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簡無思:虛實之間的文獻(g)古希臘(四)——— 西方曆史的幻滅(18)

(2023-02-13 12:07:28) 下一個

簡無思:虛實之間的文獻(g)古希臘(四)——— 西方曆史的幻滅(18)

 簡無思 簡無思 2023-02-13 01:00

 

 

 

 

【摘要】古希臘(以及古羅馬)文學在曆史和考古研究中的價值是西方學術界自文藝複興以來的一個重大話題。中世紀晚期以來重獲(recovery)的古典著作亦真亦假,亦虛亦實,不斷有偽造作品得以識別。嚴格來說,目前依然列為真實作品的古希臘著作僅僅屬於主觀認定。對於缺乏曆史檔案記錄傳統的西方世界而言,數量不多的古代著作彌足珍貴,經不起嚴格辨偽;其典籍和曆史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介於真假虛實之間,也是不得已。中文世界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如果非要把這段本來若隱若現的擬真曆史與千年檔案記錄積累而來的中國曆史及其浩瀚典籍相提並論,信之篤篤,可能就難免輕率而失察,盲信而易騙的批評了。

 

 

【本文於2/8/2023發出約4小時後被禁,原因不明。修改可能的敏感詞並刪除部分段落(均留有文注)後重發。

 

希望有關部門提高現代管理意識,刪禁文章,應該給出具體理由。】

 

【申明:本號關於西方曆史所涉及古代、中世紀、現代民族和文明的曆史資料會包括來源於西方曆史學者基於構建型曆史研究而編寫的曆史教科書,以及其他各種中、英文公開出版物,本文作者在此加以引用不代表認可這一知識和術語體係的可靠性,可信性,確實性和真實性。本人致力於在西方曆史學體係內部檢查其資料和寫作的合理性,自洽性,可靠性和可信性。】

 

【請讀者注意,本號完全免費。關注本號即可閱讀本號所有文章。任何就本號文章的收費行為,均屬於非法,請及時與本號聯係】

 

 

 

 

 

 

 

古希臘因為缺乏嚴格意義上的曆史資料,所以,主要來自文藝複興時期的古希臘文獻,以文學,哲學和自然知識為主要內容,便成為後世學者構建古希臘曆史所依據的主要資料。

 

 

 

在主流學術敘述體係裏,古希臘文獻真實性受損(compromised)的問題,大致發生在三個時間段。第一,古希臘時代,即古風(archaic),古典(classical),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這一段時間是古希臘文獻的形成時代。第二,希臘被羅馬征服之後的希臘羅馬時代(Greco- Rome),東羅馬(East Roman Empire)時代。這是古希臘文獻流失的時期。第三9-10世紀由阿拉伯人開啟,文藝複興旗手們繼承並發揚光大的古希臘文獻集結的時期。

 

 

 

需要說明的是,古希臘沒有官方意義上的曆史記錄。所有的古希臘文獻均來自民間作者的創作。

 

 

 

正因為缺乏嚴格意義上的曆史資料,所以古希臘曆史均基於現有古希臘著作中的記載間接或直接推演而來。比如,關於修昔底德,除了他自己在其著作中的自我敘述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資料可以佐證;我們現在對希羅多德的了解也都是從其他作者的相關書籍中綜合、拚接而來;蘇格拉底更是僅僅存在於柏拉圖等人的敘述之中;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人的曆史資料均來源於其他作者主要是他們的學生對他們的描述之中,等等,不一而足。本質上,所有關於古希臘的曆史敘述都是從現有古希臘著作提供的人物和事件構成的擬真世界裏構建而來。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說古希臘曆史是一段擬真曆史。

 

 

 

第一個時間段所涉及的不實文獻,據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格拉夫頓(A. Grafton)介紹。從其性質來看,可包括惡作劇(hoax),擴充(或植入,interpolation),模仿(pastiche

 

 

 

第二個時間段的問題主要是流失(Lost),包括整體流失和部分流失,以及轉抄過程中的失真(diatortion)

 

 

 

第三階段是文獻不實最主要的部分,涉及偽托(pretense),偽造(forgery),擴充(或植入,interpolation),偽典(pseudepigrapha),偽金石(或偽銘文,pseudo- epigraphy),

 

 

 

