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慧律法師:正法眼藏08

(2016-08-29 06:12:15) 下一個

正法眼藏08

慧律法師主講

如來境界無數、離諸數。「數」就是數目的「數」,「數學」那個「數」。如來的境界,離開一切有錢、沒有錢,比如說:你一千億,在如來的觀念裏麵,沒有那個一千億,你身上沒錢,如來也沒有那個沒錢的觀念,不是數量可以控製他的,所以如來的境界,等如虛空啊!貧窮人來到佛陀的前麵,他也是未來佛,有福報的大富豪,有能力發大心,在如來的前麵,如來也非常地隨喜、非常地讚歎他!這麽有錢,還懂得布施,如來非常地認同、讚歎他!很窮,來到如來的麵前說:哎呀!世尊,我身上隻剩下十塊港幣。佛陀說:行!那你也能成佛!也能成佛!因為離開這個有錢、沒錢啊,無關於數目。無礙、離諸礙,如來心皆沒有罣礙,因為沒顛倒之見嘛!所以,我們修學佛道,要這麽說: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如果你想要活得很痛苦,很簡單,你就把你執著那個意見、看法,加在別人的身上,保證你活得痛不欲生!夫妻之間吵架是為什麽?因為看法不一樣、知見不同,吵起來;媽媽跟兒子杠起來,吵起來,媽媽要這樣,兒子要這樣,為什麽兩個杠起來?是因為看法不同;父親跟兒子兩個杠起來,以何因緣杠起來?因為看法不同。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所以在座諸位哦!你想過快樂的日子嗎?要學師父這一招。慧律法師,你對他有什麽意見?沒意見!慧律法師,你對他有什麽看法?沒有看法。有知見的頭上安頭,有看法的頭上安頭,對不對?自己覺得痛苦嘛!痛苦,所以,不可以頭上安頭,不可以知見立知啊!因此,聖人的心中沒有罣礙,就無礙、離諸礙,沒有增減啊,沒有增、沒有減,如來的境界,對一切能所,了諸法皆空,本來無一物,心,平等、平等,如來的境界達到了平等,又究竟的平等的時候,同於真如實際,世間的真相,其實就是平等、平等。不平等,是來自於那一顆妄想的心。諸位,有的人講:我看不起你!看不起你,誰比較沒修養啊?

有一個人,來告訴我:師父,他一直在後麵毀謗你、批評你。我說:謝謝指教!他活得比較辛苦!師父,你不批評他?平等、平等,同於真如實際,等如法界,心等如虛空,平等、平等,無念、無住、無相。

所以,我從出家以來,讚歎我的,我隨喜功德,我這一輩子所做的,就是口業要守得很清淨,隻許自己隨喜別人、讚歎別人,一輩子都不造任何一句口業,是不是?那麽這樣日子很好過。在座諸位,如果你把你的四周圍的人都得罪了,那你怎麽成功啊?我問你。兄弟姐妹為了一件小事情得罪……你看,你碰到困難,哥哥會幫助你嗎?是不是?你的好朋友,你因為角度不一樣,你就下定決心跟他不來往,證得空性,不來也不往!你碰到困難,這麽一點小事,你就發這麽大脾氣,你把你的善因緣全部都斷掉。在座諸位啊,修行是點滴的功夫,成功必須多結善緣啊!一定要多結善緣!沒有多結善緣,你困難的時候,誰幫助你啊?是不是?

接下來:非能稱、非所稱、超諸稱性。稱,就是稱讚。就是:如來,你稱讚他,他不增不減;如來,你毀謗他,他也不增不減;超越種種的稱讚跟超越種種的毀謗,稱讚所不能及,毀謗所不能及。

非能量、非所量、超諸量性。如來,沒有辦法用數目字、用心去衡量的,衡量的。

有一個人學禪的,學禪的,這個在家居士本來是從外道來的,後來,他用一些外道來觀看我們佛教,聽說這個已經變成人家的老師,很驕傲,說:來呀!說我們這個老師很厲害,很厲害。他就有一天啊,他就說:嗯!聽說這個慧律法師小有名氣,我呀,去跟他秤秤他幾兩重?他就來到文殊講堂,看到師父不頂禮,看到他的眼神充滿著自負,我就知道他的來曆了,當然我們也不會去傷害人家啦。(他)旁邊的人就跟我講——他的帶來的,說:我們這個老師很了不起!你幾兩重?他都知道!他旁邊的那個老師就說:對!你幾兩重?我就知道!因為是外道轉成佛道,哎呀!那個自負沒辦法講。我說:真的?我幾兩重你知道?他說:我當然知道啊!我說:咳!我咳這一聲有幾兩啊?哎呀!這沒辦法量!你幫我秤秤看,我這個咳嗽有幾兩重?所以人啊,不要太自負,還是謙虛一點,謙虛是智慧的開始,沒有智慧是人生最可怕的貧窮,人,還是要從謙卑學習。所以啊,我們要了解:如來的境界,不是你能去測量的,也不是你能夠去想像的。

說:無向、無背、超諸向背,向,就是方向的「向」,「背」就是背部的「背」,無向,說:我趨向佛道,那就是趨向魔道啊!佛道沒有趨向的。我說:我背向佛道,那麽也是魔道啊!也是魔道啊!沒有向、沒有背。我向著佛道,佛道在哪兒?是不是?對眾生來講:當然就是我向著佛道,真正究竟義來講,哪有向佛道!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鬼啊!說是向佛道,就是向魔道啊!佛道可以讓你向來、向去的嗎?有什麽方向啊?方向,那個「向」,我向著佛道,那就是向著魔道。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講,還是要方便說。嗯~好好聽經聞法,這向著佛道,對初學佛法來講,造諸惡業,說:你背著佛道、你違背因果,能這樣講。對究竟義來講,哪有這個東西?

