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簡無思:西方曆史的幻滅(一)

(2023-02-13 11:14:53) 下一個

 

簡無思:西方曆史的幻滅(一)

 簡無思 簡無思  2021-12-05 20:43


【摘要】撥開其表麵的光鮮描述,如果以獨立的觀察,自由的思想,嚴謹的態度,勇敢的精神,去麵對西方曆史的真實性,那麽,任何一個來自擁有深遠而又嚴謹曆史記錄傳統的中國人都會發現,西方民族隻有300-500年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可信曆史。在此之前,教科書中所描述的西方曆史從方法學的角度來看,本質上屬於構建和篡取。

 

 

 

 

 

(一)緒言



本文試圖總結作者長久以來對西方曆史的閱讀感悟和思考過程,以期與大家一起探討對西方曆史的正確認識。由於會有一定篇幅,估計會成為一個小係列。考慮到寫作的隨筆性質,各篇之間在邏輯聯係方麵有可能不很一致。有可能同一個話題會在後續的寫作中重新提起,做細節補充和說明等。這樣,每一篇最好看成獨立篇章為宜。每一次可能會發出一到數篇不等,取決於寫作時間的可取性(availability)。

 

 

 

曆史擁有強大的精神能量和精神塑形作用。一個民族,如果能夠正確認識自身曆史,將有助於確立自身民族的健康精神狀態。反過來,如果貶損自身民族的曆史容易使這個民族精神萎靡,蹶而難振。

 

 

 

另一方麵,一個積極進取的民族會傾向於誇大自己的曆史敘述,誇耀其精神價值,使自身憑空獲得與事實不相匹配的,對其他民族的精神征服力。早期人類的曆史敘述往往表現為民族神話,借著對遠古曆史進行神話一般的敘述,賦予自身民族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征服自然,征服對手,征服自己,規範自身民族在今後的生活方式,道德規範,價值取舍等。

 

 

 

民族神話有兩種,一種是真正意義上的,來自遠古的神話。在想象中借助不存在的神話人物,或者誇大曆史人物現實可能性的神話般功能,對本民族的先祖進行神話般的加工,從而使本民族獲得強大的自信力和征服力。猶太民族的上帝選民神話,印度民族的吠陀神話,中華民族的創世神話等都屬於這一種。

 

 

 

另一種神話幾乎是西方民族所獨有。因為西方民族出現很晚,他們從矇昧狀態蘇醒之後直接麵對一個業已相當發達的周邊亞洲文明,於是,以主人身份將自身直接融入周邊文明,將周邊亞洲民族文明的早期形成過程及其成果直接納為自身所有,從中獲得強大的精神營養,增強民族自信,強化對外征服的信心和懾服力。這種對其他文明的篡取,形成自己的曆史敘述,就起到了其他民族需要通過非現實的神話構造才能起到的精神塑造和征服作用。

 

 

 

鴉片戰爭之後的近兩百年來,中華民族在麵對西方民族多次侵犯的過程中,迷惑於對手從船堅炮利到政治法律,再到意識形態的強大而難以戰勝的現實,手足無措,應對乏力,一度處於瀕臨亡國亡種亡文化亡文明的處境,不少民族精英處於深度的民族自卑,文明自卑的自我懷疑,自我責備,自我否定,乃至自我戕害心理掙紮之中。而這些,都是從否定自身民族的曆史,誇大西方民族曆史和現實形象著手的。

 

 

 

與此同時,西方民族大肆鼓吹“西方民族優越論”,“西方中心論”,在世界範圍內營造了一種西方征服世界天生合理的文化氛圍,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強大的精神征服作用,讓很多國家的精英階層自動放棄抵抗,以融入而成為西方文明一員而自豪,為今日的西方世界主宰世界起到了強大的助推作用,數代中國精英也不能免此俗套,頻頻中招。

 

 

 

