念,這個最好了。

  學員:有些人在中陰身的時候,為什麽還可以給家屬托夢啊?為什麽會有這些事情?

  師父:托夢這個不難呀,這個是另外一方麵的事了。這個托夢有可能的,跟他緣深唄,感應道交嘛!因為你家屬也憶念他,兩個人就互相憶念,就感應道交了唄!

  【47】袁了凡他改命,他改的是什麽?

  學員:師父好!我的問題稍微有點多。有人說第八識是在心包之內,這樣說法對不對?如法嗎?

  師父:這個是小乘的說法,小乘應該沒有第八識的概念,其實第八識它不在色身的,它是怎麽樣?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第八識沒有執著一個單的點,它是廣泛的緣根身器界呀!

  學員:這樣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太太換心髒,換完心髒以後她的習氣改變了,她喜歡喝啤酒、喜歡喝這個吃那個。她換了一個男性的心髒,四十多歲,然後這個東西怎麽解釋?

  師父:它這個色法,不是,它這個心髒是個色法。我們這樣講是個心法。色法,就像你一個車子,你換了一個車,裏麵的人不換,他開車的習慣不是照一樣嗎?是吧,你換個車有什麽用啊?裏麵的人沒換,換湯不換藥。我們講心識是指一個明了性的一個心法。你現在講心髒是一個色法,那是一個臭皮囊,這是兩碼子事。

  學員:有人講念佛用第八識念佛。

  師父:第八識不能念佛,這個完全錯誤啊!這個錯得很離譜了!第八識它不造業的。第七意識也沒辦法念佛,隻有第六意識。

  學員:還有就是袁了凡他改命運,那他改的是什麽?

  師父:對了,這個問題很多人就是,它是這樣的:第六意識的努力,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他果然可以改變有限的命運,但是絕大部分都不能改。比如說你一個女眾,你有本事修修到變成男眾嗎?有沒有可能?不可能!這果報體成熟了。我覺得這從唯識的教理,有兩種可能:第一個他下了很大的心力,他創造一個很強大的善業。這個善業要得果報之前,先有花報。就是說他創造一個很大的善業,這個善業本來來生得果報,對不對?正常,但今生先開花了,他的那種善業的力量太強大了,某種程度影響到他的今生,但是他正式的果報,你說他布施隻是讓他長壽嗎?如此而已嗎?那這個是副產品呀,真正的果報到來生呀,天上的果報。那是因為他造的善業太強了,某種程度已經影響到今生了,這個是特例。這種善業都很強,強大的善業跟強大的罪業,在得果報之前,山雨欲來風滿樓,它會有征兆。

  你看有些人來生要去地獄之前,他今生就有一些罪業的相狀起現行。但是諸位這個不是正式的果報,這是開花而已。袁了凡先生,那個也是他的花報而已啊。就是說本來我們唯識的果報是叫異熟嘛,說是你這個種子存進去,你要給它一點時間成熟呀,你不是存進去馬上出來,沒有那種事情呀!那麽他是前生的業成熟了,但是他今生在造業的時候,本來這個業要影響來生的,但是他今生善業太強了,他那個善業的氣氛,已經釋放出來了,但是他正式的果報在來生,這第一種。

  第二種,他前生雖然造了一些不好的業,讓他轉命,但是他的業不重,比較容易改。這個業的輕重,我們會講到業的輕重,有些人業特別重,也不容易轉。就是他得果報的時候,有些果報特別堅固,有些果報不堅固,就是他造罪的時候他馬上懺悔,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那個果報結構比較薄弱,不堅固,他很容易轉,兩種可能都有。好,那麽當然唯識學,諸位你要去思考,因為跟你有密切關係了。我們今生會來輪回呀,諸法因緣生,一定是哪裏出了狀況,是吧?不是上帝要我們輪回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定有問題了。如果你找不出它,那你來生會犯同樣的錯誤。你想改變你的生命,一定要先了解自己,這個是非常關鍵的。到底你哪裏出了差錯,你才不會讓曆史一再的重演。所以學唯識學,就是抓到你的病根,你的時間非常有限,你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去找問題,不可能的。你隻有相信佛陀的聖言量,集中你的生命,去對治你的問題才可能成功。因為你所剩的時間不多了,所以了解你的問題,然後找到適當的方法去處理它,這個就是我們學習唯識的保持臨終正念的一個目的。

    好,我們先講到這裏,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