這些不同性質的不實文獻種類如此豐富,意味著這一問題在希臘或者普遍意義上的西方世界很嚴重。這一現象與古典中國截然不同。

 

 

 

先秦、秦漢、兩晉、唐宋,甚至元明清以來中國文化和教育的核心內容都是道德文章,君子人格。兩晉或唐宋開始,讀書人崇奉文曲星君,沒有人會拿自己的文運開玩笑,文獻偽造或者文字欺騙一類實屬聞所未聞。晚清以降,民間偶有墮落文人偽造字據,非法漁利的傳說,那也都屬於駭人聽聞,罪大惡極之事,令人鄙夷,用今天的的網絡詞語就是,社交死亡,自絕於主流社會。

 

 

 

這一不同似乎意味著西方文明即便上溯到古希臘時期,知識階層也沒有類似古典中國那樣清晰而嚴格的內在道德要求,防範或者杜絕文獻偽造和文字欺騙。也許與知識階層對知識,文字的意義的理解不同有關,文字、語言和寫作,在西方一直被認為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是個人的自由行為,與文以載道的中華傳統大相徑庭。這一點從現有的古代希臘文學著作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希臘神話中主管文學、詩歌、藝術、曆史寫作的女神繆斯群體,似乎僅僅是這一部分的人類生活神化之後的形象,並沒有規範道德、矯正行為、或者審判獎懲一類的功能。欺騙和偽造沒有來自形而上世界的限製。

 

 

 

至少柏拉圖、修昔底德,希羅多德在他們的世界裏似乎已經遇到了或者自身經曆過大量文字和寫作不真實的問題。在其著作中,他們都曾討論不實的寫作,或者強調真實寫作的重要性。

 

 

 

柏拉圖曾經強烈批評偽造和虛假陳述,甚至對荷馬和赫西俄德持極度否定的態度(直接稱他們說謊),認為他們的不實描寫會嚴重誤導民眾和兒童。

 

 

 

希羅多德在他的曆史一書裏不止一次強調他所寫內容的真實性,給出它們的來源,或者親眼所見或者親耳所聽。顯然,他的時代已經暴露不實寫作的問題,他需要強調自己寫作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但時代所限,他並不能保證這些見聞本身的正確性和真實性。無法擺脫不實寫作的問題,正如修昔底德,色諾芬,普羅塔克,曼尼托,尤西比烏斯,約瑟夫等人很早就指出的。人們可以輕易發現其寫作在自然,人文,軍事,政治和社會等方麵的常識性錯誤。

 

 

 

克特西亞為了強化他的著作可信性和可靠性,聲稱其寫作資料來源於波斯宮廷檔案,雖然其實頂多是當地政府的公文。但後世學者認為甚至這些公文也應該是他的偽造,所以他的兩本重要著作《波斯史Persica》和《印度史Indica》均被近現代作者判為編造。這也是他的著作不為很多人所知的原因。

 

 

 

普林斯頓大學曆史係教授格拉夫頓(A. Grafton)在其獲得廣泛讚譽的《Forgery and Critics》中也論及這一點,他說,當修昔底德堅持嚴肅的曆史必須依賴於關於最近過去的可靠和直接的口頭證詞時,他揭示了一種感覺,即所有的書麵證據至少是有疑問的——盡管最近幾十年來他為拉斯代蒙人(Lacedemonian)使者和雅典政治家撰寫的演講也被看作為一種偽造。

 

 

 

根據這些例子所間接提供的圖像,似乎很明顯,寫作不實現象在古希臘世界非常嚴重。在前麵的文章中,我們還討論過其他一些更為直接的例子,讀者可以回頭翻閱參考。

 

 

 

其實,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克特西亞等人的曆史題材的著作存在不實描述是很自然的。因為作為不具備政府官方權威身份和能力的民間作家,以個人身份所能獲取的資料,在其所涉及事件和背景的廣度,深度,具體細節,材料對真實性和豐富程度,等等是極為有限的。再加上古希臘的嘮古logograph)曆史文學的敘述加工傳統,實在不能用古代中國史官或者現代曆史學標準來要求

 

 

 

