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節選29 廬山會議中的林彪
新中國的建立,論戰功,沒人在林彪之上。即使在“九.一三”事件他身敗名裂之後,也沒有人否認這一點。1954 年的高崗事件,林彪受到牽連,在政治上丟了不少分。從此林彪以養病為名,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1956 年的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林彪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人們分析這中間有毛澤東的授意。1957 年夏,毛澤東在上海期間,還看望了在上海養病的林彪。1958 年5 月,在八屆五中全會上,經毛澤東提議,林彪升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毛澤東相信,有了這樣的政治投資,在關鍵時刻,林彪還是一員用得著的猛將。也許毛澤東對彭德懷早就不滿意,把林彪升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放在彭德懷之上,就有讓林取代彭德懷主持軍委工作的安排。
林彪本來沒有參加廬山會議。毛澤東收到彭德懷的信以後,就調林彪作為“援軍”上山。
在軍事建設上本來林彪和彭德懷是一致的。他們兩人一起批評劉伯承的軍事思想。工於心計的林彪,對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洞若觀火,他知道毛澤東此時處境相當困難。他盤算,此時支持毛澤東,一定是收效最大的政治投資。
林彪是7 月17 日上山的。和其他人經過了“神仙會”階段不同,他一上山,就以堅決的態度反右。他對彭德懷的批判上綱最高,火力最為猛烈。
7 月31 日常委會上,主要是毛澤東說話,他批彭的過程中別人插話幫腔。當毛澤東說到1958 年的問題是在群眾運動中發生的,氣可鼓而不可泄。彭德懷說,我對此城俯不深。林彪急忙插話說,氣難鼓易泄,泄了便難鼓。他的態度和彭德懷成了鮮明對比,他說的話也符合毛澤東的思路。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期間,平型關大捷廣為中國人稱道的好事,也是林彪的重要政治資本。彭德懷搞百團大戰使在日本鐵蹄下的中國人振奮。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認為百團大戰雖然對抗日戰爭有好處,但有損中國共產黨的利益。因為它暴露了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實力,把日本的兵力吸引到八路軍這邊來了。因此,毛澤東不僅不肯定百團大戰,反而當作彭德懷的一個曆史錯誤。為了迎合毛澤東,林彪在批判彭德懷時,把自己指揮的平型關大戰也否定了。他說:“平型關吃了虧,頭腦發熱,是弼時作的決定。”毛澤東接著林彪的話說:“一些同誌認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占地,才愛國。否則就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內有國,蔣,我,日,三國誌”。在毛澤東的心中,共產黨的利益高於民族利益,愛黨勝於愛國。如果在抗日戰爭中全國人民知道了毛澤東的這個態度,中國共產黨就會受到中國人的唾罵。所以,百團大戰結束時毛澤東公開向彭發了賀電:“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以組織一兩次?” 這個賀電並不是毛澤東的真實思想。
7 月14 日的信,本來是彭德懷給毛個人的,毛不經彭本人同意就冠以《彭德懷同誌的意見書》的標題,發給與會者。彭對此有意見,一再要求收回。毛在7 月31 日卻違背事實地說:“你說發表你的信你不高興,不一定吧。寫這信的目的就是爭取群眾,組織隊伍。”林彪立即幫腔:“完全同意這個看法。”
8 月1 日常委會上,緊接著朱德“隔靴搔癢”的發言之後,林彪的發言直擊要害,為即將召開的八屆八中全會定了調子。他聲色俱厲地說彭德懷是野心家,偽君子,馮玉祥。說中國隻有毛澤東是大英雄,誰也不要想當英雄。在劉少奇的發言後,林彪又對彭德懷的人格進行否定:“好名,攬權,要指揮全局,大場麵掌握在手。換個名字,就是野心,派頭、氣勢。形式上有很多迷人的東西。說你張飛,實際上不是張飛;你自己走火說過,老奸巨滑,老於世故。內容形式不統一,很用心的人,又似乎無心(劉少奇插話:不好敞開談)……平時以二杆子、張飛出現,一句話不走火,並不隨便,是假張飛,不是真張飛。利用坦率形式迷人。用很沒有成見的形式對人,但仇解不開,如對羅瑞卿,實際記仇,實際是老奸巨滑的本質。(毛澤東插話:內有二心,外似張飛)說信不準備發表,而是準備發表的……國內外都刮風,以為好時機到了……表麵上好意,實際要抓辮子……表麵似好意,實際用意很深,是壞意,表現個人的單獨見解。內容與形式總相反,采取迷人的辦法。事實證明是右傾,動機是從個人野心出發,撈一筆。隻有毛主席能當大英雄,你我離得遠得很,不要打這個主意……”
8 月4 日晚上,由劉少奇主持向晚上山的人傳達兩天常委會開會的情況,第一個是林彪講話,他講了一個半小時,不用“彭德懷同誌”。林彪說:“我是先到的援兵,你們是最後到的援兵。”彭德懷的信“總的方麵是右傾的,是反對總路線的,反對大躍進的,反對人民公社的。”“ 他雖然沒有提出毛主席的名字,但在前前後後,會內會外的講話,字裏行間,攻擊的目標非常明顯,就是反對毛主席。”“ 他是打著反對‘小資產階級狂熱性’的旗幟,來向黨進攻,向毛主席進攻。”“ 我的直接印象,這個人非常英雄主義,非常驕傲,非常傲慢,瞧不起人……他野心很大,想大幹一番,立大功,成大名,握大權,居大位,聲名顯赫,死後流芳百世。他非常囂張,頭昂得很高,想當英雄,總想作一個大英雄……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他覺得他也是個大英雄。自古兩雄不能並立,因此就要反對毛主席。這是事情的規律。毛主席無論在天資方麵,學問方麵,事業的成就,工作能力,馬列主義水準方麵,更何況思想意識,在哪些方麵他能比得上呢?他太自不量力了。”
林彪肉麻地吹捧毛澤東不是始於文化大革命中,也不是始於1964 年,而是始於毛澤東最困難的1959 年。這對毛澤東是雪中送炭。
在8 月1 日的會上,彭德懷曾提出換一個人管軍隊,毛澤東很明確地說:“現在不談此事,還是你幹。”但就在8 月17 日,廬山會議閉幕的第二天,彭德懷被罷了官。經毛澤東提議,林彪接替彭德懷的工作,擔任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和國防部長,幫助毛澤東主持中央軍委工作。
廬山會議以後,在北京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林彪親自主持,對彭德懷、黃克誠、鄧華(接替彭德懷任誌願軍司令員,當時任副總參謀長兼沈陽軍區司令)、洪學智(接替黃克誠任總後勤部長)、萬毅(國防科委副主任)、鍾偉(北京軍區參謀長)等進行了殘酷的批判和鬥爭。
(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第二十一章 《廬山之變》第四節《大臣們機變求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