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波士頓革命之旅(2)

(2018-12-01 17:47:51) 下一個

波士頓革命之旅(2)第一聲槍響:從萊克星頓到康科德。

從波士頓開車往西北,不到30分鍾就來到北美獨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萊克星頓。如今是一座寧靜美麗的小鎮。隻有綠地上佇立的紀念碑和民兵雕像,默默地提醒人們這裏曾爆發了震驚世界的那一聲槍響。

Boston傾茶事件之後,英國當局和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武裝起義的呼聲越來越高,各地的民兵開始大量儲備武器彈藥。1775年4月18日晚上,一隊英軍接到命令,趁夜色從波士頓向康科德進發,試圖去收繳、摧毀當地儲備的武器彈藥。得到英軍出動的消息,波士頓的“革命黨”人心急如焚,急忙派人分頭前去報信。其中一個送信人的故事在80年後被Longfellow寫成長詩Paul Revere’s ride,被收入許多地方的學校教材,成為美國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革命詩篇:

“…through the gloom and the light,

The fate of a nation was riding that night;

And the spark struck out by that steed, in his flight,

Kindled the land into flame with its heat”.

 

收到消息的民兵們連夜行動起來,英軍行進到萊克星頓的時候,等候多時的民兵們擋住了他們的去路,雙方都有點不知所措,畢竟以前沒有發生過正麵的對抗,雙方指揮官都不願意先開槍。在短暫的僵持過後,英軍命令民兵們立刻解散並放下武器,民兵開始緩緩地散去,但並沒有放下武器。此時不知道從哪裏突然傳來了一聲槍響,局麵頓時失控,一陣亂槍之後,民兵們四處逃散,多人死傷,而英軍隻有一人受了一點輕傷。青史留名的“第一聲槍響”就此結束,留下一筆糊塗賬,事後雙方都不承認打了第一槍,有些曆史學家甚至不認為這是一場真正的戰鬥。

幾乎毫發無損的英軍重整隊伍繼續向康科德進發,而在那裏等待他們的是聞訊從附近趕來的越聚越多的民兵。這一次,英軍沒有了在萊克星頓的好運氣。在城外康科德河上的北橋(North Bridge),人數上和士氣上已經占優的民兵包圍了已經走了一整夜、幾乎筋疲力盡的英軍士兵。這一次,麵對英軍的子彈,民兵們不再退縮,而是勇敢還擊。這一次,輪到了英軍四處逃散,留下幾十具屍體,狼狽逃回波士頓。

1837年,Emerson 寫下著名的Concord Hymm,其中寫到:

By the rude bridge that arched the flood,

Their flag to April’s breeze unfurled,

Here once the embattled farmers stood,

And fired the shot heard ‘round the world.

“震驚世界的槍聲”由此而來,不過愛默生本來講的是發生在康科德北橋的戰鬥,後人卻張冠李戴,將第一聲槍響放到了萊克星頓。但無論是萊克星頓還是康科德,北美獨立革命的這一聲槍響,給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製度,也將不斷激勵人類為自由而勇敢地探索和戰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行難知亦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枕寒流' 的評論 : That's great!
枕寒流 回複 悄悄話 每年Patriot's Day在萊克星頓都有當年民兵和英軍交火的場景重現。
dudaan 回複 悄悄話 我帶朋友去了不知多少次北橋,你的“幾十具屍體”寫錯了,英軍方麵死三人而已,也不是撤回波士頓。
https://www.nps.gov/mima/north-bridge-questions.htm#:~:text=In%20all%2C%20twelve%20British%20soldiers,Private%20Abner%20Hosmer%20were%20killed.
老九 回複 悄悄話 給新移民上了一課.
桉椏 回複 悄悄話 你講述的“第一槍”的故事雖然聽起來有點不明不白,但非常可以理解, 在那種情形下,民兵們可能就是那樣。後來終於更加入角色了,才更堅定地知道該幹什麽了。非常有趣的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