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看天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南下北上意大利(10)- 聖馬力諾,佩魯賈

(2024-08-22 13:58:39) 下一個

3月29日,這是意大利旅程的最後一天。

P1

P2

P3

P4

離開博洛尼亞時偶爾留意到城邊上有一條建於1674-1793年間長達3.5公裏有666個拱的聖盧卡拱廊(Portico di San Luca,圖1-3)。每個拱都編了碼(圖4),不同的段有不同的風格。隻因四個世紀之前,博城立了條市規,市民有權得到蔽風遮雨的福利,所以有了走在這條長廊下可保無雨雪之憂。這裏的人們守著古老的規約,也守護這條世紀長廊。人們不僅被拱廊庇佑著,而且借這條長廊亮出一張獨特有濃鬱古風的世界名片。

 

P5

P6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意大利境內有兩個國中之國,聖馬力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an Marino)是其中比較大的。始於一個逃避宗教迫害的克羅地亞石匠在公元四世紀時借山勢建造的修道院,繼之成為踞山獨立的國家,聖馬力諾早在13世紀就實施共和製度。這個隻有約3萬人和61平方公裏領土的國家隻有若幹警察。幸虧它是位於意大利境內,幾百年間,山下兵戎相見,血火遍野,但這個如水滸山寨一樣大小的國家卻泰然存世,並維持了國家尊嚴和人民安康。如果聖馬力諾是在那個以攫取領土為樂事的北極熊旁邊,恐怕早被嚼到連渣都不剩。

聖馬力諾和美國有一段佳話: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曾被授予聖馬力諾榮譽公民的稱號,林肯總統在謝辭中稱許:“建立在共和原則基礎上的政府可以如此管理以使國家長治久安”。聖馬力諾古老的共和體製可以為那些標榜“共和”然而卻實施專製的政權設定一個曆史參照坐標。且拭目以待,逆文明潮流而費盡移山心力的“維穩”以謀國家長治久安之本,隻怕最後是“便斷碣殘碑,都付於蒼煙落照”。

在周圍一片平矮的小丘陵中,海拔七百多米的蒂塔諾山(Mont Ditano)拔地而起,山勢陡峭,有如鶴立雞群。從聖馬力諾城堡前的停車場出發,大概就花兩,三小時就可以跨越相連的三個小山頭。爬城堡的樓道有點累人,可是觸摸鋪滿滄桑刻痕的城牆,俯瞰仿佛今昔如一的田園阡陌,冥冥中有種迷失時光的飄然感(圖6-15)。

聖馬力諾最大的產業就是旅遊和郵票印製,好像沒有看到什麽現代的旅館。路邊咖啡店頗為友好,在別的地方要付費的洗手間,店家卻讓過客隨便用。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黃昏時到達佩魯賈(Perugia),座落在羅馬的北部約一百英裏處的小山城。有公路、鐵路、航空各種交通之便。明早將去羅馬機場,所以不撣夜遊山城,順帶向意大利道個別。

公元前四世紀佩魯賈就被納入羅馬帝國的版圖。佩魯賈城中有史可載的大建築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高大的老城牆環繞的老城區位於山的高處,並且完好地保留著20多個世紀以來特別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風格。狹窄的城門(圖16)僅有歐洲尺寸的小車寬度,街道也是僅容一車單行,且坡度可達30多度。如駕駛美國款的大身形的汽車,恐怕過不幾天側視鏡和前後保險杠都能給刮下來。

夜色之下,老城依然不難尋覓到能驅動好奇心的景色。

路邊上下人家的階梯和陳年磚拱(P17-18)襯托出隻可意會的年華餘韻;卵石鋪就的街道顯得嶙峋而悠長,然而不意間卻豁然拐進一個開闊的廣場(圖19);百年老屋的門麵被飾以可人的現代時尚(圖20);中心廣場的噴泉(圖21-22)是13世紀文藝複興時期著名雕刻家Pisano父子的傑作;國家級的博物館(圖24-25)本身就是數世紀遺物。厚重的曆史承載的文明總能在不經意間彌散出獨特的魅力,體驗過,也許就留下一段不會隨歲月飄散的記憶。

這城有四所大學,多達4萬或約25%的人口是大學生。,其中的美術學院和音樂學院都是意大利最古老的院校之一。街道上看到來自中國的年輕人挺多的。應該是留學生吧。我們找到一家溫州人開的餐館,生意挺不錯的,價錢也公道。繼之落座的四,五桌客人都是直接用中文點餐的年輕人,大概他們把這裏當飯堂了。記得我們帶著幾十美元出來留學的時候,遠沒這些年輕人那麽瀟灑。一次湊錢聚餐時,我們的一個同齡人邊數硬幣邊調侃當時囊中的窘迫:聽著,毛主席教導我們‘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哈,題外話,有點“白頭宮女在,閑坐話玄宗”的意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