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2009
前些日子,因公去首爾轉了轉。總體印象是韓國文化源出中華,就像美利堅文化源出英倫三島一樣。看宮殿,與故宮相類,格製小一號。當是天朝威儀,不可儧越。南大門,東大門市場,其人群熙熙攘攘,商品琳琅滿目,道路的髒亂差,與國內一樣一樣。承禮門,光化門與國內任何一個古城門難分昆仲。
前些日子,因公去首爾轉了轉。總體印象是韓國文化源出中華,就像美利堅文化源出英倫三島一樣。看宮殿,與故宮相類,格製小一號。當是天朝威儀,不可儧越。南大門,東大門市場,其人群熙熙攘攘,商品琳琅滿目,道路的髒亂差,與國內一樣一樣。承禮門,光化門與國內任何一個古城門難分昆仲。
唯一感到不方便的是語言。首爾也算是國際大都市,可是懂英文的甚少。甚至見到大學生模樣的,也無法溝通。雖說韓文仍保留了些漢字,僅在古建築多見。街上卻難看到,偶有些公司招牌選用漢字,也不知如何拚讀。世宗大王所創的諺文,所謂美如窗花,一個窟窿套一個窟窿, 可我一竅不通。
公事辦完,我想換個便宜點的旅館。網上的信息說是新旅館在“wangsimni". 於是我打了的要去”王四明“。這個地方用拚音一念,不是王四明是什麽?我到是有個學長名字很像這個。可是司機是無論如何也聽不懂這個地方,我給他看英文,不懂。嘰嘰咕咕一通韓文,不知所雲。所幸帶了一張地鐵運行圖,他恍然大悟,”外十裏呀!”。可不,去掉"g",就是外十裏了。感情漢城跟俺們一樣,三裏庵,五裏墩,七裏塘,十裏鋪!
那段打的上班的日子也增加了與司機溝通的機會。有個司機會講些英文,我們比較了些中韓文字,發現許多詞發音相同,比如“白虎”,“燒酒”,等等。問起他的名姓,薑。不知是否齊國過去的。問起我的姓,他哈哈大笑,薑,何兩家不可通婚。如果真有人相愛該怎麽辦?
一位韓國女同事問我中文好學不好學,我說你若想了解你們自己國家的曆史,閱讀自己的古文獻,還是應該試試。斷不可割裂自己的文化傳承呀!
都羅山的南韓憲兵
都羅山的南韓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