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比較的恰當態度與健康的民族心靈(三)

(2016-08-20 23:09:58) 下一個

(根據與友人的微信聊天整理)

(三)希臘文明

古希臘文明一般從公元前八世紀開始引入腓尼基文字創造古希臘文算起。前古希臘時期在同樣的地域曾經出現過的其他種族生存過的痕跡被稱為米諾斯和邁錫尼“文明”,現在的西方主流教科書認為它與古希臘文明之間沒有種族和文明傳承的關係。考古學上如果稍微認真一點的話,特別是如果稍微參照一下西方學術界對中華文明的考古學標準,古希臘文明假如真的存在, 並且之能夠被稱之為文明,即至少除文字以外同時能顯示社會文化生活其他方麵的證據,應該不早於公元前四世紀。公元前四世紀後的希臘地域開始“東方化”,即從愛琴海以東的高文明地區開始學習文化,使用趨於成熟的文字,藝術化加工後的日常器物等。沒有文字和藝術修飾後的器物,在我看來,隻能算是自然生存遺跡或村落遺遺址等,不足以稱之為文明,即很多人共享的大區域文化。希臘時期(Hellenistic period)之前,希臘半島有一些原始生存的依據,乃至被拔高成米諾斯、邁錫尼文明等,按照當今嚴格到足以否定中國夏朝存在的西方學術標準,那不能算是什麽文明。

舉一個不怎麽著名的例子,江蘇高郵的龍虯莊,最近90年代發現了一個距今5-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生活遺址,發現有文字,也有比較原始的質樸器物。而且那些文字也象形,也會意,但無法考證出與殷墟遺址文字的關係,所以我不將它看作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雖然就考古證據而言,那裏發掘出來的文物,文字,就其性質而言,與古希臘時期以前的米諾斯、邁錫尼文明類似,然而假如按照現今嚴格的考古學上的文明認定標準,應當算是在今天中華地域上曾經有人生存過的村落遺址,與米諾斯,邁錫尼“文明”差不多,隻是比它們更早。

“古”希臘如果說文字才有這點曆史,而且還是學習得來的,無論如何我感到很困難將它與其他四大文明並列。要知道,中國的編年史是從公元前9世紀周室東遷開始的。從沒有曆史記載的初期文明如眾多類似龍虯莊的遺址,發展到到有如此係統的曆史紀錄,中間需要多麽漫長的文明演變啊。相比較希臘文明所在地,幾個孤零無關的遺跡或遺址如米諾斯,邁錫尼,古希臘,湊在一起實在沒有辦法與古華夏文明相提並論,無論從時間,地域,文字,文明所含內容等各方麵!更不要說關於年代確定的證據實在太缺乏!!

上世紀80年代,我就開始懷疑希臘文明可能是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文明的衍生文明。因為希臘地區沒有足以產生大文明現象的地域和物質基礎。所有的其他四大文明的形成都具有發達的農業必須依存的大河流域。而富饒的農業是古文明得以形成和積累的必要物質基礎。古埃及之於尼羅河,古巴比倫之於中東的兩河流域,古印度之於恒河,古中國(延續到1911年)之於東亞的兩河流域,都具備了一個原生文明得以形成的必要水文條件,以便支撐一個人類擺脫野蠻狀態的文明第一階段,——農耕文明。

希臘的大文明形成的水文條件在哪裏?我找不到。

所以,我一直猜測(當時的閱讀條件很差,讀不到書),希臘文明應當是一種進口文明加上本土希臘土著對之加工發展而來的。

來美國後零星讀到了希臘與其他地中海古“文明”之間的關係,讓我覺得,希臘人與其他愛琴海諸多古民族基本上是同一類的,甚至落後於腓尼基,阿敘利亞等。因為存在著希臘從這些位於它東方的諸民族“東方化(Orientalization)”的過程。在這以前,希臘地區的人們生活的就像江蘇高郵龍虯莊5-7000年前的人,自然生存,也有一些類似龍虯莊人的文字(線性文字A、B),但後來銷聲匿跡,與後來的希臘文明沒有關係。當中國人開始春秋時代勾心鬥角的大曆史,甚至到了秦朝即將統一中國的時候,希臘人才開始真正形成和使用他們的正式文字,即,與今天希臘有淵源關係的古希臘文字。

你讓我怎麽標榜那是一個“大古文明”?

