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和科學的隨想 (9)--字源相關問題
(九) 字源相關問題
Science 一詞在英語世界產生於14 世紀,意為“通過study而獲得的知識”。但wikipedia認為此詞僅意指知識,無關如何獲得。Science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知識)。與之相關的諸sci- 詞匯尚有scio, scire, scivi, scitus 等,皆與知識,知道,求知有關; 據信 (即,目前不能確認)來源於原始印歐語(proto-indo-euro)詞根skei- 。skei- 有切割,分開的意思。古希臘skhizein具相同的詞義。一般認為原始印歐語要早於古希臘語。 skhizein 是否或如何與現代意義上的science一詞有關尚無明確考證。古希臘文明是歐亞大陸稍晚的文明,對原始印歐語係及文藝複興以前歐洲文明的貢獻恐怕沒有現代西方學者“考證”的那樣重要。 現代英語裏尚有其他sci-相關詞匯,來源於同樣的拉丁詞根,如, scissor,scissile,scission,scissure 等均與剪刀,切割,斷裂有關。所以,有人認為science意指切開、分辨而後知,是有道理的。拉丁詞根sci-來源於古希臘skhizein,抑或兩者來源於原始印歐語詞根skei-,目前未見定論。
Sci-相關諸詞匯與切開,知識有關。“切割,分開而後知”很難讓人想象是來源於希臘的一種學問。希臘人鄙視經驗而得的知識是舉世聞名的。據信古希臘關於知識的詞匯主要有兩個:epistem, 理論性的知識; tekhne,來自實踐的知識。Skhizein在古希臘不具知識相關的意義。當然,無法驗證的揣測是不能駁倒的,隻能信、不信或存疑。曆史考證學的可靠性曆來是一個問題。此處不予詳述。
日本學者西 周 (にし あまね、1829年3月7日-1897年1月31日)將science譯為科學。說文解字曰,“科,程也。從禾從鬥。鬥者,量也”。程,鬥,皆為古代度量單位。科學,測量之學也。 經過這樣的翻譯,science從知識或通過study而獲得知識的原意一躍而變為“測量之學”,竟然具有現代科學(modern science)含義了。
西 周所生活年代的西方科學已發展到現代科學時期。量化精確是該時代科學的重要特征。日本人看到的science就是高度量化精確的物理學,化學,等科學分支:--哦,原來Science就是這樣通過精確測量以後得到的高度可靠的知識。按照這樣的富於時代特征的理解,science被當時的日本人翻譯為“科學”很自然。
這樣的翻譯傳入當時的中國。由於人們對於science字源和曆史無所知悉,卻與日本人一樣震驚於science在測量方麵的精確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堅船利炮,除了接受“科學”一詞的翻譯,很難提出質疑。當然,似乎也從沒有人質疑。這樣的理解讓中國人覺得,科學是唯一可靠的獲取知識的方法;而科學就是數理化一類及其分支學科。
今天我們看來,這樣的翻譯忽視了science的本來含義和曆史淵源,是一種片麵、執於局部特征,並富於時代性的理解。 這對於從來以師人所長而迎頭趕上為特征的日本文化沒有什麽不妥;但對於有悠久原生文明主體文化的中國,就顯得不恰當了。具相當廣泛包容能力的science,本應在傳入中國後與傳統學術共生和互補。不幸的是,在西方其時超強物質文明的影響下,日譯“科學”帶來的略顯偏狹視野,在五四時期偏狹的激情帶動下,開始了對傳統中國學術的破壞和清剿。既然科學帶來了西方的昌明,既然所有的中國學術都不精確,除了全麵西化還有什麽選擇呢?
在字源意義上,“Science”是寬泛的,包容的;“科學”是局部的,僅限於跟精確測量有關的定量(quantitative)研究,因而是排他的。它排斥了與數字無關的定性(qualitative)研究。
按照字源意義上science的含義,中醫學是一門science無疑。中醫辯證施治的前半部,是不折不扣的“辨而後知 (將不同症狀分開而認識)”,後半部是不折不扣的“知而後治(用)”,符合關於“可靠的知識並適於運用”的science定義。這樣的定義包容了對自然現象的定性(qualitative)和定量(quantitative)兩類研究。我們知道,現代科學固然以量化的技術令人印象深刻,它仍然包含很多定性的描述性、分類性等研究。量化以前的人類學就是其中一例。
相反,按西周的日譯字源意義上“科學”一詞的含義,中醫學不是“科學”。盡管它們與science的原意完全相符。不僅如此,西方在現代科學誕生以前的science也不是科學。
顯然,在現實曆史中日本人為我們翻譯的science = 科學 = 現代科學,其所傳達的現代科學含義,用來不恰當地指代所有可靠知識體係,排斥了很大一部分人類在沒有發展量化手段以前獲取知識的努力,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思想混亂。
如果在翻譯中將science與skei- 相連取其義,中文有很多比“科學”一詞更好的翻譯,哪怕是“辨知學”、“知識學” ,“識真學”這類隨手可得漢字就可以更好地表達“分辨而後有知識”這一原始意義上的science含義。但,在現今“科學”一詞已廣泛運用的情況下,也許沒有必要更改。 明確“科學”的本來含義是“science”就可以了。
通過理性而充分的討論,最終在知識界達成公認、統一的關於科學的定義,應該是澄清思想,結束混亂的最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