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ffalo, NY, 我一直習慣稱為“布法羅”,而不是水牛城。為什麽一定要叫“水牛城”,我想,難道“紐芬蘭”也要叫“新發現的土地”?青島必須叫“Green Island”嗎?
十多年前,剛到美國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到美國東北部的教會旅行團,為看大瀑布到過布法羅,當晚住在這裏的民居。後來讀書的時候去過一次University at Buffalo 開會,開完匆匆離開。除了這兩次經曆,對這座城市的其他部分都沒有印象了。
這次是假期,一家人帶著孩子去故地重遊。臨走前,做了一點功課,確定了要去的地方是適合兒童的,選定了科學博物館,美術館,和海軍博物館。
車程並不長,中午之前在路上吃了飯,到了市區以後先去科學博物館。博物館位於downtown, 周圍環境感覺十分破敗蕭條。進去以後,發現這個博物館其實很值得一去,特別是對孩子來說。它的大廳裏有模型火箭,先推拉手柄,把氣壓逐漸加到大概40 psi 左右,按動按鈕,小火箭可以直升到天花板,再墜落回它的“基地”。一個展廳是關於瀕危生物的,有動物標本,還有化石和放大鏡供兒童體驗,還有一個模擬的考古發掘坑,裏麵有模擬的骨骼和塑料做成的砂礫。好幾把小刷子放在裏麵,供兒童拂開砂塵,尋找遺跡,體驗考古的樂趣。還有一個廳是關於人體和健康,通過調節幾種旋紐,有一台機器可以自動組合,顯示出在某種飲食和生活習慣下,一個患疾病的機率,潛移默化地倡導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3 D 影廳不久開始放映一部關於機器人的研製和應用的紀錄片,是National Geographic 攝製的。還有一部關於大熊貓的,不過我們時間不湊巧,沒有看到。
這家博物館裏有不少來自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文物: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商代的青銅爵,太陽神塑像,還有一個北宋時期錢莊的木活字印章。這枚印章組合後為長方形直立,上緣其實是梯形,三個大字橫排為“合泉號”,該是錢莊的名字,下麵是服務條款:“認票不認人 倘失落不認 ”和 大些的 “憑票取X錢”。這裏的X我看不太清楚,感覺像是“旅”。還有空白的地方寫日期和簽名。應該說,這就是宋朝的錢莊匯票,那冷酷的規定寫得挺六親不認的。
從科學館出來,驅車去美術館。一進門,被告知第一層展廳免費(網上說要收費的停車場並不收費,入口處橫杆被抬高固定,錄音卻還在說反複說要取票,插票,讓人困惑。看來藝術家們的技術水平亟待提高。)到了四點,會有免費的導遊服務介紹環繞美術館的雕塑群。這裏的畫裏有一幅畢加索,一些歐洲和美國的當代油畫,也有光電製作的作品。一個展廳循環放映一部電影,仔細一看,是一個中國藝術家及其團隊電腦製作的一部按美術館的說法達到了好萊塢水準的幻想記錄片。我們進去的時候,隻看到了結尾,是描述一座大都市的興起和衰落:所有的建築都在衰朽坍塌,空無一人,色調灰暗,音樂怪異,沒有任何講解。這是中國藝術家心目中人類的未來嗎?不得而知。但是,中國人以充滿(後)現代意識的高科技奇幻藝術作品,而不是“中國文化” 元素,走進美國的美術館,還是很令人高興的。
四點到了。臨時旅行團開始從大廳出發。擔任義務導遊的是一位中老年女性,頗有藝術家風度。她逐一介紹美術館外麵環繞的雕塑作品,讓觀者猜測創作者的意圖,介紹使用的材料,解釋當時的背景,還讓我們傳閱記錄大型雕塑吊裝時的照片。整個過程用了大約一小時。我不懂美術和雕塑,唯一的感受就是,藝術的構思最需要的就是自由。有些作品思路非常奇譎,比如一個人蹲坐在另一個人的肩上,捂著他的眼睛,這樣層層迭迭,人體越來越小,直到高到看不清楚,據說隻有在頂上的最小人形,眼睛是睜開的。整個雕塑從遠處看,卻很像是一個彎曲的人體脊椎,又像拉長的牛角。
到了酒店。訂得不錯。我得到了老婆的誇獎,也順勢把自己表揚了一次,此之謂“表揚和自我表揚。”這是Hilton 下屬的一個度假酒店,房間裏有居家用的大冰箱,廚房,微波爐,餐桌,還有刀叉盤子。沙發床可以讓兒童睡覺。在網上查到附近有一個韓國餐館,遂決定驅車去嚐。