這裏所提及的古希臘世界指的是主流學術界認定現有古希臘著作(以羅布經典圖書館所藏古希臘著作為標準)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在此基礎之上構建而來的擬真古希臘。至於是否在對應這個所謂經典古希臘時代的現實曆史中,以山區地貌,農耕貧瘠為特征的古希臘城邦已經擁有如此大眾化的文字教育和普遍的寫作行為,文風已經如此興盛,直逼唐宋時代的中國;或者,實際上這些著作和討論其實針對的是紙張等大眾化的書寫材料廣泛易得之後的後期阿拉伯和歐洲世界的情形,目前人們尚沒有能力和依據做判斷,但是可以擁有充分理由表示懷疑。

 

 

 

9-10世紀以來經由阿拉伯世界和14-16世紀文藝複興時期收集整理而來的古希臘文獻(包括古羅馬文獻)本身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內部激烈爭論的話題。自從中世紀後期佛羅倫薩和羅馬的學者、貴族、教廷開始關注古代文明以來,古羅馬和古希臘文獻在民間得以收集(collection),發現/重獲(recovery),整理(categorization),與偽造(forgery),偽托(pretense)錯認(pseudepigrapha),critics(辨偽)交織在一起。其間,不斷有偽造(包括錯認)作品從經典作品集中排除出去。

 

 

 

【這裏介紹兩本書,供有興趣的讀者朋友深入閱讀:

 

書名:Scribes and Scholars: A Guide to the Transmission of Greek and Latin Literature

作者:L. D. Reynolds  N. G. Wilson

 

書名:Pseudo-Aristoteles Latinus: A Guide to Latin Works Falsely Attributed to Aristotle Before 1500

作者:Charles Schmitt Dilwyn Knox

 

 

 

比如,曾經被認定為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作品的數量在過去的數百年間規模不斷縮小。

 

 

 

至少下述亞裏士多德偽作已得到確認:

 

 

 

Aristotle's Masterpiece (1684)

 

De Proprietatibus Elementorum (9th or 10th century)

 

Liber de Causis

 

On Marvellous Things Heard

 

On the Universe 

 

Rhetoric to Alexander

 

Secretum Secretorum

 

The Theology of Aristotle

 

Physiognomonics 

 

On Melissus, Xenophanes, and Gorgias

 

 

 

然而,尚未自《亞裏士多德全集》剔除的偽作包括:

 

 


  • 391a)《宇宙論 —De Mundo*

  • 481a)《論呼吸 —De Spiritu*

  • 791a)《論顏色 —De Coloribus*

  • 800a)《論聽覺 —De audibilibus*

  • 805a)《論麵相 —Physiognomonica*

  • 《論植物》—De Plantis*

  • 830a)《論非凡聽覺 —De mirabilibus auscultationibus*

  • 847a)《論力學 —Mechanica*

  • 1181a)《大倫理學 —Great Ethics*

  • 1249a)《論美德和邪惡 —De Virtutibus et Vitiis Libellus*


  •  

 

 

 

更多中世紀以來被判定為亞裏士多德偽作的書目如下:

 

 

 

(為避免微信審查部門基於不了解而誤以為傳播謠言導致本文被封禁,以下刪除書籍名錄30本。)

 

 

 

19世紀柏拉圖和修昔底德專家,英國劍橋大學Benjamin Jowett 在他的《Menexenus附錄》中提到,柏拉圖的著作在真偽之間很難劃出一條清晰的界線。長期以來,古代很多其他人的著作都被劃歸柏拉圖名下。雖然Menexenus目前依然列為柏拉圖作品,但Benjamin Jowett 在翻譯這本書的導言中清楚地指出,其作者究竟是誰,人們並沒有賴以下結論的明確證據。盡管如此,隨著時間走向現代,越來越多曾經 被認定為柏拉圖著作的書籍漸漸得到澄清。

 

 

 

古代被視為真實的柏拉圖作品,但現在至少受到一些現代學者懷疑的作品舉例如下:

 

 

 

Alcibiades I?

 

Alcibiades II?

 

Clitophon?

 

Epinomis?

 

Letters?

 

Hipparchus?

 

Menexenus?

 

Minos?

 

Rival Lovers

 

Theages?

 

 

 

以柏拉圖的名義傳播,但在公元1世紀就已經被認為是偽作的作品舉例如下:

 

 

 

Axiochus?

 

Definitions

 

Demodus?

 

Epigrams?

 

Eryxias?

