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禦苑----天皇曾經的“巢穴”。我用這個貶義詞,情感比較複雜。中日近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我想還是這樣稱呼好了。不過,正踏入人生完結篇的我,越來愈討厭政治的濾色鏡套在我的鏡頭上,多難看,而且還不是真相。上麵的妥協,不是我的真意。我就是想,看到這個詞兒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就如當你看到北京故宮輝煌的大殿時,你第一想到的是腐敗無能、殺人如芥的壞蛋住的地方?還是體現中華文明燦爛的象征?同理,我是用後者看待“巢穴”的。它的另一麵不在我的敘述中,請不要混淆。
這可不是星光大道。皇宮四周都是碎石鋪就的寬闊地帶,既簡潔又與皇宮的建築風格相匹配。大道寬且長,人們晉見天皇要耐著性子走完這條路,也是夠辛苦的。而且它不光是唯美,還另有心機。腳板踏在碎石上,即便十分小心也難免發出“沙沙”的聲響。這無疑告訴天皇:有刺客!
皇宮的牆怎麽看怎麽像地主大院的土圍子。這成何體統?後來一轉念:日本的皇權可能沒有天朝皇帝那麽實在,象征色彩恐怕更濃厚些。所以沒有必要把圍牆修得那麽堅不可摧。否則換個天皇也忒麻煩點兒了。瞧瞧豐田秀吉的大阪城,那叫固若金湯。用現代的大炮轟都有點兒犯難。
既然天皇是個架子活兒,花拳繡腿很重要。整個皇宮除了一捅就一個窟窿外其他絕對美輪美奐。就連鬆影映在牆上都入畫。
沒有中華宮闕的雕梁畫柱,卻也因樸實無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從古至今仍是顏如故。記得學生時代去北京故宮寫生。年輕人好奇,偷偷潛入西部未開發庭院。裏麵一派破敗景象慘不忍睹。心中不平,試問看管人員。答曰:圖案花紋都是一筆筆描出來的。整個故宮修整一遍需十年。你想那最初的圖畫還會是新的嗎?
參觀皇宮是免費的,但需按規定路線行走,室內也不開放。一圈走下來,不累。查看地圖也就巡視了小一半,多是皇族活動的場所。這規模比起咱們的天朝。那真是龍鼠之別,鵬雀之差。
瞧這直上直下方塊形的裝飾,不知是日本人懶呢還是腦筋直,不喜歡拐彎抹角。那個年代精通八卦陰陽圖的國人恐怕恥笑倭人不懂藝術吧?可輪到現代的我,倒不覺得寒磣,反而欣賞這簡潔幹淨的美。
世界本是風水輪流轉。看膩了花裏胡哨的繁縟藝術。當代人轉身崇尚簡單質樸的風格。以如今時尚人的眼光衡量,古代日本皇宮真是很前衛哦。
東方講究對稱,因為均衡為穩。宮殿一定要造的四平八穩,寓意我的江山永不變色。施工細節再精益求精,東方美學獨秀一枝。
偷窺宮闈內部的故事,就如同從這裏看皇宮的柱子,光鮮與陰暗並存。
對我來說,功能引出的美學因人而異,因地而異。故宮也有折扇門,但絕不會是這樣。
我對日本文化沒有研究。這樣的圖形和某些日本服裝很相似。其中有無內在聯係?
在日本不管老祖宗或現代人都有簡約美的嗜好。瞧這窗格子,天子與平民同樂,全不帶花樣的。
簡單筆直的線條,增加宮廷的縱深感與神秘感。它引領你的視線直達中心的黑暗,一種莫名的恐怖油然而生----那裏曾經演繹過陰森而捉摸不定的刀光劍影?
禦苑,日本文化的象征。同許多日本文化招牌一樣,來源於中國,又異化於中國。簡約美是日本美學異化後的靈魂。維有她在亞洲獨樹一幟。與我們傳統的繁複美形成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