考慮到那個時期的教化古希臘的東愛琴海諸民族皆為古巴比倫的遺民,說希臘文明是在古巴比倫文明的餘緒影響下發展而成的應當是有根據的。所以說,稱希臘文明是一種次生文明是有充分依據的。(阿契美尼德與古巴比倫之間的關係暫不討論)

最不可動搖的根據,就是這個“東方化”。這個“東方化”全方位地將古希臘在公元前8世紀之前的村落文化改造成了具有陶器,文字,以及後來的神話,戲劇等等文化成分的新型文明。這個時候的希臘文明在邏輯上有點像唐宋時期的西夏國,或者秦朝或者唐朝以後的日本“文明”,當然日本文明總體而言也是一種次生文明。隻是我們現在沒有確證徐福是不是真的到了日本。如果真的像日本人說的那樣,那麽這個次生的開始應當可以比較早地算到秦朝。

這也解釋了為何忽然間在希臘憑地裏冒出了博學廣聞的蘇格拉底,在相當於孔子的時代。通常這樣的博學之士必須產生於宏大久遠背景下的文明場景之中。

其實在孤陋寡聞的我後來知道“希臘東方化”一詞之前,我已知道希臘是以海洋商務立國的諸多城邦國家。經由發達的海運商業交流,希臘人獲知了很多來自東方個民族的文明成果,加以消化,綜合等等。已經有充分的依據證明希臘文明的派生或次生性質

至於那個熱情的德國商人海因裏希和後來的英國考古學家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考證”出來的前希臘時期,米諾斯和邁錫尼遺跡,結論得之倉促,飽受質疑。中性客觀理性地去詮釋的話,他們發掘出來的文物,不同時代混在一起,即便是最古老的部分也在時間上與古巴比倫,古埃及時期重疊;在性質上,與後來”東方化”之後的希臘出自同樣的模版:都是海運商貿作為主要經濟方式,進口文化,甚至不知道有多少改造,也不知道與巴比倫,埃及是什麽關係(估計應當在行政上是獨立的可能性比較大),但至少柏拉圖的文章裏大量提到埃及,甚至他關於大西國的描述也明白無誤地說明轉述自埃及傳說。所以也很難說是原生文明!

這說的是希臘文明,西方文明的最主要源頭之一,尚且如此次生,更不用說後來在羅馬人以後的以高盧人,日爾曼人為主體的現代意義上的“西方人”的“西方文明”。稱後者為三生文明或四生文明都是理由充分的。

關於古巴比倫(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對希臘的影響,就我孤陋寡聞所知僅舉幾個很重要的成分:1)文字,完全來源於腓尼基,沒有什麽融合的問題;2)神話,有學者認為完全來自於美索不達美亞文學某些經典的再創造或者再表達。也有學者認為是依據這些經典對希臘本土土著神靈思想的重新表述;3)陶器,象牙,金屬製品:來自東愛琴海諸民族的這些技術成為日後希臘地區的主流手工技術。這幾方麵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代表了一個社會文明生活的最(!)主要內容。

可以這麽說,在當時的環地中海地區,越是靠近東方的地區,越是得到更多兩河流域文明(如古巴比倫)的熏陶,其文明程度越發達。就好像當時的中原地區與周邊夷蠻戎狄的關係一樣。希臘在那時是比較邊緣的蠻夷地區

有人覺得這樣的曆史似乎與他們心目中輝煌高大希臘形象相距太遠。是不是當時的希臘融合了古巴比倫文明然後產生古希臘文明。我說,融合,你先要有自己的文明基礎才能談得上有資格跟別人去融合。希臘在哪個時候沒有資格。隻是一個被教化的地位。

這樣說是有根據的:化,在先。東方化時期是西方學界公認的。希臘首先被東方化,開始形成文字,器物,神話;或者說,是當時地中海東側文明影響波及,被開化。教,比方說,蘇格拉底以及以後的學者都無一例外地談到他們學習東方文明的前輩。

古希臘相對於古巴比倫文明,相當於西夏王朝在唐宋時期曇花一現。西夏的文字,器物,政治和社會結構,典章製度都來源於學習中原王朝,後來也與古希臘一樣煙消雲散。甚至不能與朝鮮、日本之於中原文明相比。後二者得中華文化精髓能夠與其母文明一樣,至少一直存活至今。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很發達,所以在亨廷頓那裏獲得了一個獨立文明的光榮稱號;希臘亦然。都是很值得人家驕傲的。

補充一點,上麵這些敘述都是基於主流學界認可的考古資料所做的分析。實際上,主流西方學界至今仍然有一個被強力壓製著的聲音,否定這些考古資料的可靠性。乃至文藝複興時期發現古希臘文獻在可靠性上都受到了難以撼動的質疑。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這裏暫時不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ola!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寫得真好,不是介紹文明What ,而是從時空來看整個人類文明的連貫起伏,管它對錯,隻要是自己的視覺,今晚好好閱讀,謝謝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