 

Halcyon?

 

On Justice?

 

On Virtue?

 

Sisyphus?

 

 

 

更多被認定為柏拉圖偽作的部分名錄如下:

 

 

 

(為避免微信審查部門基於不了解而誤以為傳播謠言導致封禁,以下刪除書籍名錄25本。)

 

 

 

其他一直以來在真實性和可靠性方麵備受質疑的古希臘著作至少還包括以下著名古希臘作者及其著作:

 

 

 

(為避免微信審查部門基於不了解而誤以為傳播謠言導致封禁,以下刪除書籍名錄10本。)

 

 

 

很多中文世界的朋友以及官方學界很可能對(以下刪除著名古希臘作者名錄共六人)等人的作品被認定為不可靠,真實性存疑這一說法感到不解,甚至可能會憤怒。

 

 

 

不著急,本文在此隻是向中文世界讀者介紹西方學界的意見。詳細情形以後有機會會向大家介紹。

 

 

 

如何判定這些古希臘偽作或者真實作品,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很過硬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傳統人文方法的主觀認定。能夠被剔除的作品往往是那些與作者的其他認定作品差別太過明顯,並且相對而言學術水平不高。

 

 

 

通常,西方學者的辨偽(critics)方法有三種。

 

 

 

第一,是對古希臘作者如亞裏士多德,柏拉圖的其他已知著作進行文本分析和比較。這包括搜索文本或腳本中可能表明偽造的不正常和不一致之處。

 

 

 

其次,運用各種與年代相關的曆史標準、文體標準和語言標準來驗證材料的原創性。

 

 

 

第三,據說學者們還能通過分析了手稿的物理特征,如所用紙張和墨水的類型,以及書的縫紉、裝訂和版麵。如果這些因素中有任何一項表明與已建立的記錄不符,則調查結果被歸類為偽造。不過,本文作者對此表示懷疑。如果一些著作的作者果然是古希臘人士,其作品恐怕很難通過這種用來鑒定現代書籍的方式來判斷真偽。假如一本書真的能夠有中世紀以後的裝幀,它必定最多隻能是亞裏士多德著作的拷貝。

 

 

 

以亞裏士多德為例,中世紀以來有太多偽造作品,以至於學術界專門為此發明了一個詞匯:Pseudo-Aristotle,偽亞裏士多德

 

 

 

偽亞裏士多德一詞專門用來指代一批哲學或醫學 論文、著作及其作者。這些作者往往將他們的的作品署名為亞裏士多德( 偽造forgery偽托pretense),或者這些作品後來被其他人歸為亞裏士多德(pseudepigrapha)。《亞裏士多德全集Corpus Aristotelicum 作為一部作品集或者作為一個詞包含了現在學術界所認定的亞裏士多德真、假兩類作品。偽亞裏士多德指的是虛假的亞裏士多德作品及其作者。下麵簡稱為偽亞著作

 

 

 

學者們相信,最早的一批偽亞著作由亞裏士多德創立的逍遙學派學生創而來。然而,中世紀 有更多的偽亞著作經由環地中海的歐洲人、北非人和阿拉伯人 創作。這些著作冒稱亞裏士多德為的是保證其獲得一定程度的尊重和接受。這在中文世界似乎也不難理解,匿名著作被人們偽托(pretense)為著名作者的作品是常見的。

 

 

 

這樣看來,顯然,亞裏士多德在中世紀的穆斯林阿拉伯和 基督教歐洲 世界的學者圈裏也許是最富於名望和權威的古代作家。據說在中世紀,有100多件偽亞作品流通。這些維亞作品可以根據其使用的原始語言分為三組,即拉丁語 、希臘語 或阿拉伯語 。拉丁作品的類別最小,而阿拉伯作品數量最多。許多阿拉伯偽亞作品在中世紀被翻譯成拉丁語。其中大多數涉及神秘學科,如煉金 術(Alchemy)、占星術 Astrology)、手相學(Palmistry)和麵相學(Physiognomy)。【實在懷疑(!)這些學問是否很有可能從中國販賣而來,未來的中國學者應該花一點時間在這方麵,研究它們的來龍去脈。】

 

 

 

