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安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墓碑》節選23 要跟太陽比一比--文化戰線放衛星

(2025-10-13 06:09:41) 下一個

《墓碑》節選23 要跟太陽比一比--文化戰線放衛星

 

在文化戰線,其狂熱程度到了十分荒唐的程度。

 

1958 年8 月和10 月間,文化部先後在安徽、鄭州召開了省文化局長會議和全國文化行政會議,部署文化工作的“大躍進”。會議有的單位提出群眾文化活動要做到:人人能讀書,人人能寫會算,人人看電影,人人會唱歌,人人能繪畫,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創作。鄭州會議還提出文藝創作要“行行放衛星,處處放衛星,層層放衛星。”各級都要成立“藝術衛星指揮部”。一瞬間,各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組織,例如江西省組織了5000 多個山歌社,四川省組織了22000多個農村文藝創作小組,安徽省隊隊有創作小組。由於提出了放文藝衛星的任務,層層布置,層層加碼,使得許多地方提出了很不切實際甚至是荒唐的口號和要求,諸如什麽“兩年就要超過魯迅”,“一個夜晚寫60 個劇本”,“每個縣都要出一個郭沫若”等等。一些“新民歌”大多是吹牛皮的,例如“稻粒趕黃豆,黃豆像地瓜,芝麻賽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趕冬瓜,一幅豐收圖,躍進農民畫。”“ 今年是個豐收年,秋後糧食堆成山,不知糧食打多少,壓得地球打轉轉。”

 

全國都搞詩歌運動。著名詩人田間下放到河北省懷來縣,他在那裏搞起了“詩傳單”,不但他寫,還把所有的村幹部、社員都拉進去寫詩。寫出來的都是順口溜,什麽“千日想,萬日盼,今天才把公社建。六個鄉,成一家,社會主義開紅花。”這些詩編成集拿到石家莊出版了,並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後來,這場詩歌運動越搞越大,鬧到火車上每個乘客必須交詩一首,鬧到製定文學創作規劃,各公社開展有比賽。這個說:“我們年產詩一萬首”,那個說:“我們年產長篇小說五部,劇本五部”最後張家口地區竟出了一位“萬首詩標兵”,他一個人在一個月內就寫了一萬首詩!

 

當時,一些著名作家、詩人、文藝工作者,有的不了解真相,有的隨波逐流,有的賣身投靠,用自己手中的筆,胡說八道,助紂為虐。在這些人當中,知名度越高的,危害越大。

 

當時被認為是大文豪、大詩人的郭沫若,寫了不少歌頌大躍進的詩,現引他寫的《太陽問答》中的幾句:

 

農民:

太陽太陽我問你,

敢不敢來比一比?

我們出工老半天,

你睡懶覺遲遲起。

我們摸黑才回來,

你早收工進山裏。

太陽太陽我問你,

敢不敢來比一比?

 

太陽:

同誌同誌你問得好,

我舉起雙手投降了。

我因為要朝西方跑,

故有半天你見不到。

西方的情況真糟糕,

不勞動的人光胡鬧。

超英,十五年不要,

同誌同誌我敢擔保。

 

接下去是幾段農民和月亮、農民和星星的對詩,極其誇張之能事,不再援引。最後一段是農民、太陽、月亮、星星的合唱。

 

合唱:

感謝黨嗬感謝黨,

黨是不落的紅太陽。

東風永把西風壓,

社會主義放光芒。

鼓足幹勁爭上遊,

多快好省建天堂。

紅旗插遍全世界,

紅旗插在天頂上。

 

郭沫若還與周揚一起編《紅旗歌謠》,這本書極盡浮誇獻媚之能事。但是,1963 年11月14 日,郭沫若給陳明遠的信中寫道:“大躍進運動中處處放衛星、發喜報、搞獻禮,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浮誇虛假的歪風邪氣泛濫成災……上有好之,下必甚焉,不僅可笑,而且可厭,假話、套話、空話是新文藝的大敵,也是新社會的大敵”。據說,郭沫若的秘書對這封信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如果這封信不是真的,那就是郭沫若在1958 年不了解真實情況,跟風起哄;如果這封信是真的,那郭沫若就是明知故犯了。不管郭沫若在1958 年是對實際的無知,跟風起哄,還是內心很明白,卻要違背良心,作“新文藝的大敵”、“新社會的大敵”,像他這樣有地位的人做出那樣浮誇獻媚的事,是最可悲的,也是危害最大的。

 

毛澤東曾說過,“經濟事業和作詩是兩回事。‘端起巢湖當水瓢’,這是詩。我沒端過,大概你們安徽人端過。怎麽端得起來?” 但是,當時報刊沒有宣傳毛澤東這些話。因為“不能給群眾運動潑冷水”,這樣的詩歌在當時浮誇風中推波助瀾。

 

(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第十九章 《“五風”肆虐》第二節《“浮誇風”使人瘋狂》)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