無勇、無怯、超諸勇怯,如來的境界,如如不動!無比的勇,也從來不怯懦。

如來的境界,非大、非小、非廣、非狹。也無所謂大,也無所謂小,般若智慧大,等如虛空,般若智慧小,比針頭還小,念頭哪有時間跟空間的距離?對不對?般若智慧那個念頭,比針頭還小啊!所以般若智慧,說大很大,說小很小,其實沒有什麽大跟小。無所謂廣、無所謂狹,所以,在座諸位,當你有智慧的時候,你所做的……你在這個房間,稍微把它整理一下幹淨,哪裏都是淨土!你的心充滿著智慧,你開始享受這一份寧靜,釋迦牟尼佛就是最懂得享受的人,Enjoy your life!很享受你的生命。為什麽咧?眾生不懂得享受生命,眾生把無關緊要的事情拿來煎熬啊!想像為塵,納想為垢,無關於自己的事情,也一直去幹預別人,活得那麽痛苦,活得那麽的無知!哎呀!佛陀講:是名可憐憫者!哎呀!真的是可憐!連過一個基本的日子都不知道要怎麽過?你少說幾句話會死嗎?對不對?

有一次,我已經學佛了,你知道嗎?我們這個老朋友啊,出去,所謂的郊遊,郊遊,其他人不學佛囉,人家這餐廳上菜,上菜來,一下子別人都夾光了。我也是歡喜:你們都吃得溫飽,我都看你們歡喜。我用的心態就是:眾生歡喜,則諸佛歡喜。你們好好地吃飽,好好地吃飽!這要是別人啊,可能在餐廳就幹起來了,從裏麵打到外麵來了,我不會!少吃兩根菜,又不會死,為那個一點小事情啊。我告訴你啊,哲學家講了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說:我們一輩子都是為那個微不足道的小事困擾,不值得!你冷靜想想看,你這一輩子跟你的朋友、父母親,跟你旁邊的同參道友,為了那一點小事,超爭執的有多少次?你自己捫心自問,想想看,退一步想!你會想:哎呀!沒有意義!真的是無聊!所以過無聊的日子,就是眾生啊,是不是?所以,學佛有什麽好處?就是每過一分一秒都叫做享受。這是真正的生命、這是真正的享受!它不用聽歌、它不用郊遊、它不用到外太空。

我們有一個老師啊,對我印象也算不錯!算是教授,是女性的,她就跟我講:我到大海,看這個大海,看這個太平洋,哎呀!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我的心情就非常的愉快!那我就問她:那你離開了這個太平洋,那心情不就低潮了嗎?那你就搬來太平洋海邊住唄!那你可能永遠住在那邊?你要工作、要教書啊!她說:說得也是!所以,因為那個東西而快樂,你就會因為那個東西而失望、而痛苦,不可以依靠世間任何的假相,叫做快樂,對不對?痛苦就來了!比如說:我抽煙快樂!(上人學他人抽煙的動作,發出「噓~~」的聲音,彈兩下煙灰。)還要彈兩下!看電視學的,(上人學他人抽煙的動作,發出「噓~~」的聲音,彈兩下煙灰。)看電視學的,我沒抽過煙啊,不知道!我隻有唱過「香雲蓋」,沒抽過煙,我這輩子可真是講實話,沒抽過一根煙,也沒喝過酒,算是很好的男孩兒啊!也沒賭博過。這個聲色場所也從來沒去過,我一畢業,就出家。如果你因為抽煙而快樂,有一天你沒有煙抽,上癮了,就發抖!如果你今天因為酒而快樂,有一天沒有酒,你就會很痛苦!簡單講,如果你今天因為女朋友而快樂,有時候,女朋友就會讓你痛苦不堪。所以,你依靠世間的任何緣起的假相,那一種東西,因為它會變化的、會變質的。因此,依靠那種不是永恒的假相,苦,會在後麵等著你。所以,因此,活著就是怎麽樣?平常心啊,平常心,平常心。大家好,我就好!是不是?大家快樂,我就很快樂!我無所求,是不是啊?我活得很自在的。台灣大學邀請師父演講:師父!我們台灣大學邀請你演講。行!台灣(大學)跟北大一樣,都是第一誌願。行!他說:那我們在哪裏接師父來演講?我說:不用!我這個人很灑脫的,你在羅斯福路,台大校門口等我,你幾點幾分站在那邊就好。時間到,站在那邊。他說:哎呀!師父啊,你真的是夠慈悲啊!是不是啊,你都不肯勞駕、麻煩這些學生。我說呀:你們學生忙!我演講完的時候,有教授鍾點費,我不但沒有拿,我給你們社團,因為學生沒有錢,給你們社團。我要看情形啊!那你們今天在家居士供養,那當然我就收下了!因為你們會掙錢嘛;台灣大學的學生不會掙錢啊,是不是啊?因為他還是學生嘛,所以我們就不拿。

接下來: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也就是六根門頭,統統放得下、看得開!離諸係縛,蕭然解脫。佛的境界離開見、聞、覺、知,就是六根的意思。如來的境界,離開一切的係縛,簡單講,什麽是如來?大自在人、大解脫的人,得到最大的清涼,大知足的人、大慈悲的人、大喜舍的人,離開一切捆綁、離開一切束縛,通達解脫。證會一切智智平等,心,了悟一切法、充滿一切智慧,都是空無自性,平等、平等啊!所以啊,達到一切有情跟無情,都平等不二!說:獲一切有情不二所以,什麽是佛?佛就是說,從不嗔恨任何一個人,乃至於他的仇人。一般人沒辦法做到這樣子的,是不是?所以如來的境界一切法沒有任何的差別,破除一切相,破除一切階位,王公貴族到大悟的聖人麵前,那也是王公貴族,也是平凡的人;這乞丐穿得破破爛爛,在路邊乞討,如來看到他,也是憐憫!是如此地慈悲對待他!這是如來的境界。如來的境界,周遍一切,不舍一個眾生,隻要能救,如來就絕對不會放棄,所以在如來的心性當中,無所謂罪人、無所謂你犯過錯的,無所謂你是一個汙濁不堪的,乃至於你幹過不好的行業,不好的行業。汙濁、汙穢,對如來來講,你是一大罪人,佛都原諒你!你說:哎呀!我認為這個不清淨的身體。如來原諒你!如來的心,無所掛礙!