其他還包括一些希臘哲學主題的著作,其討論的內容更常見的是柏拉圖 和新柏拉圖 學派,而不是亞裏士多德的思想。目前鑒定為阿拉伯人撰寫的《秘中之秘The Secret of Secrets)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偽亞作品,甚至比亞裏士多德的任何真實作品都傳播更廣。

 

 

 

偽亞著作在中世紀後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比如,《Aristotle's Masterpiece亞裏士多德的傑作 》。這本性學著作,涉及解剖學、婦產科學、女性心理學等,於1684年首次出版,在英國 非常受歡迎。它在二十世紀初仍在銷售,可能是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初關於醫學主題的最廣泛傳播、轉載的書。推測這本著作在探討這一主題的過程中,足夠詳細,準確,實用,能夠滿足當時人們的求知欲望。而通過借助亞裏士多德這樣的大名,有助於突出其權威性,衝破保守教會勢力的阻擾。

 

 

 

亞裏士多德著作如此,其他古希臘作者也就可想而知了。研究文獻偽造的現代學者(RoachErman等)認為,已知的文獻偽造案例多數發生在12-13世紀以後,推測這應該與此後西方世界開始出現大量、普遍、易得的書寫材料,即紙張有關。

 

 

 

12-13世紀以後中世紀的文獻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世紀的教會文件,以及古羅馬,古希臘文獻的發現、發掘、搜集,其中真偽混雜,虛實共存。

 

 

 

西方學界承認,雖然現代編輯和學者盡一切努力確保他們對古代作品的解釋是正確的,但無法驗證任何給定的文物或手稿在創作時間和作者身份方麵的準確性。當涉及到古代文學時,贗品尤其受到關注,因為它們具有古董和文物市場上才具有的超常貨幣價值和曆史重要性。

 

 

 

在目前主流學界認定的古希臘著作作品集裏,其真實性和權威性依然來自文藝複興時期學者的主觀認定。所有的著作都來自那一時期的人文學者的出於學術、金錢、名聲等各種因素摻雜在一起的熱忱,魚龍混雜,真假莫辨。

 

 

 

往往,文獻偽造之所以能夠成功,至少有三種因素都能滿足,其一,是其本身的學術價值足夠與原作者媲美,這是最核心的要素。一部著作,必須能夠在質量上足夠優秀,才能夠有資格拿來冒充著名作者的作品,並承受自欺問世以來的各種質疑(或辨偽,critics);其二,在思想格局上,必須與著名作者的其他著作一致;其三,在寫作細節上,比如風格、文字習慣、時代、性格特征,等等都能與冒名的著名作者類似。

 

 

 

如果一部著作本身的學術價值足以在學術界占有一席之地,通常學術界很難因為它的作者和創作時間不明而棄之於漠視。哪怕沒有充分證據證明這是該著名作者的作品,隻要在其他方麵沒有嚴重的矛盾衝突,學界也會因為沒有充分的否定證據,而認可其作為該著名作者的歸屬。

 

 

 

所以,文獻偽造,乃至文物或者藝術品/古董偽造,本質上是關於這一無疑已經具有自身價值的文獻(文物)作者身份創作時間,或者創作地點的虛假定位,或者錯誤的宣稱。其目的,在於攀附這一更著名的作者,更著名的地點,或者更久遠的時間,以獲得更多關注,增加其市場價值。

 

 

 

這是本文作者給出的關於文獻/文物偽造的含義

 

 

 

隻要偽造的文獻因為種種原因,通過了不同時代學術界的審查,隨著時間的演進,其對於擬真曆史的價值就會愈益顯現。它參與構建曆史,提高擬真曆史的價值,強化塑造西方自古偉大的認知,從曆史角度協助完成西方中心主義意識形態的確立。

 

 

 

古希臘文獻的造假,在文藝複興以來西方古代文獻和文物搜尋熱的背景條件下,對於搜尋者如彼特拉克,波焦等人而言,手中文獻作者和創作時間的確定就在於一念之間。他們告訴買家(patron)如教宗,美第奇家族,或其他貴族家庭,是什麽就是什麽。他們在那一時刻任意的認定,就是後世學者研究的起點,接受或者排斥。

 

 

 

往往,質量高的文章/著述,隻要沒有明顯的內容錯誤,時代誤差,寫作風格的迥異,學界會珍惜這樣的作品。現在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被歸為“古代未知名作者”,比如以前曾被認定為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人的作品。