然而,一旦一個人近距離乃至零距離仔細觀察了西方世界,仔細研究了西方曆史著述,西方曆史的資料收集,寫作原則和方法,就會發現,原來那些堂皇而又具有無比偉大,強無比強大到不可抵抗的曆史形象,竟然都是,用西方學者自己的學術語言來說,都是建構而來,並非完全真實,或者,至少一大半來自虛構,美化,篡取和掠奪,僅有一小半來自自身在他人基礎之上的努力和創造。甚至這部分似乎屬於自身的貢獻,一半也與其他民族的貢獻密切相關。(參考簡無思:西方曆史的構建性質和可信性分析簡無思:兩種曆史類型 等文末所列往期文章)

 

 

 

“曆史學家的任務就是構建曆史。”這是西方曆史學界的一句名言。

 

 

 

雖然我們不可以對這句話的負麵含義做過度解讀,甚至我們也不可忽視這句話本身所具有的正麵而又誠實乃至嚴謹的學術價值。但是,對於一個擁有近三千年漫長而又係統浩瀚,巨細靡遺,嚴謹求實,敬畏天意曆史記錄傳統的中國曆史而言,這句話無疑具有巨大的冒犯力量!同時也令人升起無限的懷疑:西方曆史究竟是什麽?


 

本文作者帶著這個疑惑,在很多年裏試圖仔細梳理、探索西方民族及其文明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大悟十八九,小悟無其數”,終而對西方曆史的大體框架產生比較接近真相的了解,雖然還有很多細節限於專業資料的獲取能力和這一學科的前沿所未及,目前尚不能得到具體答案。

 

 

 

西方曆史學家Carroll Quigley認為,西方曆史應該從公元5世紀,即西羅馬帝國崩潰開始算起。這與本人的看法不謀而合。

 

 

 

 

與Quigley在這個西方曆史何時開端的問題上有如此共鳴,促使本人決定,應該與中文世界分享本人在西方曆史方麵的一些看法。這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可惜,各種因緣未足具備,直到最近兩、三年才開始有機會偶爾寫一點東西,在本公眾號發表一些看法。

 

 

 

 

 

這些看法中的一部分在最近的一個民間西方曆史研討會上與同好們做過分享,並於昨天在本公眾號發表。

 

 

 

 

本文,估計會寫成一個草稿式的係列,計劃將本人近些年來的大悟和小悟總結成文,便於將來集中整理。

 

 

 

 

(二)如何認識曆史

 

 

 

普通常識告訴我們,世界是客觀的。客觀世界反映到我們的認識心靈之中,就成了我們認識體係中的世界。我們無法直接把握這個所謂客觀世界。我們對這個客觀世界的一切把握都是通過我們的認識體係,即心靈平台,作為中介來進行的。

 

 

 

所以,這個客觀世界是什麽,最後都是落在我們認識體係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認識體係都有或多或少的個體差異,那麽,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認識就會或多或少地有些許差異。

 

 

 

除去這些差異之外,就是我們對這個客觀世界的共同認識。

 

 

 

 

 

 

我們對這個共同的認識就會被我們看作關於這個客觀世界的可靠(reliable)認識。

 

 

 

但是,這裏的可靠,指的是參與分享的我們這一批人認識的共同之處,並不意味著這一認識就是真實的。如果有另外一批人他們的共同認識與我們不一樣,那麽,雖然這一認識對那一批人而言是可靠的,但因為與我們這一批人的共同認識不同,大家就會對各自的這一共同認識的可信性產生懷疑,即,對於一批人/一個團體而言的可靠認識並不意味著可信的(credible)認識。

 

 

 

認識的可信性(credibility)不取決於認識的可靠性,取決於認識的真實性(validity)。

 

 

 

