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翁

散文雜俎,人物曆史,音樂藝術,老年哲理
正文

永遠微笑的馬友友

(2015-08-28 13:55:23) 下一個

   我沒有特別喜歡的歌星或影星,但在音樂領域中,我最崇拜的是柴可夫斯基和馬友友。馬友友身為國際大提琴界的教父,卻沒有任何音樂學院的畢業文憑,隻有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學位;他已獲得15個格萊美大獎,卻一直拒絕上台領獎;他被《PEOPLE》雜誌評為“最性感的古典音樂家”,卻非要同流行歌星或中國琵琶,日本的八尺,印度的鼓一起演出,被人稱為古典音樂的“叛逆者”;他曾先後為5位美國總統演奏,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奧巴馬的就職典禮上,但他卻更喜歡為世界各地的平民演出。。。。。。他真是音樂界的一朵奇葩。

生平

  馬友友是美籍華人。1955年生於巴黎,父親馬孝駿是小提琴家,母親盧雅文是歌唱家。據她母親的回憶錄《我的兒子馬友友》透露,馬友友一生下來就有驚人的記憶力。兩歲就懂得分辨音調的高低,三歲就能在鋼琴上發出美妙的聲音。一次他隨父親去聽音樂會,指著台上一個很大的低音大提琴對父親說:“我要的就是這個!” 馬友友從四歲開始學大提琴,當年就能演奏巴赫的組曲。不久,他遇到了他的恩師艾薩克·史特恩。史特恩回憶道:“我去聽他拉琴,那時他才6歲,個子還沒有大提琴高。”1962年馬友友7歲時,全家移民美國。史特恩拉了他的朋友,傑出的大提琴家倫納德·羅斯來聽馬友友拉琴,羅斯一聽完,立即收馬友友為徒。當年11月29日,在肯尼迪中心的舞台上,7歲的馬友友和姐姐(拉小提琴)跟著名指揮伯恩斯坦同台演出,為肯尼迪總統和夫人及五千觀眾表演,並且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上播出。這是他第一次公開演出,大獲成功。

  接著他進入有名的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但讀了7年之後,雖然成績名列前茅,他卻在尚未畢業之前便退學,並於1972年進入哈佛大學攻讀人類學。1976年畢業並取得人類學學士學位。 16歲時,馬友友在一個音樂夏令營上認識了美國女孩吉爾(Jill Hornor,後來成為小提琴家),經過7年愛情長跑,他們結婚了。婚後吉爾生下兩個小孩後不再工作,專門在家相夫教子。馬友友曾說:“我慶幸擁有這樣一位集美麗,智慧和愛於一身的女性為伴侶。我們是大提琴上的弦和弓,誰離開誰都不是琴,都不成音樂。”

   馬友友從不用過大的力量按弦,使他的1712年製造的Stradivarius古琴或1733年製造的Montagnana古琴發出一種介於自然泛音和實音之間的音色,明亮而穿透力極強,他的透亮而溫柔的琴聲感動了千萬觀眾。他甚至能把被認為是小提琴手演奏極限的《巴格尼尼二十四隨想曲》改成大提琴曲,而且演奏的遊刃有餘。馬友友以他美妙的琴聲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他每年要在全世界巡回演出100場。他總是自己提著他的寶貝琴,搭飛機時也會為他的琴買一張票,放在他的旁邊。他多次獲得格萊美大獎。他已錄製了超過75張專輯。1991年,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2006年9月他被聯合國任命為和平大使。2011年馬友友被奧巴馬總統授予象征著美國最高平民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當喬布斯被確診癌症後,他請求馬友友答應在他的葬禮上演奏。

 