 

 

 

如果一名傳說中古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流失殆盡,如今在民間某個家庭雜草叢生的院落或某修道院得以發現,哪怕可能是偽稱,隻要作品本身足夠優秀,買主以及後世學者都會傾向於認同對這一著名古代作者的歸屬。古羅馬著名作者盧克來修(Lucretius,公元前1世紀)《物性論De rerum natura》的發現過程就充滿如此人文主義的任意和戲劇特性。

 

 

 

本來,盧克來修作為古羅馬的一位詩人和哲學家,長時期內僅僅存在於中世紀意大利學者圈的傳頌之中。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其著作散佚。《物性論》是中世紀意大利學者念念不忘的盧克來修作品,長期以來,學者們如能偶爾獲得某些篇章,就會歡欣若狂。1417年,兼具文物掮客身份並因此從教宗那裏獲得大量報酬的意大利學者波焦在德國Fulda的一個圖書館竟然發現了完整的全本手抄本。尤其具有離奇戲劇性,從而不可思議的是,Poggio發現的原初手稿丟了,但Poggio交給他的朋友尼科利Niccolò de' Niccoli 抄寫之後的一份手稿(“Codex Laurentianus 35.30”)卻幸存下來,今天被保存在佛羅倫薩的勞倫斯圖書館。

 

 

 

《物性論》這一戲劇性的、奇特而又不可思議經曆並非偶然或獨特。它在以後的古羅馬、古希臘手稿的發現/重獲中不止一次地得到不折不扣的重複。比如,亞裏士多德的《雅典政製》。

 

 

 

但是,從另一方麵來看,現在流通的《物性論》版本的自身價值確實不容否定。

 

 

 

如同米蓋朗基羅偽造古希臘雕塑丘比特,雖然原初目的是為了賣個好價錢,但其作品本身的藝術水平是精湛的,這一點無可否認,問題是它所冒稱的年代(古希臘)和冒稱的作者(古希臘藝術家)。同樣的作品,隻有冒稱為古希臘雕塑,米蓋朗基羅才能賣到高價。

 

 

 

同樣,《物性論》這樣的一個離奇麵世曆史,放在中國,恐怕早就被判為偽作了。但很有可能由於第一沒有確鑿證據表明偽造,第二其本身學術價值確實不容否認,第三大家都希望這本名著能重新問世,西方學界仍然賦予其古羅馬經典著作的地位。

 

 

 

大量的,乃至幾乎全部古希臘、古羅馬經典著作,基本上都有類似的重新麵世經曆。比如,亞裏士多德作品集(Corpus Aristotelicum)從古希臘流傳至文藝複興時期佛羅倫薩的經曆之傳奇,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僅僅因為其麵世經曆的奇特而否定其古典身份,嚴格而又較真,那麽,我們今天就不會擁有一個收藏500多部古希臘和古羅馬經典作品的羅布經典圖書館。西方學界不能承受這一損失,否則,古希臘和古羅馬就真的全都丟失於曆史長河,無法挽救了。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得糊塗,並非僅僅中國人的智慧。

 

 

 

古希臘,古羅馬,其經典和曆史,介於真實和虛假之間,人們心裏有數就好,正如西方世界包括學者和普通民眾對此基本抱持若有若無,似有非有,得過且過的態度一般。其真其有,在於這些著作本身的價值;其虛其假,在於其創作年代和作者。

 

 

 

倒是中國官方學界和某些普通知識大眾,似乎非要把這段本來若隱若現的擬真曆史,年代框架不清、作者身份虛實相間的文庫與千年檔案記錄積累而來的中國曆史及其浩瀚典籍相提並論,信之篤篤,可能就難免輕率而失察,盲信而易騙的批評了。

 

 

 

全世界也隻有中國,因為擁有充分豐富的真實曆史檔案記錄,所以有本錢、有這個奢侈和豪邁,能夠承受來自中文世界內部和外部各種無底線的攻擊而依然不倒。西方世界,乃至任何其他民族和國家、地區,因其缺乏類似中國或儒家文化圈的真實曆史檔案傳統,其曆史和典籍的真實性、可靠性、準確性,很難經受嚴格、嚴謹的審查。這是我們應該清晰了解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