現在的人哪有辦法做到這樣子?看到他的身體很肮髒的時候,他就靠都不敢靠近去。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種大學生是看到死人他就怕!我們大家讀大學的時候,看到人家、他家有辦喪事,就繞道。益謙啊,我們繞道。我說:你為什麽要繞道呢?他就說:前麵死人啊!我說:我們有一天也會躺下來,也會死人啊!所以我在大學,我做了一個很不錯的功德。同學的爸爸、媽媽死掉,有時候是疾病,我一輩子從來不怕死人,沒有人敢碰的,我也敢碰。你看,才二十歲的小孩子唷!有的人看到那個死人,是自己爸爸媽媽死了,他都不敢碰!我不一樣!同學的爸爸、媽媽死,他不敢,我來!去給他幫忙、蓋往生被、撒金光明沙、加持金光明沙、咒語啊等等,所以,沒有人敢靠近的,我要靠近,是不是?我以前住山上的時候,半夜,那個都一千多畝地,那個幾百甲、幾千甲,好大好大一片山,底下有納骨塔,半夜跑去納骨塔,加持那些亡靈,加持那些亡靈有什麽好處?叫他不要吵我。讓我好好修行,不要吵我!一個人,整座山都沒人啊。現在不行了,現在老了。所以,有的人怕鬼,我說:哎呀!你怎麽會怕一個鬼咧?那個死人不怕,那個鬼怎麽會怕咧?鬼是無形的,你要怕的是怕活人,詐騙集團,有那個鬼的詐騙集團嗎?沒有!給你砍人,砍死人!有那個鬼會砍死人嗎?沒有。你要怕活人,不要怕死人!所以,我們如果有亡者,我們要用最慈悲的心,來幫助他。但是有一個,如果他有可怕的傳染病,這個不能靠近,如果他有可怕的傳染病,你去,連你也會死啊,幫助別人也要有一點智慧嘛!是不是?

我告訴你:我們有一些法師,去給人念經,念經。說:師父,來給我們念經。去怎麽樣?去一個貧人的地方念經,很窮,結果那個窮到什麽程度,窮到沒錢買棺材,就簡單用那個木板,很薄的木板釘一下,他們認為:反正要火葬嘛!結果啊,這個屍體脹、脹、脹,那個在旁邊,屍體麵前打這鈴鍾鼓:香雲蓋菩~耶~因為屍體腫脹得太厲害,結果那個棺材,砰!炸開來!哇!那個鈴鍾鼓一擺,跑了!那個法師跑得不像法師,可以參加奧運了,可以參加奧運了。嚇壞了,棺材爆裂,爆開來!那師父,那你咧?那我也跑啊,大家都不跑……大家都跑,我不跑,那當然不好意思!沒辦法!第一次啊,被死人嚇到。後來,我去他的麵前點香,我說:你嚇著了慧律法師,你要對我負責。旁邊那個法師立刻說:負責會常常找你。喔!不用負責,不用負責(上人做後仰擺手的動作。)!你不需要對我負責,晚上再來找我,這麻煩大了!不要負責,不要負責!就這樣子了,Kiss me goodbye!(上人用飛吻的動作。)再見了!所以啊,慢慢地培養慈悲心。

離諸分別,無作、無生,無虛、無實,無起、無盡。如來的境界,離開種種的分別,沒有任何的造作,一切法無生,一念無生,萬法無咎,咎就是過錯呀!如來的境界,無所謂虛、也無所謂實,也無起、也無盡,宇宙的盡頭,叫做盡,無虛、無實,無起、無盡。

無曾、無當,無怖、無染。無曾,就是沒有任何的過去,也沒有任何的現在,也沒有任何的怖畏。如來的境界,也不會去染著世間一切的假相。如來的內心裏麵如如不動,不取於相。

如來境界,無憂、無喜,也不會厭棄,也不會有心裏歡喜到不能克製,喜不能勝!也不會這樣,叫做欣悅的心情。也沒有糾結的心情,內心裏麵,二六時中都充滿在智慧的喜悅、法的喜悅、解脫的喜悅、無人能比的喜悅,世間所有的喜悅不能比。佛心中的智慧的喜悅,一切分別停止、一切妄想心停止、一切痛苦停止、一切輪回停止、一切苦痛停止、一切世間紛紛擾擾停止、一切是是非非停止、一切恩恩怨怨停止、一切不平等停止、不滿的心牢騷的心停止、委屈的心停止、一切的名言所不能說,這是如來的境界。

世尊!如來的身相如是,應如是觀,不應異觀。不應當有不同的觀照,如是觀者,名為正觀。若異觀者,名為邪觀。

所以,今天的重點,你看這一段,如來的境界有多麽地了不起啊!是不是?多麽地了不起!所以,我們講:十方世界亦無比!對不對?十方一切的眾生,都沒有辦法跟如來來比啊!一切無有如佛者!當看到這一段,你就知道:哎呀!佛陀呀!真是偉大的佛陀呀!我們向佛陀學習,今天啊,你有機緣聽到這個正法,就有機會成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底下,我們休息二十分鍾。

司儀楊文強Michael:大眾起立!合掌,恭迎師父進場,大眾向師父三問訊,一問訊。

一問訊就好。

司儀:阿彌陀佛!

請坐唄,請坐!

因為人多,廁所就比較占用一點時間。

那麽我們剛剛已經講了:如來的境界,我們說要傳佛的心印,那麽如果你不知道:如來的境界,你如何傳?所以我們上一個鍾頭,徹底地來理解、了解,佛陀那一種胸量、慈悲,萬法一如,性相不二,那一種人性達到極致的解脫,無與倫比,所以世尊值得我們如此地敬重、如此地禮拜,不是沒有原因的。

那麽,我們今天叫做:「正法眼藏」的題目,我們已經講過幾個重點:一、正法眼藏的重點提示,二、空義的思想是什麽?三、親近善知識的重要,四、如來是何等的境界?最後,那麽我們今天弘揚這個如來的「正法眼藏」,令眾生頓悟自性,會引導眾生契入什麽境界,得到什麽果報咧?因此,我們來作一個結論:正法眼藏令眾生頓悟自性,契入什麽?方便說,沒有入跟出,但是隻能這樣形容。

