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烈士的背後: 一則關於方誌敏的史料

(2013-11-22 05:45:47) 下一個

方誌敏,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中一名堅定的領導人,不僅政治軍事上功勳卓著,還以其深切感人的獄中名篇《清貧》和《可愛的中國》影響了幾代中國人。193410月初,方誌敏奉命率領北上抗日先遣隊配合中央主力紅軍戰略轉移,10月下旬,先遣隊到達閩浙贛蘇區與紅十軍合編,此時,紅軍主力已經出發長征。這支幾千人的部隊的任務,是吸引和調動一部分敵人,掩護主力轉移。但在後來的方誌敏傳記作者看來:“以一支隻有幾千人的先遣隊,要完成這樣艱巨的戰略任務,這顯然是要求過高了。因此可以說,先遣隊從一開頭就注定了它最後失敗的命運。”[i]


1935129日,方誌敏兵敗被俘,193586日,36歲的方誌敏被國民黨當局下令殺害於江西南昌。在這段半年多的時間裏,方誌敏的鬥爭已經成為讀者耳熟能詳的故事:痛斥國民黨江西黨部官員;拒絕顧祝同的勸降;乃至當麵拒絕了蔣介石的勸說,但另一方麵,方誌敏並非真的願意坐以待斃,而是曾經產生過越獄的念頭,或爭取監外就醫,但由於組織集體越獄缺少外援,而監外就醫的申請又未獲批準,方誌敏在6月底即已意識到自己很可能將被處決,於7月初開始寫作一係列政治遺言性質的《遺信》,《給黨中央的信》,《給孫夫人的信》,《給魯迅先生的信》等,並設法通過同情革命的監獄管理人員的家屬送到獄外。[ii]


關於蔣介石親自勸降一事,戰士出版社1983年版《方誌敏》一書綜合了幾種回憶文字後予以確認。其中,方誌敏的遺孀繆敏所著1958版《方誌敏戰鬥的一生》中的描述被當作此事的最權威證據,繆敏書中記述蔣介石與方誌敏的會麵是在“一九三五年剛剛入秋的時節”,寫作中特別突出了方誌敏視死如歸的精神:當蔣介石說完:“方先生,你很有才幹,我希望你投效祖國做事,我還要倚重你的。”方誌敏答道:“謝謝蔣先生,我的生命隻有三十六歲,你快下令執行吧!”[iii]方誌敏的女兒方梅在幾十年後的《方誌敏全傳》一書中,卻把蔣介石與方誌敏麵晤的日子,說成是193526日,在方梅對蔣方二人對話的文學化描述中,方誌敏婉拒了蔣的勸降,並未出現“謝謝蔣先生,我的生命隻有三十六歲,你快下令執行吧!”這樣決絕的字句。[iv]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的《方誌敏傳》則隻寫到方誌敏於1935年2月10日,被敵人遊街示眾四天後見顧祝同,寫下“視死如歸”四字後“拂袖而去”,根本沒有提及蔣介石曾親自勸降。


以上相互矛盾的描述令人質疑:一,方誌敏是否見過蔣介石;二,蔣介石和方誌敏如果見麵,是在方梅所說的2月6日遊街的當天上午,還是如繆敏所說的,是在方誌敏被處決不久前。從常理來看,似乎繆敏的說法更接近事實,因為以蔣介石的身份,他最後出馬是比較合情理的,而在方梅本人撰寫的《後記》中,承認《全傳》一書是“文學傳記”,[v] 這似乎使得“合理想象”可以被寬容。


然而,在另一處看似與方誌敏無關的文字中,我們卻看到了對這段曆史的不同描述,使得這段曆史和相關人物變得複雜起來。胡風在回憶自己在左聯的經曆時寫道:


...魯迅從內山書店收到一封信,拆開一看,是兩張或三張白紙。魯迅把它交給了我,我猜想可能是秘密文件···我用碘酒擦了,果然出現了字跡。是被蔣介石逮捕關押在南昌的紅軍將領方誌敏的密信,內容是要求魯迅請孫夫人宋慶齡向蔣介石保釋他出來···魯迅看了後,沉默了好一會,說,蔣介石是什麽人?這絕對做不到。隻好把信銷毀了。[vi]


胡風的說法姑且可以看作一個孤證,因為迄今為止,似乎還沒有其他人能證明方誌敏曾主動向蔣介石請求保釋,而為魯迅所婉拒。假如信的原件又如胡風所說被當場銷毀,那就更加死無對證。但是,黨史人物傳記和紀念性文字很容易刻意製造一些戲劇化的場麵,而胡風的晚年回憶文風平實,對方誌敏密信一事也隻是一帶而過,無褒無貶,應該更為可信,至少提供了一種有價值的替代性的解說。 



[i] 石淩鶴等,《方誌敏傳》,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1頁。 
[ii] 同上,第187頁。 
[iii] 繆敏,《方誌敏戰鬥的一生》,北京:工人出版社,1958年,第105-106頁。 
[iv] 方梅,《方誌敏全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第479-480頁。 
[v] 同上,第514頁。 
[vi] 胡風,《胡風回憶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第25頁。 
[vii]見張知,《方誌敏》,北京:戰士出版社,1983年,第277頁。


================================
附:共產黨人被捕後找魯迅營救,在當時看來是件平常的事情。茅盾在《憶瞿秋白被捕和多餘的話》中曾記敘過瞿秋白被捕後, 化名給魯迅寫信,請求魯迅找鋪保的事。但魯迅為了營救瞿秋白竟然想過自己去開一家店鋪,但按胡風的說法, 他對方誌敏的事卻說不上熱心。或許是親疏有別, 因為方和魯畢竟說不上是朋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