真實的認識一定是可信的,也一定是可靠的;真實的認識是抽象的,是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意義上的理念真理;真實的認識具體化到經驗的人類世俗世界,就體現為可信的認識;可信的認識為可靠的認識提供先天基礎和來源;隻要認識者持有正確的認識原則和方法,他們就會產生相互可靠的認識;不可靠的認識之間不能排出也不能排進可信的(真實的)認識。

 

 

 

對世界真實的(valid)認識,就是中文世界我們所謂的世界的本來麵目。

 

 

 

這裏,關於世界的本來麵目,我們的討論限於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世俗界範疇。不涉及到與宗教相關的佛學或基督教等。

 

 

 

認識的可靠性(reliability),指的是每一個人與他所屬世界裏的所有人認識到的世界,或者認識到的關於世界的某一個方麵,有著可以接受的高度一致性。

 

 

 

但是,正如前麵提到的,這個高度一致的認識未必就意味著他們的認識是正確的(真實的,valid)。可以是正確的,也可以不正確。

 

 

 

【理論上,人類無法認識到一個世界的真實,或者關於世界某一個方麵問題的真實,因為人類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隻有上帝才能認識真實的世界。但,這已經超出我們剛剛設定的世俗界範疇。】

 

 

 

【讓我們回到世俗界的討論。】

 

 

 

但是,如果人類對世界/或者其中一個方麵的認識能夠有助於預測,或者重複製造某一新現象,那麽,這一認識也可以被看作至少在某個人類可以掌控的範圍內是真實的。比如,牛頓定律在普通力學範圍內是真實的,但超出一定範圍就不再真實。

 

 

 

所以,對於世俗人類而言,有效生活範圍內的真實性是由未來的實踐來檢驗的。

 

 

 

所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是毛澤東代表古典中國的認識傳統對現代人類認識論的一個重大貢獻:實事求是。

 

 

 

從實際事物和實踐經驗中求的關於世界的真理,真實和規律。

 

 

 

實事求是的原則主導了世界最近3000多年來人類世俗生活的所有主要進步。

 

 

 

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實事求是原則的一個最為輝煌(也許有點過度輝煌),具體成功的實踐案例,表現在其所采納的實驗主義原則。

 

 

 

實事求是的真理觀,與傳統西方的理性主義的真理觀很不一樣。

 

 

 

科學革命以前,西方所了解的理性主義真理觀來自古希臘(作為一個學術名詞)的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相信世界/以及世界某一方麵的真理或者獨立於人類的經驗事實,或者支配著/決定著經驗事實。真理是理性的,經驗是縹緲虛幻的。理性才是真理所在,經驗的真實反而是不真實的。真理可以導出事實,而(經驗)事實不可以反推出真理。

 

 

 

直到來自中國的墨家,醫家和道家從物理實驗,經驗積累和煉丹(alchemy)的求真求道方法經由阿拉伯世界的改造傳播到西方,後者才在13-17世紀之間產生出基於實事求是原則和理性主義相結合的現代科學,即,以科學實驗為主要觀察手段,以邏輯和數學為主要推導和理解手段,認識自然世界的方法。

 

 

 

回到前麵的問題,當兩組數量足夠龐大的人類(可以是同時存在的兩組民族,也可以是同一民族的兩代或數代不同時期的人民),麵對同一客觀世界/世界的某一現象,產生互相間截然不同,但內部高度一致的認識,這個時候就會遇到如何判斷這個同一客觀對象的認識真實性(validity)的問題。

 

 

 

對人類真實曆史的認識與對自然世界的認識,方法是不一樣的。

 

 

 

自然世界的自然現象是可以重複的,所以,西方科學的實驗室重複方法的研究是可取的。

 

 

 

人類曆史世界是人類社會政治文化事件單向不可重複的演變。曆史事件一旦發生,就無法回到過去。關於曆史事件的準確了解,即真實的(valid)曆史和曆史的真實性(validity)隻能存在於具備曆史意識的人類在當時為未來人類留下的認真、嚴謹、仔細、盡可能全麵的客觀記錄。

 

 

