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翁

散文雜俎,人物曆史,音樂藝術,老年哲理
正文

淺談人性

(2016-11-24 07:01:37) 下一個

    人性本惡論不但基督教這樣認為,中國古代荀子也持此觀點。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佛教也持此主張,釋迦牟尼成佛後的第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西方有人性白板論。最近又有人性基因決定論。我認為人性生來是複雜的,猶如一個超市,好壞貨色都有。(“人性超市論”?)每個人貨色不同,但好壞貨色都有是相同的。自私是天性,愛和同情等等也是天性。如母愛即是先天的。

我覺得曆史最精彩的就是曆史舞台上人性的展示和碰撞。在曆史大潮中,不乏聖人般的高尚和魔鬼般的卑劣,而更多的則是芸芸眾生並不完美的人性的升揚、墮落、麻木、扭曲、掙紮、彷徨、沉淪、迷惘、重生……這才是曆史舞台的精采所在。不過認識人性是最難的。一是因為人性的多麵性。有一位哲人說過:“你在一個人物身上找到的特征越多,你就越接近真理”。雨果說:“一片樹葉受到陽光照耀,它的背麵一定是陰影,陽光越亮,陰影越深。” 把陽光和陰影加在一起才是個真實的人。所以“文如其人,書如其人”的觀點就有很多例外。我們看蔣介石日記就知道人有多複雜! 二是因為人性的隱秘性。人的善和惡似乎同細菌一樣有個“潛伏期”,平時隱潛在自己的心理黑箱中,在特定條件下,良知才會被叩醒,或者惡念才會被引發甚至迅速發酵膨脹。所以我們常聽到人說:“認識了他這麽多年,現在才知道他是這麽個人”!古詩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古今忠餒有誰知”?意思是說:看人不要看一時,而要看一世。季羨林先生說,周作人和汪精衛如果早年就去世,那留在青史上一個是新文化運動的鬥士,一個是反清義士。也是這個意思。季羨林笑說,看來有時人的壽命太長也不好!我倒有個反證:郭沫若和馮友蘭如果不是因為壽長,活到了四人幫倒台,一個寫出了“大快人心事...”,一個重寫“中國哲學史”, 對他們的評價恐怕也會不同了。所以壽命長還是好啊!當然這隻是玩笑話,曆史是沒有“假定”的。

人性顯露需要一定的觸發條件,這可能是平靜的社會中每個人生活中的起伏跌宕,而更有可能的是社會環境的激烈變化。你可以逃過一場瘟疫,躲過一場戰爭,但你躲不過一個時代!一個平凡生命舉手投足間,都會留下時代的印記,不從社會當時的環境來著眼,很難理解人性的蛻變和異化。文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使太多的人顯露出了原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