我對Buffalo Wing倒不熱心,因為美國人的烹調在我看來,實在不過耳耳。
這家韓國餐館在一個小的購物廣場上,麵積不大,但生意奇好。我們隻去吃烤肉,得到了剛好剩下的一張燒烤桌。有一桌已有客人,還有兩桌被預定了。其他吃普通韓國餐的桌子幾乎全滿,主要是一個高中生國際夏令營。韓國的開胃小菜皆為我所喜,茶裏放的是鍋巴也頗新奇。火點起來了,拌好的雞肉,牛肉,豬肉拚盤,生菜也都來了。我的飲食品位低檔俗氣,無肉不歡。眼見三種家畜家禽的肉滋滋爆響,香味放肆地洋溢,遂左右開弓,裹起來往嘴裏塞。
拿酒來!歡樂的燒烤怎能少得了它? 一問,這家竟然不賣酒與客官。暗想要是魯達來了,定逼店家立馬去買酒來不可,否則非把鋪子砸了。其實,在等上菜的時候,我就看了一下牆上貼的,當地報紙對老板夫婦的報道。他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從韓國來University at Buffalo留學,男的是英語文學博士,後來成了自由撰稿人,女的是學數學的,但特別鍾愛烹調。一個朋友要退休了,有意把這家餐館轉給她,覺得隻有她能接手,其實他們夫妻根本沒有做餐館的經驗,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真是個有故事的餐館...老板其實就在前台, 一看就是知識分子模樣,老板娘也端菜出來,態度溫和安詳。男女服務生大概是韓國留學生在打暑期工,陽光,熱情,自然,臉上有很真實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早餐後退房前往海軍博物館。我們在岸邊散步,突然看見一張有點熟悉的麵孔,居然是昨天美術館的義務導遊!招呼以後順便聊了幾句,她說她是一名退休教師,並不是藝術工作者,但是經常參加美術館的活動,希望我們玩得愉快。
海軍博物館由三艘艦艇組成: 一艘驅逐艦(destroyer), 一艘導彈巡洋艦(cruiser)和一艘潛艇,都是二戰中後期裝備美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退役的。巡洋艦1945年6月服役時已經接近二戰尾聲,所以並未參戰過,但它作為第二和第六艦隊旗艦,曾四次巡航地中海,兩次巡航北大西洋。這三艘艦艇以陡峭的扶梯連接,首先進入的是體積較小的驅逐艦,沿著甲板上和船艙內畫好的黃線進入艙內,看到手術室,廚房,餐廳,理發室,浴室,宿舍,通信室,進入巡洋艦,首先看到巨大寬闊的導彈發射艙,大大小小迷宮般的艙室有的被改建成為小型的主題展覽室。潛艇的空間則逼仄得多,可以想象長期生活在這裏麵,對人的考驗是很大的。
正因為軍人的付出,美國對軍人的待遇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艦艇上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在我們參觀的當天,還有關於尊重老兵的活動。有的老兵帶著兒孫來參觀,自然是免費的,連門口檢票的,感覺也是老兵,因為看起來都在七十以上了。想起讀過一本關於韓戰的電子書,書中寫美國的將領毫不猶豫地強調士兵必須吃得好,看記錄片,有美國大兵在感恩節期間排隊領取火雞腿,頗讓人感慨。中國是最重視吃的民族,但是中國士兵在朝鮮卻可以一天隻吃一個凍硬的土豆。國力懸殊是客觀的,中國軍人的戰鬥精神也不容褻瀆,但是歸根結底人還是人,不過是一種動物,條件太差的話,戰很難打下去,另一方麵,人畢竟是又是人,是需要尊重的。隻有尊重個體的軍隊,才會在現代戰爭中有長久的戰力。
看著麵前的老兵,想起前一段時間去一個美國朋友家,他們有很空曠的荒地,荒地的盡頭,叢林掩蓋著一個小小墓地,其中有一些早就被風雨侵蝕得不成樣子的,十九世紀的墓碑。但在這些墓碑中,有一些的前麵仍然放著鮮花。原來這是老兵的墓,雖然他們參加的是1812年對英國和北美印第安人的戰爭,而且墓地如此荒僻,但仍然被政府記住和紀念,果真是: “老兵不死,他們隻是凋謝。”
布法羅之行雖然短暫,可記之處還真不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