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華主義

(2014-11-06 21:22:42) 下一個

                           中華主義

中華主義是筆者的一貫主張。指的是中國人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應當堅持中華文明的主體意識。它相對於中國共產黨60年前“全麵倒向蘇聯”以及五四時期乃至現在“全盤西化”兩種極端。

中華主義不是一種民族主義。關注的不是狹義的民族生存,你爭我奪。

中華主義是近一百年來中國不應當丟失的精神本體, 一種國格。在麵對列強挑戰的時候如何站好自己的位置,保持自己的民族和文明的主體性,這個問題,國共兩黨均沒有回答好。並且,這個應有的健康國格至今還沒有找回。

90年代中期,因為一個朋友的緣故,有機會與很多流亡的知識界人士以及長期旅美的人文學者交談。他們不少人是全盤西化論者。而我一如既往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實行“拿來主義”。任何一個人在學習別人的時候,不僅僅應當保持尊嚴,更要用自己的頭腦去辨別哪些是對自己有好處,哪些應當拋棄;是為了我自己去學習,而不是為了做別人的跟班,或者去替別人擴充或繼承財產。在今天努力去蘇俄化過程中,我們應當追求中國的現代化,而不是一個西化的的中國。我尤其反對胡適“像一個小學生那樣向西方學習”。不,我們是頂天立地的成熟民族。我們是富於智慧的成熟文明。我們有思考批判的能力。我們應當主動揀選而不是要求被教訓。

傳統中國有很多東西都是普世性的,如道、德、仁、義、禮、智、信、忠、恕,敬天愛人,修齊治平,強調從家庭到社會到天下的秩序等等,不一而足,無法盡列於此。這些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本體價值。是永恒的,普世的人類本體文明。

相反,先前我們引入的蘇俄共產主義除了有與大同思想相若的價值外,其餘都屬於社會政治工程,乃屬功能末用,並且實施過程加入了大量不必要的野蠻因素。

今天大家又一哄而上地轉向歐美西方,依然屬於缺乏理性指導的激情式追風。其實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比如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價值, “人權”,它是一個與法律相關的概念,在法製框架下它所反映的價值與傳統中國農耕社會條件下的“人本”甚至“民本”價值是一致的。《易經》提到的“各正其命”其實更加超越這類具體社會條件的限製因而更為普世。“民主”更是一種政治方式,一種工具,其價值來自於“人權”,即人的參政權。它本身不具備價值內涵。“民主”作為工具一旦被錯誤地當成普世價值去推行,被絕對化,要求所有地方都推行民主政治,無異於在所有場合強行用刀叉飲食。如果說,人權體現了法製條件下的一種人本價值,具有本體的意義,那麽,民主便更是屬於末用的政治工具。兩者在概念意義上均不具有普世性。將工具當做目的強行推行更是錯上加錯。近二十年來的各種顏色革命呈現出來的失敗結局已昭示這一點。

中華主義訴求的是在學習別人的時候,有主人意識,以我為主,發揮理性精神,辨別真偽。分清何為價值,何為手段。在屬於價值的領域厘清價值的不同層次:屬於個人層次的,家庭層次的,社會層次的,國家層次的,世界層次的不同價值各有各的意義,並需要在相應的層次上分別借助於恰當的社會政治方式予以尊重。舉例說,科索沃衝突以來被西方輿論界炒得大熱的“人權大於主權”就是一種典型的戰爭借口。正確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屬於人權的歸人權,屬於主權的歸主權”。用摧毀主權的方式來維護人權,無異於挖肉補瘡。也許可以看到些微好處,然而更多悲劇無法避免。不幸的是,中國“精英”界從來不用自己的頭腦分析,不能分清這兩種概念的不同歸屬,以至於在西方荒唐的輿論戰前手忙腳亂。並讓這一荒謬的而混亂的概念主導了“精英”自身階層的思維。反而無助於人權問題的根本,並徒然不恰當地增加了國家層麵的“維穩”借口。

中華主義訴求的是來自於自身曆史悠久的文明和智慧;是功利的唯物主義主導世界之前,人類清明智慧映照下所產生的根本價值。這類價值不僅普世,而且永恒。隻要有人類,就必然遵循這類價值。所以,我們確實有必要回頭重新將自己祖先遺留下來的價值財寶重新整理,該保留的保留,該光大的光大, 當然,該放棄的就要放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