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評《英雄》
張藝謀的《英雄》,看過的人有種種意見,綜合起來,劣評較多。
此片一直聽說,從不曝光。後來在《時代周刊》中看到的幾幅劇照,魄力攝人,美得交關。得到第一印象。
在人民大會堂做首映,我想先睹為快,可惜無此機會。等到上映了又俗事纏身,隻有聽朋友的觀感。
“故事交代的不清楚。”阿甲說。
“武打場麵太玄虛。” 阿乙說。
“隻是一味地唯美,顏色鮮豔而已。” 阿丙說。
最要命的是阿丁說:“簡直在歌頌共產當嘛!”
電影,有許多角度來觀賞。哪一種正確?你認為對的就正確。
終於看了。我是一個電影工作者,明白製作的甘辛,也分的清楚什麽是藝術片和商業電影。至於好看與否,完全是個人喜惡,沒有標準。低劣得再也不能更低劣的製作,有時因為一群想標新立異的影評人吹捧,成為經典的也不少,唯有一笑置之。
我們看荷裏活片子長大,美國片的世界市場也是最大的。藝術片不談,以《北非諜影》等雅俗共賞的角度來看電影,算是公正的吧。
首先,作為一個西方觀眾(也不能說是西方,算世界觀眾吧),《英雄》的故事,交代的是十分清楚的。
還沒有看此片之前,我曾經擔心,一部由小人物發展為大時代的戲容易討好,但一部由曆史巨篇縮小的故事,拍起來相當吃力。
但是張藝謀功力到家,兩方麵都照顧得好,他的戰爭場麵明顯意識到黑澤明的《亂》,但拍得更為壯觀。他的描寫的情和義,也不拖泥帶水。
故事的敘述雖然也有點《羅生門》,以色調來美化,沒有什麽不對。不像《羅生門》的,是它有一個明顯的答案,誰對誰錯,講的太過清楚。
中國武俠片中,導演常缺少交代的鏡頭,對動作拍得不合乎現實,完全忽視了力學的可能,被譏笑為玄虛。後來荷裏活抄了,加入科幻的因素,才被觀眾接受。這一點李安最明白,在《臥虎藏龍》中拍出的動作都是有根有據,先說服觀眾,再拍竹林決鬥,雖有點飄忽,也被美感衝淡,受落了。
張藝謀處理的武打,同樣是以劍點水借力,才能飛躍,對一個世界觀眾,不覺誇張。
唯美的攝影沒有什麽不對,好看總比陰沉佳。隻是拍得太多,有點拖累,張曼玉和梁朝偉之間打得重複,最後一場的決鬥就顯得無力了。兩人刺秦,殺那麽多人在西方觀眾來講說服力弱,暗場交代反而討好。雙雄在湖上的打鬥其實可以盡可能縮短,但畫麵實在太美,導演舍不得剪。高手過招,一下子決勝負。這點黑澤明看得較通。
對於最富爭論歌頌秦王,對一個世界觀眾來講,並不是問題。
張藝謀選了一個刺秦的故事,最難處理了。
刺客的壯烈,可歌可泣,但曆史不能改變,刺客都失敗了。而拍失敗的英雄,是一個平麵的故事;張藝謀想更深地挖它一層,沒有錯。他也不一定是想借題發揮,別那麽單純地批評他。
問題出在西方觀眾對秦始皇的理解並不夠深。他是個暴君嗎?那麽片子應該以屍體堆積如山開始,張曼玉的角色看了,才那麽仇深似海。
他是個好皇帝嗎?不是最後一個長城遠景可以說明的呀!
天下?天下又如何?統一怎麽帶來和平?沒有形象的話,外國觀眾還是不受感染的。
張藝謀在記者發布會上說:“記者會將《英雄》和《臥虎藏龍》比較。李安是南方人,他拍的東西細膩。我拍的氣派壯大,是不同的。”
言下之意,李安小裏小氣。但我並不覺得。我認為李安熟悉西方,他拍的戲在武打方麵來說,在講情方麵來說,是一股清新的東方味道,頗受西方認同。兩部戲比較,很對不起張藝謀說一句,還是喜歡李安的。也許我也是小裏小氣的南方人的關係吧。
演員方麵,梁朝偉的俠氣並沒有篇幅讓他發揮,張曼玉的愛和仇,也比較模糊。張藝謀拍章子怡,並不比李安拍的美。但這也不公平,那部戲的劇本完全是為了章子怡那個角色建立的,任何有氣質的女演員,都能成功。
當然最出色的是演秦王的陳道明了。據說張藝謀本來要找薑文來演的,因為他沒有空才找到陳道明。我認為薑文演來,也不一定比陳道明成功。
總括一句《英雄》是絕對值得看的電影,中國武俠片數一數二的代表作。我說的隻不過是一些小疵,整部片子還是成功的。也許你可以說黑澤明的史詩式電影藝術性較強,但在可觀性和畫麵的魄力,《英雄》毫不遜色。日本觀眾看了也會感歎他們現在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片子能不能在美國上映時比《臥虎藏龍》賣座,很難說。如果還有機會刪剪和加以曆史及人物背景的說明,對票房可能有幫助。
作為一個不懂的古今曆史的外國觀眾,尤其是荷裏活式的觀眾,最後秦王把無名放了,才是合情合理。這是張藝謀最不了解西方觀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