正法眼藏令眾生入於解脫、安住真諦。我們今天講「正法眼藏」,最重要的目的,令眾生得到大自在、大解脫、安住在真諦,真諦就是即心即佛的道理、真實的義理。正法眼藏令眾生找到永恒的法身慧命。我們這個肉體一定會壞,遲早的事,但是有一種東西,它不會壞!它一定存在,就是法身慧命。正法眼藏令眾生找到真正的法身慧命。

正法眼藏引領眾生入於不變易法。因為萬法都是刹那刹那生滅,所以為什麽說:如來證得金剛不壞!金剛不壞!由相來顯示,說:如來的法身不生不滅,示現五蘊身火化出來,竟然有如此幾萬顆……在經典說:八萬四千顆舍利,這個世間人哪有辦法做到這樣子?由不變易法,不生不滅薰習、薰習,連這個肉身都達到金剛不壞,示現火化有無量的舍利子,讓眾生繼續種這個福田。

正法眼藏令眾生頓悟自性,入於正智所知——正確的智慧,所擁有的一切清淨,叫做正智所知,也知道……因為眾生是邪慧,沒有正智。「智」跟「慧」,是不太一樣的!不太一樣的!智,功夫比較深,能斷惑。那「慧」呢?能夠明理。喔!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那叫做:「慧」,慧解脫!那麽這個「智」就不一樣了,所以如來以「智」來表達,以「智」來表達,叫做「正智」。正法眼藏令眾生契入如來的正確的智慧。正法眼藏讓眾生頓悟自性,見到真實之法。真實之法就是真如之法。這宇宙當中唯一的真實。

正法眼藏令眾生契入無住涅槃,達到心究竟的寂滅。學佛,為了是什麽?四個字:寂滅、清涼。那沒學佛、從來不聽經聞法的,他不知道什麽叫做清涼。那一種不被「相」所羈絆,離一切煩惱,那一種清涼,達到了究竟解脫的那一種自在跟清涼,非語言所能表達的。

正法眼藏令眾生契入清淨真實,所以心入涅槃,得大涅槃。心入寂滅,心得清涼。心得到清淨,心得真實。當我們見到了如來正道,會發現:我們的法身不斷壞。如來的正法,猶如甘露,能讓眾生找到希望,起死回生,這是如來的正法。

如來的正法,讓眾生如實知:一切法如幻!如來的正法,令眾生了悟:一切法皆是如!如,就是空相、空性、不可得!所以法不異如,這個法,完全在當下!就是空相、空性。空,另外一個名字就是「如」,如如不動的「如」。所以佛陀在《金剛經》重複地一直講,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是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也絕對帶不走!所以了知,我們徹底地了解: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沒有真正擁有過什麽東西,擁有的東西,暫時用一用,很快就消失了。如來的正法,讓一切眾生不起顛倒,不起顛倒。一切眾生為什麽會叫做顛倒呢?就是拚命追求,拚命地追求。認假為真,以苦為樂!這句話什麽意思咧?要用舉例子,(說明什麽)叫做快樂。

我們有一個信徒,她的老公也不算壞,但是呢?他有一個特色,就是喜歡喝酒、跳舞,錢,還是拿回到家哦,剛開始夫妻吵得很厲害,夫妻吵得很厲害,後來,這老婆也拿他沒辦法!每天都到舞廳跳舞、打牌、喝酒,回到家,淩晨三點半,Everyday,每天!Everynight,每天晚上!都是這樣過日子!他覺得快樂!有一次我碰到她老公,他就說:我覺得喝酒很快樂,我覺得跳舞很快樂,有種種的粉味,我家這個老婆沒化妝,看起來像黃臉婆,我們到那種場所,哎呀!個個……對不對啊?驚豔無比!濃妝豔抹!粉墨登場,漂亮!我喜歡這種氛圍。他每天都是三點、淩晨三、四點回來。

好,在我們這樣看來,有一次碰到他,我覺得,我跟他講:我們兩個如果調換的話,我很快就會死掉了,為什麽?搞到淩晨三點半,他認為快樂,回到家,睡到早上十點、十一點,他的三點半,是我剛好要起來持誦《楞嚴咒》的早課,我要起來做早課,他剛好回來,我是指的是時間,我們不住在一起啊。他認為(他)快樂,我們真的很苦!對不對?很苦啊!所以這個世間啊!從佛的角度來講,叫做顛倒。

後來他老婆也死了,他本身也得病了,我再碰到他,我就跟他講:某某先生啊,你現在怎麽樣啊?他說:苦啊,苦!全身都是病。酒喝太多,傷肝,打牌打整個晚上,跳舞跳整個晚上的,傷脾、胃、腎,未老先衰唷!我每次看到他,就跟他講:哇!你年齡跟我差不多,你看起來真的是很成熟。說老,這太沒禮貌啊!講話呀,要有點藝術。我說:你長得很成熟。老化得很快的!眾生這個顛倒,太難改了。我說:那你現在念念佛啊!他說:念不下呀!常常送醫院啊。(上人擬急救車的警報聲:)嗚咿~!嗚咿~!嗚咿~!急診室,急診室就送過去了。他不是像師父這樣早睡早起啊!遠離一切啊!(遠離)這樣顛倒啊!我們做得如此的善良,單純的生活,而他受不了!我說:你看看,你才六十幾歲啊。

因此,要眾生入佛的正見,不起顛倒,還得要有很有善根的人,所以眾生以苦為樂,把這個煎熬當作是一種享受,把刺激當作是一種生命的依歸,要不然他真的不曉得要做什麽?做什麽?世間人很可憐的。早上起來忙,刷牙、洗臉、大小便、吃早餐、上班,上班以後,中午吃午餐,塞車、堵車、邊接手機,放著,再繼續吃午餐完,再繼續上班,晚上回來,看看電視,看看有什麽好玩的?也不曉得做什麽?看閉路,看閉路的、看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我沒有看啊!我不看這個。聽說這個金秀賢到大陸去,哎喲!那個保安人員啊,那個什麽一堆,是不是?哎呀!那什麽全智賢、金秀賢到大陸去,哇!粉絲瘋狂!很遠就,啊!像歇斯底裏一樣的。我從來沒有看到佛弟子看到我,啊!沒有!看到金秀賢、全智賢,像觸電一樣的,觸電一樣的。哎呀!眾生這個叫做追星族,追星族。追了以後,人家,哎呀!簽個名,Sign!喔!就簽個名,然後他就拿著:啊!我拿到了一個簽名。那個簽名要做什麽?簽名做什麽?金秀賢、全智賢拿給我,我都不曉得放哪裏。貼在廁所嗎?哎呀!人類那個迷茫啊,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說?追了以後,幾年,當然你有你的生活方式,我們不批評,我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學佛的人,這個心境就完全不是這樣子,因為你過的是真實的生活,你知道:那些是如夢幻泡影的。