跨界演出

   80年代起,馬友友大膽地在音樂會上跨界。他嚐試大提琴和口琴搭配;他和美國鄉村搖滾巨星James Taylor合作,和先鋒派作曲家譚盾合作。。。;他不斷地把世界各地的民歌,通俗音樂甚至把中國的琵琶和笙,日本的尺八,印度的鼓都融入了他的創作。這觸怒了嚴肅音樂界。有人稱他為古典音樂的“叛逆者”。1992年春,維也納國家劇院宣布取消與他簽訂的演出合約。他的恩師史特恩也拒絕和他同台演出。在電話中,史特恩對馬友友說:“孩子,你在自以為是的軌道上滑行得太遠了!難道你想把古典音樂變成兒歌秀?”馬友友無聲地放下了電話。那天晚上,他給遠在美國的妻子打了電話。吉爾第一次聽到丈夫哭泣,心都碎了。她立即趕到了丈夫的身邊。吉爾像母親一樣地摸著馬友友的頭說:“貝多芬說過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你認為所有的古典音樂都是當時的民歌和流行音樂的最佳組合,你不願意我們的孩子和孩子們的孩子隻知道莫紮特和巴赫,而不知道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有音樂存在過。你沒有錯!這不是一個妻子的看法,而是你最信賴的朋友的由衷感慨。”在妻子和朋友們的鼓勵下,馬友友繼續他的試驗。1999年,他醞釀了十年之久的《巴西之魂》專輯終於問世。經過曠日持久的爭辯,格萊美第十二次給他大獎。2000年,他為電影《臥虎藏龍》演奏的主題曲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音樂獎。2004年馬友友再度獲得格萊美大獎。迫於公眾和媒體的強大壓力,維也納國家劇院再次向馬友友發出邀請。

中國情結

  馬友友的父親從小對他進行了中國文化教育。他說:“我的父親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我從小就是聽他講故事長大的:三國誌、諸葛亮、曹操,多的數不完。中國古典文化和價值觀從小就根植在我的心裏,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忠、孝,道家的思想,佛家的理念。所以,雖然我從沒有生活在中國人的社會裏,但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價值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小時候每次吃飯前,馬友友必須說出每道菜的中國名字,才能動筷。極喜歡中文的馬友友在接受中國記者的采訪時,一定會用他那蹩腳的中文堅持到底。1988年,馬友友受絲綢之路的啟發,創造“絲綢之路”計劃。在他看來,絲綢之路正是“古代的互聯網”,代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他要將這一切融入到音樂之中。他要將古絲路(從東亞至歐洲,包括印度、西藏、波斯、希臘等地)的文化、藝術、人文等重新介紹給世人。馬友友除策劃本案,還演奏了特別為“絲路”而創作的新曲(包括為“絲路合奏團”所寫的協奏曲)。1997年,江澤民訪問美國,在國宴上,與馬友友同桌。馬友友在席間,表示中國對達賴喇嘛和西藏問題的態度與處理方法不好,引起江澤民不悅,之後數年被列入中國黑名單中,拒絕入境。後來因為中國人實在太喜歡他的演奏,所以又重新放行。2001年他在北京世紀劇院與“絲路合奏團”一起進行了一場特別的音樂演出。

  永遠的微笑

      我喜歡馬友友的琴聲,我更喜歡他臉上永遠的微笑。在音樂會上,他總是帶著他那標誌性的笑容,一付笑容可掬的可愛模樣!而且隨著音樂的進行而表情豐富,如癡如醉。他的笑容,是一種真誠的,誠懇的,親切的,出自內心的,帶一點童心的笑容,燦爛而富有感染力,讓人如沐春風。陽光般的笑容會讓人覺得他像個大孩子。連奧巴馬都說:“他是我所遇見過的最快樂的人”。看看下麵這張照片,奧巴馬,喬布斯和譚盾(中國作曲家),他們有著完全不同的職業,但他們都在馬友友的琴聲和笑容前麵開懷地笑著(照片顯然是合成的,但三個人都是在聽馬友友演奏時的表情)!我遇到情緒不好時,便會拿一張他演奏的DVD來看,他溫暖的琴聲和燦爛的笑容,會使我愉快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fengdaming好! 中秋節快樂!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謝謝fengdaming分享馬友友的精彩介紹, 看完也非常喜歡他這個人.
問好fengdaming, 周末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