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

,寫我真情,寫我本意。沒有別的念頭,隻想留下一點痕跡供後代們借鑒,讓他們了解,原來我們這一代是怎樣地生活,怎樣地思想。
正文

日本,初次見麵 (六)

(2020-01-07 12:53:13) 下一個
 

京都拾遺

逛廟之餘或從一座廟到另一座廟之間我們喜歡漫步。看似浪費時間,其實不。慢慢地東張西望也是另類的旅遊。駐足研究櫥窗的擺設,猜測公交車的顏色是哪個公司的?奇怪,日本的姑娘不是長裙拖拽就是肥褲飄蕩,鮮少熱褲露大腿。這是引領潮流還是……就怕夫人女兒路過服裝店,那一雙雙發光的眼睛隻要鑽進衣叢裏你就別指望她們會主動出來。這一路走下來你還無聊嗎?

“錦”,帶棚頂的排檔街。裏麵沒有服裝店,時間就好把握。

在日本我去過的城市無一例外都有這類風景線。她不高端,更貼近民間煙火,也就是賣些油鹽醬醋什麽的。我猜沒準是政府行為,將小販們集中管理,形成規模效應,吸引遊客。店鋪頭尾相連,翹首望不到盡頭,酷似古代的十裏長街。我非朱門酒肉之輩,是上不了皇廷的。那就到此一遊品味民俗風情,也是另一番我有你沒有的情趣。

我總覺得日本風俗雖然處處顯而易見,但那純正的古色古香味兒被默默風化了,蒙上的是一層現代感的薄膜。中國的飲食一條街土雖土,原汁原味那是沒得說。

您瞧,我也不知這是西餐呢還是日本料理。

夠日本吧?但營造這種視覺衝擊的策劃,恐怕又是泊來的主意。

滿城皆盡無塵巷,唯我獨守老荊屋。你還別說,廣告效益極強,整條街你不想看它都難。它能堂而皇之存在是市政府慈悲為懷呢還是裝置藝術的驕傲?

見縫插針是我給路邊時常遇到的迷你型神廟的評語。一點不假,當你漫步街頭會不經意發現一座座神廟牌樓擠在現代建築的夾縫中既不顯赫也不張揚,心安理得與尋常百姓家為伍。它們不收門票也無保安,好奇的遊客盡管大膽入內參觀拍照。偶爾有香客燃香拜佛,對你如視透明人。可惜我不諳日語,弄不明白為什麽它像街邊自動售飲料機般的普遍。

悻悻學子著和服參拜佛堂惹人悅目。或許是成人禮的日子?在日本見的多了也覺得很自然。我們的孩子是否也試著穿穿漢服?不要一本正經拔高到愛國,也不要自恃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像國人的端午節等,自家過自家的。不管它為什麽,平和最好。

換了馬甲我也認得你,星巴克。

 

京都最後的晚餐在這裏用。原不想興師動眾,便選了旅館隔壁的小餐館。出乎意料人家竟物美價廉,後悔小瞧了它。出來舉起相機默念“眾裏尋她千百度,滕然回首……”唉,她在這兒呢。

紅白淑女飄過茶莊,現代版的武俠小說情節。眼前的日本街頭很容易將你帶入電影意境。

網紅服裝店。這是女兒此刻的終極目標。外牆裝飾很獨特,一統的古代銅鏡式打磨,反射出對麵的建築模樣。嘻嘻,專為他人做嫁衣裳,是這個時裝店的宗旨呀。

門口設坑道式走廊,回身仍可看到馬路的折影。

右下角圖標是開放式作坊的點睛之筆。顧客不必猜疑,你手中的包包是我們在你眼皮子底下開誠布公地製成。

日本城市的交通樞紐多設在火車站。新幹線、地鐵、市內公交、長途汽車均在一座樓裏,十分方便。新幹線無需預售,隨走隨買。京都到東京的新幹線車次多到形同地鐵,幾分鍾一趟。站內還有中文服務員。

宏偉的京都火車站,京都之旅的最後一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