所以佛陀的正法,讓我們不顛倒、不以苦為樂。佛陀的正法,讓我們安住於無所住,安住於無所住。了一切如幻,什麽東西都放得下,什麽東西都看得開,心中沒有得,也沒有失,統統放得下。佛陀的正法,讓我們契入、徹底解脫。佛陀的正法,正法眼藏,讓我們過極安穩的快樂,安穩的快樂。佛陀的正法讓我們過得非常安詳、與世無爭、無所求,安詳的心。

有一個居士聽了我這一段,在講堂,他很不以為然,他說:師父,慧律法師,這我不是講不好聽的話,你們出家人啊,不了解社會的險惡,那一種功利現前、金錢現前,那一種黑暗、那一種不為人知的角力、鬥爭,這個哪裏是你們出家人能理解的?你叫人家大慈大悲,師父,在現實的生活裏麵,你們這一套,是沒有用的。你對人家慈悲,人家一樣對你很殘忍啊!我說:我絕對尊重你的看法,大居士!我所謂的法是度那一些跟佛有緣的眾生,不是度全世界的眾生,你要弄清楚!跟你過意不去的,跟我沒緣!這些在現實裏麵打滾、打轉的,那麽殘酷的現實,我能理解。

人為了生存,有時候必須昧著道德跟良心,這個可以理解。因為電影都是這樣演的:動不動就是槍支、販毒、色情,明明知道那個是犯法,還是要去做。很簡單,為了生存!像我們到義大利(意大利)去,導遊都叫我們那個包包要背在前麵,因為有吉普賽人,那個是遊離份子,沒有國家,到處都是偷、到處都是搶,但也不是說所有吉普賽人都是這樣子,這樣對吉普賽人也不公平啊!但是我們到意大利,到米蘭大教堂,都是這樣叮嚀我們。那我一個僧袋背著,有時候聽他這樣講,(上人做僧袋背前麵的樣子。)這個僧袋還得背前麵,好像大肚子,挺著大肚子。到意大利是這樣子,還真不好玩哩!對不對?怕被搶,是不是?如果有人搶我,轉過來,我是慧律法師呢!沒有用啊!照搶啊!沒有用啊!好,話講回來,他不搶,能過活嗎?他要去找工作,沒人要!

就像法國有六百萬的穆斯林,法國有六百萬的穆斯林,占法國全人口的十分之一,到法國,那些士農工商,士、農、工、商,你隻要報你的宗教信仰,你寫穆斯林,一般的餐廳不要請你的,他就把你定調極端分子,所以在法國,穆斯林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不容易!對穆斯林當然很不公平啦!但是少數的極端分子就給人家印象——喔!伊斯蘭教穆斯林,就是這樣子的:恐怖分子啊、砍頭啊,或者因為電視講的都是這樣,但是對穆斯林真的很不公平!所以在法國,這穆斯林找不到工作啊!你隻要填寫履曆表,大陸叫做什麽表啊?台灣叫履曆表,知道嗎?填一下,我的信仰是伊斯蘭教穆斯林。沒有人要你,不敢要,不敢啊。所以就找不到工作啊。

所以,有時候啊,我們被現實逼到了邊緣,我們變成社會的邊緣人,這個社會很多的不幸,他不是不想努力,時機不對!他不是不想努力,天滅他,天滅我也!他不是不想努力,碰不到貴人、碰不到時空,一輩子就是這樣子:不安穩!像流水,東流流、西流流。佛陀的正法,彌補這個空缺,讓你的心安穩,極度的安穩、極度的快樂!所以你在任何的工作場所,記得!你是佛陀的弟子,你在那個工作的崗位、那個公司行號,乃至你是教授、是學生也好、是老師也好、是法師也好,在那個團體,你必須扮演一個佛教溫和的角色、慈悲的角色。

所以佛陀的正法,讓一切眾生心得到安祥,當下契入無為法!無為法,無諍!那無為法、無諍不是斷滅,入大寂滅不是斷滅,是智果不壞!智慧的果報是不斷壞的、法身常存的!所以如來正法,讓一切眾生入於究竟的無為之道,究竟的無為之道。如來的正法,讓我們法身活過來!真正的生命活過來!我們現在是,法身等於沒有活過來,是妄想作主、煩惱作主,現在不一樣,聽經聞法,把那個正麵的能量,從你的講話開始,要講正麵的。從你的行為舉止開始,要講正麵的。以前憂鬱、糾結、煩惱、執著、不原諒、委屈、常常掉眼淚,為什麽上蒼對我這樣子?哎呀!上蒼啊,你要睜開眼睛,可憐可憐我啊!為什麽我的遭遇比別人不幸啊!悟道的聖人不會,再大的不幸,都了悟諸法是空!所以,體悟聖道有什麽好處?人家讚歎我,隨喜功德!人家毀謗我,笑一笑。

眾生契入佛性,慢慢地就能開采如來藏,這些虛幻的東西慢慢地放下,非幻就不滅,那顆真如本心是實有性,它的體性是寂滅的,不是斷滅的,真如的體是不生不滅的,心體是不滅的。所以心相滅,不是心體滅。那麽,我們慢慢地體悟,所以修學佛道有如此的好處,得到如此的法喜!