 

就好像現代西方醫學的醫療病案記錄的主要價值就是為了未來人們查閱的需要,而留下盡可能仔細而又全麵的記錄。而這一記錄又經過一百多年係統化的升級,基於認真和嚴謹的原則,發展了嚴格而又細致的規範,以保證醫療記錄內容的真實(valid),和醫療記錄文件的真實性(validity)。

 

 

 

現代醫療文獻記錄是人類曆史記錄實踐在現代行業的一個表現。

 

 

 

而人類曆史記錄作為一門基於明確的曆史意識,連續而未曾中斷的具體實踐是從夏朝的中國開始的。

 

 

 

人類具有曆史意識的曆史記錄有三種形式,1)基於曆史傳承意識的口傳曆史,如西南少數民族中的口傳曆史,北美印地安人,南太平洋諸島土著民族,南美土著印第安人。取決於口傳曆史傳送者是否存活,其曆史而得以保存。這類曆史之所以能夠存在僅僅因為傳承這一曆史的民族需要保存自己祖先知識的真誠動機。2)以易湮滅材料書寫和記載的曆史文獻。這類曆史記錄往往不可避免地消失於曆史長河,除非這一民族具有強大的曆史意識和文化教育傳統,能夠促使他們頑強地,年複一年地謄抄來自遙遠過去的曆史文獻。承載曆史文獻的材料常見的有竹簡,布帛,紙張,貝葉,莎草片,羊皮片等。3)以不易湮滅材料書寫的曆史文獻,諸如金屬鑄件,石刻,陶銘等。

 

 

 

任何從現在發現的關於過去百千年前的回憶和遺跡對過去的推導而構建起來的關於過去的形象,都隻能稱為虛史,以與真實的即時記錄累積而來的曆史,即記錄型曆史,相區別。

 

 

 

即,基於百千年傳說中的記憶和文物單向型考古學發現的古代遺跡,同時沒有相應的即時記錄文獻為佐證,經由猜測、推導、假設構建而來的構建型曆史,可以稱為虛史,以與真實的即時記錄而來的記錄型曆史相區別。

 

 

 

如果我們同意上述關於人類認識能力、曆史的性質和類型的討論所以得出的結論,那麽,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代曆史教科書中關於古埃及,古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的這兩段曆史,因為都來自文物單向型考古學猜測,推導,假設構建而來,所以都屬於虛史

 

 

 

本係列將就此結論給出證據,作出說明。

 

 

 

現代中國官方學界的主要問題是,神話西方學者。西方學者的話如同神諭一般,他們說的一切都是真理,都真實不虛。

 

 

 

我們應該打破官方學界這種對西方學者的神化膜拜所形成的精神枷鎖,用自己的、正常的眼光重新審視西方世界和西方曆史。

 

 

 

 

(三)什麽是西方

 

 

 

就主流教科書所敘述的事實層麵的曆史而言,西方古代曆史存在著一個真實性(validity),可信性(credibil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三個層麵的不確定。

 

 

 

在此之上,西方曆史還存在著一個關於西方這一概念的語義不確定性。我們先討論這個問題。

 

 

 

什麽是西方?

 

 

 

稍微細究一下,就會發現,這是一個令人十分迷惑的問題。

 

 

 

翻開所有西方學者撰寫的世界曆史和西方曆史教科書,大家都會看到,西方曆史往往都是從新月沃土地帶講起,包括了古代兩河流域,古埃及的所有古老成就,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創造了人類曆史上最早的文字,農耕灌溉係統,陶器,法典,啤酒,數學,天文學,巨型建築等。

 

 

 

然後西方曆史進入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創造了輝煌的哲學,科學,文學和民主政治體係,政治管理體係,軍隊,法製。

 

 

 

