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非博客

小說、詩歌、散文、學術
正文

懸浮於風(小說)第一章(5-7節)

(2013-10-15 10:22:57) 下一個

作者:訾非

5

他們寄住在白奶奶家。那個村子離山鎮有十裏之遙。

玫和他的父親都在山鎮中學教書,他們的母親都住在百裏外的塗門縣城。七十年代,革命的最後幾年,工作當然也都是革命工作。

夏天的夜晚,白奶奶一家都睡在院子裏。玉米秸拚成的床,光溜溜的,很涼爽,也很硌人。輾轉之間,也就習慣了。

蟲子鋪天蓋地的唧唧聲把他們淹沒。    天上的星星真多,有的閃爍不已,有的凝滯不動,它們白花花地鋪在神秘的黑絨布上。你望著望著,就有一顆跌落下來,劃了道暗紅的弧線。白奶奶說,又是一粒害羞的星星,生生被人看下來的。於是他盯住那最大的一顆看了許久。日複一日,它還是高高地掛在上麵。

他記得自己常在村東頭的墳地裏捉紫色的甲殼蟲子。是藍紫色,有金屬的光澤,後來他在鋼絲上看過這樣的顏色。在靜悄悄的墳地裏,這顏色汲取了死亡的精華,美得攝人心魄。他和玫各拿一隻空墨水瓶,東捉一隻,西捉一隻,最後把瓶子裝得滿滿的。這時候,玫就不敢再看瓶子,把它丟在地上.

木木是白奶奶的孫子,和他一樣大。他捉大個兒的螳螂和螞蚱,把狗尾草的穗稈插進它們嘴裏,串成長長的一大串,掛在簷下,滿眼望去,盡是掙紮的線條。   

木木是個老實孩子,從不跟人打架。倒是黎和玫,有時各不相讓,打得一蹋糊塗。

    “你咋不讓讓妹妹?!”白奶奶說。

    “她抓我!”

    “她能有多大力氣?!”

    “她有爪子!”

    “不許打妹妹!”

    這種時候,木木總是站在一旁,超然地望著他們,什麽話都不說。

    打架的事為數不多,至少在記憶中如此。但記憶並不總是靠得住的。

6

他邁出蔚秀園東門,迎麵撞上一條車水馬龍的街。街對麵是XX大學的西校門。人頭攢動,人聲嘈雜。一群遊客被擋在朱紅的大門前頭,正在跟門衛交涉。有說大老遠來的,有說慕名而來的,也有說自己認識裏頭的誰誰誰。

 “請配合我們的工作,非典期間憑證出入。”門衛給出了無可辯駁的理由。

    想趁亂溜進門去的,就朝門邊偷偷移動,卻被另一個門衛一把一把薅了回來。更多的人擁塞在門口,朝裏麵使勁張望,仿佛裏頭是愛麗絲漫遊過的奇境。

終於,幾個遊客放棄了努力,一個接一個站在門前,擺好讓同伴們拍照,鄭重提醒別人一定把門額上“XX大學”幾個字拍進去。門兩側的石獅子也沾了光,被遊人百般撫弄。人們在它們的左右前後搔首弄姿,努力讓表情配上這兩座張牙舞爪的石頭。

7

    白奶奶並不經常責備他們,她的方式,幾乎算是縱容了。錯誤隻在發生之後才去解決去彌補。而他的父母親則總在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擔心他變成個壞人,或者生病死掉。

他們叫“白爺爺”的那個男人整日忙碌,到了晚上就和另一些老男人在村頭牛舍旁邊的一間屋子裏抽煙、喝茶、聊天。冬天這間屋子中央生起一堆火,房梁被熏得焦黑。黎經常坐在這群老人中間聽他們嘮嗑,他還不是很能聽懂他們的方言,但火是溫暖的。他常在他們嗡嗡的聲音裏沉沉睡去。

集市上,白爺爺會給他們買花生。炒花生的鐵鍋和鐵鏟在露天裏碰響,香味老遠就能聞到。他還會給他們買生煎包,或者被煎得焦黃的玉米餅。這樣的機會並不很多,更多的時候,他在紅薯田裏忙活,他們就在他周圍奔來跑去。白爺爺從來都不曾開心地笑過,心事重重的,愛抱怨。他們當然更喜歡奶奶。

但他能讓莊稼長得鮮豔肥碩,能把桃樹的枝條嫁接在杏樹上,能把芝麻變成香氣四溢的麻油。在他們眼裏,這些都是奇跡,非凡人所能為。

後來他回到父母工作的城市,經常回憶這些奇跡:嫁接在杏樹上的桃枝竟能那麽牢靠的生長,紅薯藤下居然能挖出那麽鮮嫩的紅薯,被埋進土裏的麥粒能長出那麽鮮綠的喜人的苗。一座城市裏是不會有這些奇跡的,除了那個電影院,勉強可以和這些記憶比美,尤其是開映之前投在銀幕上的那個“靜”字,無數期待的目光凝結而成的。大家屏住呼吸,然後一起喊出“靜!”電影就開始了。

電影放得是什麽都不記得了。

在家裏,他的父母之間,平時還算客氣的,互稱同誌,他從未見過他們拉過手,或者類似的親熱舉動。溫柔情感的流露是被禁止的,絕不能說:“我喜歡你。”

沒有誰下過禁令,但肯定不行。

    埋頭於各自的工作,兢兢業業,忙得團團轉。

如果那時他看到父親對母親說“我愛你,”天一定會立刻塌下來,或者更確切地,就像廁所周圍的四座牆壁轟然倒塌,好在這種尷尬的場麵從未發生過。

情感是被詛咒的。也不能說“我恨你,”也在禁止之列。“我高興,”“我憤怒,”“我嫉妒,”“我快樂……”都在黑名單上。

但可以大發雷霆。

有時父親勃然大怒,但在發作的間隙,他總在小心翼翼地做人,想把事事做得周到,無可指責。

即使在大發雷霆的時候,也絕不能說“我恨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