我們還剩下十分鍾,我們稍微比較艱澀的地方,到一個段落。我們現在講幾則故事,這個故事,有的你聽過,有的沒聽過,這個故事有啟發性,啟發性。告訴我們:禪,大悟的心境,跟一般人的心境是完全不同。

宋代的著名詩人,叫做蘇東坡,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有一個法號叫做佛印禪師的好朋友,這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這重點不在故事,在他們問題出在哪裏?這個佛印禪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禪師,悟道的禪師。這佛印禪師這個廟、道場剛好在長江的西邊兒,蘇東坡的住宅位在長江的東岸。有一天蘇東坡去看佛印,那麽發現他剛剛出門,於是就坐下來,在他的丈室,方丈室裏麵等他回來,因為等得非常地不耐煩,等太久了,於是在桌上拿了一張紙,隨手寫了一首偈子,就放在那裏,又等了一會兒,也不見佛印禪師回來,因此就自己先回去,回去以後呢?(佛印禪師回來)看到蘇東坡的紙張,上麵寫著……。佛印禪師看到這一張蘇東坡留下來的叫做:聖主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去,端坐紫金蓮。蘇東坡不好意思讚歎自己啊!借重讚歎佛,說:聖主,就是佛。這個佛啊,是三界當中四生九有的導師,他是天中天,佛的毫光照大千啊,白毫宛轉五須彌,這個白「毫」,八風吹不動,無論一切利衰毀譽,統統不動,就是如如不動。端坐紫金蓮,佛端坐紫金蓮。其實是在讚歎他自己啦!就是說:他也有相當的功夫。這蘇東坡他心裏這麽想,這佛印禪師回來,一定非常地讚歎我。這佛印禪師看了以後,心裏知道:蘇東坡表麵上讚歎佛,但骨子裏麵,是自己誇耀自己禪定的功夫。因此就拿起筆來,在那個筆啊,拿起來以後在這紙寫了:放屁!放屁!就把這個送過去給蘇東坡,這個蘇東坡讀了這個「放屁!放屁!」這麽粗惡的語言,心裏十分憤怒,於是就立即過江,來找他理論。他說:好歹咱們兩個也是好朋友,你憑什麽用這種話來批評我?難道我不是一個擁護正法的佛陀的弟子嗎?我認識你這麽久了,你對我還是這麽地盲目,不認識我。佛印禪師就說,笑道: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好,故事來分析一下,來分析一下。(上人合掌)諸位,蘇東坡用的,就叫做意識心、得失心、生滅的執著心、希望別人認同的讚賞的心、有所得的心,不是大自在、解脫的心。隻能文人墨客在筆墨裏麵玩弄文章,當然,我們也很讚歎蘇東坡有這樣的善根,因為這個蘇東坡的毛筆也抄過《楞伽經》,今天這個《楞伽經》,四卷的《楞伽經》,要是沒有蘇東坡用毛筆抄下來,我們今天的《楞伽經》消失了,這一點要感謝蘇東坡的。他做了很大功德!那麽這個公案是告訴我們:修行是真實、平等、究竟解脫的心境,而不是說:寫上一些文章啊、偈頌啊!你的用意,也不過是希望人家讚歎你。這一段的公案是告訴你:學者、詩人、畫畫是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但是,如果你大徹大悟,那是無妨的!如果你悟道,寫毛筆,也悟道!如果你體悟聖道,畫畫,也體悟聖道!如果你體悟聖道,無所不在,統統是自在。所以,我們要了解,佛印,當然是悟道的禪師。隻是要試試看,他境界來的時候,功夫是真的、是假的?這句話有個重點,這一段的公案,這就告訴你:我們現在把佛法拿來做學術的研究,對生死是無濟於事的。這個公案在告訴我們:不要玩弄語言、詩詞歌賦,不要玩弄這些生滅的東西。修行,最好大家都不認識我們,也沒關係。認識我們也不重要。重要:你是不是真槍實彈?是真實的契入,不在乎這些。所以啊,有的人希望師父題字,我說呀:我這一輩子全力以赴地在法上,很抱歉,我這個毛筆是通鬼道用的,跟鬼溝通的。我的毛筆太醜了!不能看。懂得一點皮毛,登不上大雅之堂,名氣也不夠。所以啊,你們不要找我寫字,不要找我寫字。我這個字很慚愧,懂得一點皮毛,認識幾個字。所以,因為體悟聖道,我的時間很少用在這個地方,隻能這麽說。

那麽昨天靈繼大法師告訴我,靈繼,你在嗎?在!好!靈繼大和尚慈悲!他請師父為尼泊爾的大地震往生的亡靈回向,那麽我們靈繼大和尚慈悲,我們非常地讚歎!

好,諸位,請合掌! 

願以此功德。底下師父念,消災在座諸位法師、消災在座諸位護法居士大德、消災出錢、出力護持正法的佛弟子,回向尼泊爾大地震所有往生亡靈,消災尼泊爾大地震所有受傷的眾生,回向本次弘法大會設立的消災牌位,回向本次弘法大會設立的往生蓮位、亡靈之位。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你們回去做功課,跟尼泊爾這些亡靈、這些受苦受難的,我們以同體大悲的心,這種心情來麵對它,彼此之間,這個地球本來就是一家人。

那麽我們今天時間稍微調整一下,因為國際展貿中心,他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平安地疏散,所以昨天的疏散,師父在這裏,跟國際展留中心說一聲抱歉,是師父的疏忽,我想:因為後麵擠了太多人還沒有疏散,結果沒有想到,那個樓梯都是擠的人,還好昨天沒有發生不幸!要昨天萬一踩死人了,啊!那今天麻煩大了。昨天被踩死的,請舉手。喔!那還好,那還好!這個我們感謝國際展貿中心,這麽慈悲地把道場借給我們,也為了我們好,來告訴我們,我們真的非常謝謝他!謝謝國際展貿中心! 

所以晚上我們的時間,大家是稍微拉長,給他慢慢地走、慢慢地走,一定不可以發生任何的意外!

