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主流”群體的印象
(2013-04-23 18:02:10)
下一個
對加拿大所謂“主流”群體的印象並不十分強烈,也比較少用這種說法,至多用“本地人”說法。但對自詡海外華人“主流”群體有點印象。
移民到加後,華人社區裏有一種說法,相比那些考托考G留學出來的華人,移民走的是旁門左道,雖然馬上就有永久居民的身份,但工作難找,因而生存境遇並不那麽好,上帝是公平的,好象這樣也是該著。做為新移民隻有聽人家評判的份,當時也沒什麽自己的主意。
後來被指教去北美著名華人網站朝聖,“打打”腦子,學習人家海外“主流”華人作法。慢慢感覺,慢慢琢磨,人家既然是“主流”了,說起話底氣就足,觀點就清晰,不能忍受被人無視。總結起來是兩個特點:
1,“主流”群體的等級地位概念很清晰明確,他們也是堅決的擁護者。
2,“主流”群體對權勢和財富很敏感,而且是大張旗鼓的追求者。這條與上是有關係的。在論壇中表現的對擁有權勢和財富的群體又愛又恨,對沒有權勢和財富的群體很不屑。
“主流”們在自己的意識或無意識中認自為是正統,是經過艱苦奮鬥而過上了好日子,屬於“根正苗紅”的海外華人。他們“理所當然”地看不起偷渡的,看不起難民,看不起英語不好的,看不起一出國就有身份的但找不到好工作的移民,鄙視運獨輪(全是政治觀點差異的原因嗎?)。自己就是衡量標準,自己看不慣的就是“毀三觀”,似乎隨著他們的三觀被毀而世界末日來臨了。 在自大的另一麵,這些海外“主流華”人麵對北美本地社會時,又很自卑。表現為抱怨進不了主流,職場上升空間有限,對前途悲觀,抱怨其它族裔的人來美國越來越多,地位越來越高,自己的生存空間受到壓製。對自己與當地社會隔閡歸結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些人對西方國家的心理很矛盾,“身在國外,心係國內”。還想以國內的思維行為在國外行事,並作夢都想進入他們所謂的“主流”。
幾年前在網上看過一個說法,大概意思是:如果你可以穿越(那時沒有這個說法,近年新生詞),還是有去無回那種,你是願意穿越到100年前當皇帝,還是願意穿越到50年後做個普通人?願意到100年前當皇帝的適合回國幹事業做人上人,願意到50年後做普通人的適合留在北美。“主流”們自然是想當皇帝的,就算當不上皇帝,成為權貴也很不錯。因此對國內的權貴是又愛又恨,恨由愛生,“愛之切,恨之深”。因太想得到,因得不到而生恨。“主流”們又花很多心思用來想方設法擠進國內權貴行列,這樣就更“主流”了。因此回國淘金一直是這些人熱切期渴望,以期名利雙收,還要打著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投身祖國建設的名義。竊取他人成果的有之,編造成果騙基金的有之,借勢投入燈紅酒綠有之,得意於有機會潛規則她人的有之。大張旗鼓在標榜其愛國壯舉,其實主觀是為自己。為滿足自己各層次需要本可厚非,但吹得太過就虛偽了。
很明顯,這些“主流”們的觀念與國內的社會風氣很接軌,包括嚴重的分配不公,“主流”們正是希望在這種社會資源分配不公體係下,社會地位差別巨大的環境裏爬的高一些,把更多的人踩在腳下,享受著檔次低的人對其點頭哈腰的快感(網友語)。這樣才能體驗自己的地位和檔次。他們是希望借助自己鍍金的光環進入社會的特權階層,對廣大民眾的進行嚴重剝削,自己花天酒地享受著奢侈品,而廣大民眾隻能為生活必需品疲於奔波,還受著地溝油,假奶粉等偽劣產品的毒害,碗裏的飯菜還時時刻刻經受著物價飛漲的威脅,對天價住房隻有望洋興歎的份兒(網友語)。在社會底層人民的困苦映照下,這樣更凸顯“主流”們的成功和耀榮。
“主流”們視野裏有沒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態,特別是社會底層民眾生存狀態,他們甚至刻意地回避這種視野。要想自己在上層享受,需要底層民眾墊底才能顯示自身的優越。他們不知道真正作為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的視野應該是怎樣的。他們摸到了海外教育的皮毛。人們看不到“主流”們的海外經曆在視野上有什麽深刻的變化。實則他們的觀念和做法推動社會進步力量的屬性極不相符。
可是這些所謂“主流”強悍的言行,正是心理虛弱和自卑的外在表現。“主流”們等級觀念嚴重,欺軟怕硬,象紙老虎一樣外強中幹。這種心態已經深入“主流”的骨子裏,實則是內心的創傷沒有經過處理,莫名的恐懼尚還作崇,以致影響到他們的情緒,認知,和行為。進一步影響與他人的關係。他們更沒有想到也沒有信心重建健康的關係,隻能依托外界的權勢和財富支撐虛弱的內心及人生。他們順時得意,逆時沮喪。這也就是麵對“主流”和權貴自卑,對其它群體鄙視的心理基礎。
“主流”們光芒其實是表麵上,內在改變卻不是主動的,也不大的,自我成長更談不上。如果一些人的生命寬度沒有根本性的擴展,對人性,?民主,自由,平等,公德,尊重差異,反壓迫,社會包容,去主流化及去健全化等後現代發展趨勢不做有意識的探索。精神,信仰,界限,內省,覺察還處於自身心靈的黑暗盲區。這些人還自居主流,鄙視指點他人,那景象是不是一出滑稽劇?
與主流群體相對是非主流群體或邊緣群體,當今時代發展的前沿正處於後現代社會形成階段,去主流化是其中的標誌之一。追求做人上人的“主流”人隻能逆社會潮流回到過去,未來沒有他們的位置。
這裏我很可能被反駁,冠以是那隻吃不到酸葡萄的狐狸。會假設如果我在“主流”群體,擁有了權勢地位和財富,我也會也洋洋得意,對人指手劃腳的,享受著踩人快感。這是一個值得警惕和思考的問題。我們也曾主流過,也非主流過,這是本是擴展生命的寬度的機會,但需要有主觀能動地充分利用才能達到擴展的狀態。個人的經驗與人類的經驗有著巨大的差異,就象溪流與大海的差異一樣,不去吸取人類經驗的精華,怎能一覽窺人生的精粹?
教科書裏的社會發展階段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到達共產主義社會。而新的曆史觀對人類曆史有新的劃分,即以權力類型來,即暴力型權力社會,金錢型權力社會,人性型權力社會。現在社會發展的前沿正處在由金錢型權力社會向人性型權力社會的時代。在金錢型權力社會或人性型權力社會還固守暴力型權力社會的法規,這樣的人是社會進步的力量嗎?
作為不入“主流”群體的海外華人,因被評判鄙視肯定是耿耿於懷。在此發牢騷並扒扒“主流”們的心理。痛快之後,心中一驚,我還得暗暗地問自己:有沒有類似的評判鄙視投向那些偷渡的難民,流浪者,酗酒成癮者,精神疾患者,進城求生的農民以及賣春的小姐等人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