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翁

散文雜俎,人物曆史,音樂藝術,老年哲理
正文

貶官和貶官文化(三)柳宗元(唐朝)

(2016-06-21 08:33:40) 下一個

柳宗元(773—819),被貶年份:805-819湖南永州,廣西柳州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現在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又官至柳州(現在廣西柳州)刺史,也稱“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河東柳氏,是北朝的一個大家族,曾支持李唐王朝奪取政權。唐高宗時,柳宗元的曾伯祖曾任宰相,柳家在尚書省任職的就有二十多人。武則天當政後,柳氏一族在政治鬥爭中被株連治罪,逐漸衰落。柳宗元生於長安,九歲時因避戰亂,曾隨父輾轉到夏口(現在湖北武漢)、九江、長沙等地,切實體驗到社會動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對他以後投身社會變革運動影響很大。貞元九年(793)他二十歲時中進士,曾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不久,和劉禹錫一同參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領導的主張革新的政治集團。“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先被貶為邵州(現在湖南邵陽)刺史,在被貶途中,朝中有人認為貶得太輕,就加貶為永州(現在湖南永州)司馬(司馬是州刺史的屬官),劉禹錫等七人也被貶為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柳宗元在永州九年,關心人民疾苦,遊曆當地山水名勝,提倡“古文”創作,寫下了不少詩文名篇。

  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貶至永州任司馬時,心情極為抑鬱,麵對永州那荒涼無人賞識的山水時,柳卻把自己的痛苦心情融入其中,化做了美妙絕倫的文章,“佳目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細細品味,柳宗元似乎忘記了被貶,而是以主人的態度審視自然的靈動。其實不然,我們既可以讀到他“獨釣寒江雪”的孤獨和淒涼,也可以感受到他“欲采萍花不自由”的悲涼含義。那《永州八記》正是貶官們的靈魂,跋涉艱難的真實寫照。他廣泛研究了古往今來關於哲學、政治、曆史、文學等方麵的一些重大問題,撰文著書,《封建論》、《非〈國語〉》、《天對》、《六逆論》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十年之後,唐憲宗元和十年(815),被貶的“八司馬”尚存活的幾位被召回長安,一紙回長安的詔書,他欣喜萬狀急忙趕去。從永州到長安,經過了汩羅江,柳宗元觸景傷情,道“南來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汩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柳宗元還是沒料到迎接他的不是什麽春風而是寒風陣陣。2月,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長安。在長安,由於武元衡等人的仇視,不同意重新啟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貶為柳州刺史。 柳宗元當頭一棒,淒楚南回,這時與他同路的還有劉禹錫,劉被貶至連州。兩位大文豪有著同樣的命運,自然感同身受。當柳宗元與劉禹錫同路走到衡陽時,二人分道揚鑣。柳含淚題詩贈別劉禹錫:“今朝不同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這年他已是四十三歲,正當盛年。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按夢得為劉禹錫的字)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三贈劉員外》

信書成自誤,經事漸知非。今日臨歧別,何年待汝歸。

  他料到朝廷也許再也不會讓他會長安,萬裏之遙,心想既來之則安之吧。於是憑著一腔熱血和一肚子墨水,利用賞賜下來的官職,為百姓造福辦實事。柳宗元挖了井,辦了學,種了樹,修了寺廟,還放了許多奴婢。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內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多年的貶謫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傷害,四年後病逝於任所,年僅四十七歲就客死在了柳州。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