好,那麽我們七點,晚上七點就集合。

 

正法眼藏08

注1.緣,由是因緣和合,乃得受生。又如佛所具有之「利他」功德,乃眾生成佛之外緣;然眾生須以其自身之如來藏為證得菩提之內因,始有因緣和合之契機可言。另據大乘起信論載,增上緣又有差別緣與平等緣之分。〔大毘婆沙論卷二十一、卷一二七、成唯識論卷八、成唯識論述記卷八本、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本〕p1877——《佛光大辭典》

◎因緣:<一>梵語 hetu-pratyaya。為因與緣之並稱。因,指引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原因;緣,指由外來相助之間接原因。依此,因緣又有內因外緣、親因疏緣之稱。廣義而言,因即意謂因與緣,包含內因與外緣。 

一切萬有皆由因緣之聚散而生滅,稱為因緣生、緣生、緣成、緣起。因此,由因緣生滅之一切法,稱為因緣生滅法;而由因與緣和合所產生之結果,稱為因緣和合。一切萬有皆由因緣和合而假生,無有自性,此即「因緣即空」之理。若以煩惱為因,以業為緣,能招感迷界之果;以智為因,以定為緣,則能招感悟界之果。 

此外,俱舍論卷六、卷七等,舉出六因四緣之說,六因即:能作因、俱有因、相應因、同類因、遍行因、異熟因。四緣即: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其中,六因中之能作因為四緣中之增上緣,其餘五因則為四緣中之因緣。然唯識家則以六因中之同類因通於因緣與增上緣,以其餘五因為增上緣。同類因,為引生等流果之原因,故又稱自種因。亦即俱舍論等以異性之因引生異性之果為因緣之義;唯識家則以種現相望之因果,及種子之自類相續為因緣之義。〔雜阿含經卷一、大乘入楞伽經卷二、中論卷四觀四諦品、大毘婆沙論卷十六、大乘起信論、成唯識論卷二、瑜伽師地論卷三、卷五、卷三十八、顯揚聖教論卷十八〕(參閱「因」2269、「緣」6123) 

<二>因即緣之義。指四緣中之因緣。因係引生一切諸法之直接內在原因,與諸法有親密之關係,故稱親因緣。凡具有因緣之狀態者,稱為因緣性。(參閱「四緣」1832) 

<三>又作緣起。為十二部經之第六。(參閱「尼陀那」1888)p2301——《佛光大辭典》

◎內因外緣:凡能直接產生結果之內在原因,稱為內因;能間接助長結果形成之外在原因,稱為外緣。故內因外緣又稱作親因疏緣。如欲受身時,以自己之業識為內因,而以父母之精血為外緣。又於淨土門,相對以佛之本願為外緣,而以定散之行或真實之信為往生之內因。〔入阿毘達磨論卷下、成唯識論卷八、觀經疏序分義、觀經玄義分傳通記卷三〕(參閱「因果」2293、「因緣」2301)p1234——《佛光大辭典》

◎外緣:指來自外在,而能助益事物之生起、變化之緣。即一法能在另一法之上產生間接之影響。與「內因」相對。係四緣中之增上緣。其影響可分二種:(一)與力增上緣,能促使他法產生。(二)不障增上緣,不妨礙他法產生。因萬物皆互有影響力,故無一法不具有此緣之功能。然法須待內因與外緣和合之機,始得示現,如人界受生一事,須以自己之業識為內因,以父母之精血為外緣,由是因緣和合,乃得受生。又如佛所具有之「利他」功德,乃眾生成佛之外緣;然眾生須以其自身之如來藏為證得菩提之內因,始有因緣和合之契機可言。另據大乘起信論載,增上緣又有差別緣與平等緣之分。〔大毘婆沙論卷二十一、卷一二七、成唯識論卷八、成唯識論述記卷八本、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本〕p1877——《佛光大辭典》

注2.甲:田地麵積的計量單位,1甲=0.9699公頃。在台灣,甲是計算田土麵積的基本單位。相傳明末清初,荷蘭人竊據台灣,曾以甲征租,於是相沿成習。黃叔璥《台海使槎錄》雲:「蓋自紅夷至台,就中土遺民令之耕田輸租,以受種十畝之地為一甲,分別上中下則征粟,其陂塘堤圳修築之費,耕牛農具耔種皆紅夷資給,故名曰王田。」按:「紅夷」,即指荷蘭殖民者。清朝政府統一台灣後,於雍正九年(1731)下令,台灣田園化甲為畝,並規定比照內地同安則例:6尺丈弓,240弓為1畝。這樣,每甲折合麵積大致:「東西南北各二十五戈,每戈長一丈二尺五寸,計一甲約內地十一畝三分一厘零。」 

注3.真諦:二諦之一,三諦之一。指真實不妄之義理。如謂世間法為俗諦,出世間法為真諦。(參閱「二諦」244)——《佛光大辭典》

注4.[㈡正智:<一>指契於正理之智慧,為「邪智」之對稱。即離凡夫外道之邪執分別及二乘人之偏執,契於中道妙理者。在因明中,則指真現量與真比量,係之意譯。據因明入正理論載,即如實量知諸法的自性差別之智,為離染緣以到達涅槃之智慧。〔大智度論卷三、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下、往生論注卷下(曇鸞)〕 

<二>指無學位所成就之無漏盡智及無生智。係無學十支之一。俱舍論卷二十五(大二九?一三三下):「正脫正智其體是何?頌曰:‘學有餘縛故,無正脫智支,解脫為無為,謂勝解惑滅,有為無學支,即二解脫蘊,正智如覺說,謂盡無生智。’」此正智即以盡智、無生智為體,唯無學位能成就之。就見與智之寬狹而言,據大毘婆沙論卷九十七所說,於有漏及無漏之十智中,盡智與無生智屬無漏智,其餘之世俗智、法智、類智等八智皆攝於無漏正見。成實論卷十六見智品則謂,正見與正智一體而無差別。〔中阿含卷四十七「五支物主經」、大毘婆沙論卷九十四、順正理論卷七十三、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五〕 

<三>三乘人所修之無漏根本智及後得智。據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二載,正智有二種:(一)唯出世間正智,即聲聞、獨覺等二乘菩薩通達真如之根本智。(二)世間出世間正智,聲聞、獨覺以最初之正智通達真如後,由此後所得之世間的出世間正智,亦即能分辨一切差別相之後得智。〔大乘入楞伽經卷五、唐譯攝大乘論釋卷五、三無性論卷上、辯中邊論卷中〕p1999——《佛光大辭典》

注5.寂滅:略作滅。即指度脫生死,進入寂靜無為之境地。此境地遠離迷惑世界,含快樂之意,故稱寂滅為樂。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三(大二?六七二中):「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此滅最為樂。」概謂對生死之喧動不安而言,不生不死之寂靜安穩即稱為寂滅。又特指小乘之涅槃。僧傳中,僧尼之死通稱為「寂」,亦是寂滅之略稱,含有進入涅槃之意;又常作示寂、入寂、圓寂。〔雜阿含經卷二十二、北本涅槃經卷十、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大智度論卷九十四〕(參閱「涅槃」4149)p4505——《佛光大辭典》