這給人以一個印象,西方民族不僅在現代主導了世界,甚至自從人類文明剛誕生,就一直在領導世界(Ian Morris,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然而,眾所周知,常識以及曆史意義上的西方指的是西歐民族及其附屬以白人為主導的前殖民地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大洋洲國家,有時還會包括美洲其他拉丁語係的天主教國家,尤其在這些國家尚未墮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前。但曆史著作中,人們常看到很多互不兼容的關於西方的概念。

 

 

 

西方,是一個混亂的概念

 

 

 

A. 西方,作為現代國際政治和經濟概念

 

 

 

世界最富裕的,並且實施或者認同西方政治和經濟模式和社會價值(至少不反對)的國家,以G7為代表,外加狹義地理概念上的西歐和北歐國家,富裕的並且以白人為主的前西方殖民地,實際上等於西歐國家外加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雖然日本其實是亞洲國家,並且社會價值和經濟模式與西歐國家有一段距離。

 

 

 

以色列一般也被看作西方國家。

 

 

 

蘇聯解體後加入/被吸納為北約和歐盟的部分東歐國家近年來也被列入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在擴大。

 

 

 

近來,南韓有 被吸納為西方國家的趨勢。

 

 

 

由此可見,西方,其實是西方人自視高人一等的人為概念,是富裕國家以及完全服從富裕國家指揮的代稱。

 

 

 

B. 西方,作為現代地理概念

 

 

 

廣義的西方包括了西歐國家以及主要西歐國家以白人為主的前殖民地,包括美洲尤其美國和加拿大,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勉強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南美殖民地。

 

 

 

南美國家,比如阿根廷,曾經被看作當然的西方國家,因為那時比較富裕。但現在比較勉強。墨西哥更是每況愈下,已經名列第三世界,很難把它繼續當作西方世界的一員。

 

 

 

這也是南美洲,中美洲,墨西哥是否屬於西方世界現在很有爭議之處。

 

 

 

非洲國家,依然貧窮,沒有機會成為西方。南非,曾經富裕過,曾經是沒有爭議的西方國家,因為曾經英殖民者的後裔掌權。現在成了黑兄弟的天下,悄無聲息地從西方世界退席了。

 

?

 

可以看到,富裕,是擁有西方稱號的必要條件。

 

 

 

A並不完全重合,顯示現代意義上的西方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C. 西方,作為近代的狹義概念

 

 

 

前麵的現代國際政治和經濟以及地理概念說的是廣義的並且現代的西方,盡管這一概念處於動態變化之中。變化的指標在於1)白人,2)富裕,3)服從西歐。至少三居其二。另外,現在已經不算重要,4)基督教國家,主流宗教為天主教或新教。但這一指標在近十年來的政治正確思潮的影響下,已經漸趨式微。比如,歐洲國家的基督教教堂正在改變功能為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而美國的基督教教堂已經日趨冷落,基督教已經在公立學校失去以前的主導地位。民選官員早已有人在《古蘭經》而不是《聖經》上宣誓就職。

 

 

 

狹義的西方,作為一個近代曆史的狹義概念,派生於東西羅馬之間的地理和宗教行政乃至後來的教義分野,主要指的是西歐和北歐國家,不包括東歐或者東南歐如希臘,這些前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疆域範圍的東正教地區。甚至近代早期,文藝複興直到17世紀甚至都不包括希臘。希臘自羅馬時代一直被西方人,那時主要是西羅馬帝國,看作東方國家,直到18世紀之後,以約翰·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為先驅的希臘學家(hellenist)推動了新古典主義運動,致力於在文字曆史資料匱乏的情況下,借用考古學的合理猜想,複原出一個古希臘文明的現代形象,並把古希臘作為西方思想的主要來源地。

 

 

 

也就是說,狹義的西方指的是原西羅馬帝國的疆土,以及西羅馬帝國崩潰之後,在日耳曼諸族的擴張下,延伸到北歐,即,現在的西南歐和北歐國家。

 

 

 

在宗教方麵,狹義的西方主要指的是這一地區的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教新教國家。

 

