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中醫和科學的隨想(16)再論定義的重要性

(2014-10-21 23:16:39) 下一個

(十六)再論定義的重要性

 

顯然,定義的重要性是根本性的。

 

定義是某概念在討論過程中的意義範圍。討論者必須明確其相互交流所限定的範圍。

 

一個概念的意義,曆經久年會產生變遷。科學概念也一樣。這是概念意義的時效變遷;

 

同樣,一個概念在不同的討論領域,意義也會不一樣。這是概念意義的地效變遷;

 

Science 的原意差不多相當於中文“識真”,通過辨識得到真實的知識。日本人翻譯成“科學”一詞已將其曲解為“通過(精確)測量得到真實的知識”。 (參見“從中、英文“科學”一詞的字源學看中醫的科學性“,即,“關於中醫和科學的隨想 9--字源相關問題”原帖擴展及個別字句增修。)

 

學術界對科學的用詞意義也因其討論範圍的不同而有差異。

 

科學史界所討論的“科學”其意義相當於“廣義”科學的概念。其定義與本人所用相近 (參見“關於中醫和科學的隨想 1--定義);

 

科學哲學界和科學界於當代所討論並實踐的“科學”多專指“現代科學”。

 

西方學界通常不會為廣義的“科學”和狹義的“現代科學”所困擾。因為這對他們不重要,現實區別不大,也沒有意義。他們沒有早期科學的遺產,像中醫那樣。畢竟對於普通西方人來說,西方科學基本上始於現代科學發端的中世紀。古希臘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傳統;盡管他們貢獻了現代科學的二要素之一,理性係統 (形式邏輯和數學)。科學或現代科學的另一要素,經驗係統在古希臘學界不為重視。

 

中國則完全不同。現代科學誕生以前,係統理性和經驗條件下的中醫學,天文學,農學,采礦學和化學等等已成為相當健全的科學體係,為西方的科學史學家所尊重。當然,這一體係顯然不及現代科學廣博和深邃。同時,現代科學誕生以來,中國的科學水平未有進步,停留在以前的水平。

 

以曆史的觀點來看,中華文明的科學限於前現代科學;而西方文明的科學基本上屬於對阿拉伯人發明的現代科學全麵展開。

 

在西方世界,科學,經由經驗和理性係統地獲取可靠知識,是從阿拉伯人發明的現代科學開始的。

 

在中國,科學,經由經驗和理性係統地獲取可靠知識,至少在黃帝內經時代已有相當規模,比阿拉伯人發明現代科學的11世紀早出1500年以上。不幸的是,中國的科學技術自宋朝覆沒(13世紀)以來,再未有重大進步。這是另外一個涉及戰爭,異族,政治,社會以及與此相應的民族心理、文化的廣博話題。此處不述。

 

當代西方大眾對“科學”的理解是以“現代科學”為代表的追求真理知識的一種方法。現代科學帶來的真理性知識是如此真實有效,以至於“科學”(實則理解為“現代科學”)被當做追求真理知識的唯一方法。

 

當今世界,包括中國普羅大眾,以西方人馬首為瞻,將(現代)科學尊為追求真理知識的唯一方法。糊裏糊塗之中,便認定凡未用現代科學方法獲得的知識均非真理知識。自然,中醫知識因為不是現代科學知識,因而就不是科學知識;因而,不是真理性知識。既然不是真理性知識,當然就是廢物。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思潮。曆史虛無主義的思潮。走向(現代)科學崇拜的思潮。

 

厘清“科學(science,識真學)”和“現代科學”兩個概念不同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科學(science,識真學)”,人類認識真理的方法,不限於現代科學;真理性知識不限於“(現代)科學知識”。

 

厘清中醫學作為一種“科學(science,識真學)”的意義不僅在於保護這一人類極其精貴的醫學文化遺產;同時,其中包含的那一獨特而有效的認識真理的能力及其培養,是現代科學無法觸及的。(見“關於中醫和科學的隨想(14)知識類型、15)思維類型”)

 

它有助於打破(現代)科學崇拜:現代科學不是通向真理性知識的唯一方法,盡管它是非常成功的方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