注6.[㈠四生:指三界六道有情產生之四種類別。據俱舍論卷八載,即:(一)卵生,由卵殼出生者,稱為卵生。如鵝、孔雀、雞、蛇、魚、蟻等。(二)胎生,又作腹生。從母胎而出生者,稱為胎生。如人、象、馬、牛、豬、羊、驢等。(三)濕生,又作因緣生、寒熱和合生。即由糞聚、注道、穢廁、腐肉、叢草等潤濕地之濕氣所產生者,稱為濕生。如飛蛾、蚊蚰、蠓蚋、麻生蟲等。(四)化生,無所託而忽有,稱為化生。如諸天、地獄、中有之有情,皆由其過去之業力而化生。以上四生,以化生之眾生為最多。此外,又以「四生」或「四生眾類」等語泛指一切之有情眾生,或作為有情眾生之別稱。準此,「四生三有」則指有情眾生及其所生存之空間,即上記之四類眾生及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增一阿含經卷十七、集異門足論卷九、大毘婆沙論卷一二○、雜阿毘曇心論卷八、瑜伽師地論卷二〕 

<二>指眾生托胎所緣之四種方式。據顯識論載,即:(一)觸生,如男女交會而有子。(二)嗅生,如牛羊等類,雌雄有欲心,雄以鼻嗅雌之根,則便有子。(三)沙生,如雞、雀等類,雌雀起欲心,以身埋塵沙中,而有卵生子。(四)聲生,如鶴、孔雀等類,雌有欲心聞雄鳴聲,亦生卵生子。由上知,一切出卵皆有子,故不可食。〔法華文句記卷十中、俱舍論法義卷八〕 

<三>指四度生死。即緣覺乘之人修行所需之時間,具利根者最快亦須以四生之加行方得道果。據大智度論卷二十八載,即:第一生修聲聞資糧,第二生修聲聞加行,第三生修緣覺資糧加行,第四生入聖得果。(參閱「四生百劫」)——《佛光大辭典》

注7.九有情居:指有情(眾生)之身心,即有情所住之處所,共有九處。又稱九居、九眾生居、九門、九有。即:欲界之人天、梵眾天、極光淨天、遍淨天、無想天,及四無色天等。其中,除無想天與四無色天之第四非想非非想處天二者以外,餘七住處特稱七識住。〔長阿含經卷九、俱舍論卷八、大乘義章卷八〕(參閱「九地」132)p133——《佛光大辭典》

◎九地:又稱九有。有情居止之世界,可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依禪定三昧之深淺,色界、無色界複分為四禪天、四無色天,與之欲界,計立九種有情之住地,稱為九地或九有(九種生存)。九者即:(一)欲界五趣地,為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雜居之所,故又稱五趣雜居地(或雜住地)。(二)離生喜樂地,離欲界惡後,所生得之喜樂。色界初禪天屬此。(三)定生喜樂地,由定所產生之殊勝喜樂之境地。色界第二禪天屬此。(四)離喜妙樂地,離於前地之喜,而身得勝樂之境地。色界第三禪天屬此。(五)捨念清淨地,捨前前地之喜與前地之樂,而心達安靜平等(即捨)、自覺(即念)之清淨境地。色界第四禪天屬此。(六)空無邊處地,離色界之物質性,而證得虛空無邊自在性之境地。無色界第一天屬此。(七)識無邊處地,得識無限闊達性之境地。無色界第二天屬此。(八)無所有處地,離前二地之動性,沉潛於「一無所有」之寂靜想境地。無色界第三天屬此。(九)非想非非想處地,有想與無想俱離,而不偏於有無,達平等安靜之境地。無色界第四天(即有頂天)屬此。 

又於四禪天中之未至定、中間定、四根本定,以及四無色定中之下三無色定(即除非想非非想處定以外者)等九定,雖屬有漏定,但其境地乃為起無漏定之強力依所,故稱無漏九地。〔雜阿含經卷十七、大毘婆沙論卷三十一、卷一四一、俱舍論卷二十八、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七十七〕p132——《佛光大辭典》

注8.八風:又作八法、八世風。謂此八法,為世間所愛所憎,能煽動人心,故以風為喻,稱為八風。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為愛憎所惑亂,則不為八風所能動。八風,即:(一)利,利乃利益,謂凡有益於我,皆稱為利。(二)衰,衰即衰滅,謂凡有減損於我,皆稱為衰。(三)毀,毀即毀謗,謂因惡其人,構合異語,而訕謗之。(四)譽,譽即讚譽,謂因喜其人,雖不對麵,亦必以善言讚譽。(五)稱,稱即稱道,謂因推重其人,凡於眾中必稱道其善。(六)譏,譏即譏誹,謂因惡其人,本無其事,妄為實有,對眾明說。(七)苦,苦即逼迫之意。謂或遇惡緣惡境,身心受其逼迫。(八)樂,樂即歡悅之意。謂或遇好緣好境,身心皆得歡悅。大乘無生方便門:「身體及手足,寂然安不動,八風吹不動。」〔佛地經論卷五、行宗記卷一〕p292——《佛光大辭典》

注9.了元(1032~1098):宋代僧。江西浮梁人,俗姓林。號佛印,故又稱佛印了元。字覺老。二歲學論語,長從寶積寺日用出家,受具足戒,遍參諸師。十九歲,入廬山開先寺,列善暹之法席,又參圓通之居訥。長於書法,能詩文,尤善言辯。二十八歲,住江州承天寺,凡曆坐道場九所,道化不止。當時名士蘇東坡、黃山穀等均與之交善,以章句相酬酢。神宗欽其道風,特賜高麗磨衲、金況,贈號「佛印禪師」。元符元年正月示寂,世壽六十七,法臘五十二。有語錄行世。〔續傳燈錄卷五、佛祖曆代通載卷十九、釋氏稽古略卷四、禪林僧寶傳卷二十九〕p163——《佛光大辭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