 

 

在民族方麵,包括北方的諸日耳曼國家,英國,德國等,以及斯堪的納維亞維京民族後裔,現在散布於中部歐洲和英倫三島的凱爾特民族,南歐的拉丁語係民族,主要是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諸國。

 

 

 

這一地區的西歐國家直接或者間接分享了美洲大陸新世界帶來的巨大物質利益,因此而實現了共同富裕,成為500 年來迅速富起來的一批。

 

 

 

所以,再一次 我們看到,西方這一概念其實與西歐有關的富裕和高大上形象密切相關。

 

 

 

D. 西方,作為古代尚未存在的概念

 

 

 

西方一詞在近代以前尚未形成。蒙古帝國西進,使得歐洲尤其西歐,這片歐亞大陸彼時最為落後和貧窮的地區,從朦朧中震醒,打量著來自遙遠東方的強大帝國,吃驚地看到它竟然比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俯視自己的阿拉伯伊斯蘭帝國還要強大。在它的陰影下,回頭打量自己,這才意識到我們是如此的不同。

 

 

 

西羅馬帝國崩潰之後,西歐地區生活在黑暗之中。文明的陽光直到8世紀才從摩爾人的伊斯蘭殖民者那裏帶進西班牙。西歐從沉睡開始漸漸蘇醒。

 

 

 

現在,在東方諸民族作為他者的映照下,歐洲,尤其西方民族的自我意識開始成形。據18-19世紀西方曆史學家的研究,文藝複興使得西方第一次看到自己作為一個不同的歐洲民族在西方與東方的不同。航海大發現使得西歐因為掠奪美洲的金銀而暴富,漸漸產生了針對東方包括前東羅馬的東正教國家,伊斯蘭的中東國家,以及以前無比敬仰的遠東和印度的無限鄙視。隨著大量財富繼續不間斷的湧入,哺育著科學技術,使之不斷提升,人文思想不斷進步,工業革命隨即展開,海外殖民和原本仰望的東方國家不但繼續提供原料,同時也愈來愈成為高效工業產品的傾銷地,西方開始成為高大上的象征。可不嘛,放眼世界,誰還比我更加優秀,更加富有?

 

 

 

然而,躊躇滿誌之間,它清楚地反思到自己剛剛擺脫矇昧與黑暗的本來麵目,正如啟蒙時代的伏爾泰所言,中世紀的歐洲(尤其西歐)尚處於洞穴時代。近一兩百年的崛起,不過是因緣巧合,拜阿拉伯人和蒙古人之賜,獲得了來自東方,尤其是中國,其他還包括印度,阿拉伯,地中海東部地區的千百年積累。西方民族自己,沒有耀眼的祖先,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群剛從矇昧進入文明的一批野蠻民族。在接受啟蒙的同時,他們看到了曆史在精神營養方麵的重要。

 

 

 

西方民族沒有古代曆史,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乳母。

 

 

 

怎麽辦?認祖歸宗是唯一出路。認祖歸宗到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古兩河流域文明。這些古代文明都屬於已消失的文明,它們的主體民族也早已經成古,它們屬於無主文明,不會遇到任何障礙。

 

 

 

(待續)



參閱本公眾號往期:

 

?簡無思:西方曆史的構建性質和可信性分析

略論古代希臘農業經濟與曆法

簡無思: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對西方文明的奠基性貢獻

簡無思:“西方”這一概念為什麽如此混淆?

簡無思:西方考古學和曆史學的幾個相關概念和觀念澄清

簡無思:提綱 ——— 中古晚期中國科技開始落後的有關曆史因素 

簡無思:三種考古亞型及其科學性與可信性初辨

簡無思:微聊中國曆史的可信性

簡無思:巨石陣與考古學的曆史重建功能

簡無思:淺議中華文明的阿爾泰起源論和西來論

簡無思:兩種曆史類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