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錄周遭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是個大舞台,男女老少皆戲子!
正文

軍宣隊軍代表的真愛(下)

(2012-08-02 11:28:12) 下一個

(下)

郭德華被連隊指導員召去談話。

指導員劈頭問道:“你這是咋搞的呀?在部隊,你是做好人好事的模範,學習雷鋒的標兵,還入了黨。這次派你到支左前線去,怎麽一下子,就被糖衣炮彈擊中啦?”

郭德華先向指導員匯報了學校校革委內部派別鬥爭的情況,自己的工作雖然阻力重重,但一定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接著,把他在全校師生大會上關於私人問題的講話又向指導員重述一遍。

指導員聽了笑嗬嗬,頻頻點頭,十分讚賞,拍拍他的肩,“嘿嘿,小鬼,個人感情問題倒處理得很不錯嘛,挺好!行!就這麽著。在工作方麵,可一定得再加把勁兒,不要辜負黨對你的培養嗬。”

郭德華保證,“是!指導員,我一定要勝利完成支左任務,對得起黨的教導和培養。”立正!敬禮!

自從得到部隊首長的讚成和鼓勵,郭德華的戀情在部隊傳為一段佳話。事情似乎四平八穩,暢通無阻,他感覺到幸福已經離自己不遠了。幸福難道真的就在眼前嗎?

 

秋高氣爽的日子過完了,一晃眼,又到了寒風凜冽的嚴冬季節。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底,毛主席有關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最高指示下達後,全國上下興起了到農村廣闊天地插隊落戶的新高潮。向光中學內敲鑼打鼓,聲勢浩大。六八屆初、高中學生一片紅,全部上山下鄉,分配到安徽、江西、雲南、貴州、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表決心的大紅喜報和插隊落戶分配名單到處張貼,覆蓋了白紙黑字的大批判大字報。長期蹲在暗無天日的牛棚裏寫檢查的老師們被宣布解散,放回家去給子女準備插隊落戶的鋪蓋行裝。校革委中對立反目,相峙不下的學生頭領,分別被派到黑龍江農場、江西革命根據地、雲貴少數民族地區,從此拉山頭搞武鬥的大勢已去,分道揚鑣,統統沒轍了。各派紅衛兵戰鬥隊的小嘍嘍們樹倒猢猻散,不擊而敗,各自落荒。工宣隊與軍宣隊最頭痛難搞的亂麻事,在最高指示下達後迎刃而解。

冠冕堂皇的說法是知識青年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而謊言背後的真相是文革初期,大批年幼無知、少不更事的青年學生在狂熱教唆下被利用來作為權力鬥爭的工具,利用過後,設法限製他們繼續朝無政府主義的深淵闖蕩,但這批學生已成脫韁野馬,如洪水猛獸。工宣隊與軍宣隊進駐學校要想改造他們,更是束手無策,力不勝任。利用、限製、改造的政策,在解放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中效果不錯,但對曆經文革烈火洗禮的青年學生卻行不通,不管用。其實這批不可救藥的鬧無政府主義學生不過隻是一小撮,但他們罪孽深重,對他們的懲罰,不惜牽累上大批無辜的同類去陪葬,比株連九族的規模大得多。最高指示一道聖旨,執行集體放逐,充軍發配到窮鄉僻壤,荒地蠻疆,任其自生自滅,埋沒了一代人的寶貴青春。青春是抽象的,生命才是實體,但青春是生命的精華,埋沒青春便是扼殺生命的精華。

 

蕭冬梅是六八屆高中生,在一片紅的形勢下被分配到雲南少數民族山區插隊落戶,這對郭德華是個無比沉重的打擊。

蕭冬梅的媽媽去工宣隊辦公室,找到負責畢業分配的蔣師傅,一把拉住他苦苦懇求,“唉喲,蔣師傅,請您高抬貴手,把我的女兒調配到安徽落戶吧,您是有權做主的呀,求求您啦。”

工宣隊蔣師傅在學校“三結合”領導班子中與軍宣隊代表郭德華意見分歧,因而積怨懷恨。明知郭德華的家鄉在安徽,故意刁難,給他穿小鞋,把蕭冬梅派往雲南。他攤開兩手,搖著頭,“唉,安徽的配額已經分配給別的學生了,配額用完了呀,沒得辦法嘍。”

郭德華寫信詢問安徽家鄉公社知青辦,是否可讓蕭冬梅以自插名義去他家鄉插隊落戶?回答是她要在該公社有親屬關係,才可搞自插。

蕭冬梅的爸爸建議,“哎呀,你倆幹脆登記結婚吧,這樣,冬梅就是郭家的媳婦了,可以順理成章在郭同誌家鄉自找門路插隊落戶,這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嗎?”

蕭冬梅不同意,“阿爸,你想得太簡單了,這樣做萬萬不可。因為這樣要影響郭德華的前途,現在他還是學校的軍宣隊代表,校內師生和工宣隊都盯著他呢,看他如何執行最高指示,是大公無私呢,還是打個人小算盤。他還沒複員,還是解放軍,在部隊裏是模範、是標兵、是黨員,他是要抬頭挺胸做人的呀,不能為了我而使他矮人一截,毀了他的大好前程。”

郭德華聽了蕭冬梅的一番話,心裏深受感動,她處處護著他,時時替他著想,情不自禁也說出了他的真心話:“為了蕭冬梅,我啥都不在乎,我不在乎什麽前途,大不了離開學校這個是非之地。“三結合”領導班子裏勾心鬥角的局麵太卑鄙,耍陰謀玩手段的把戲太無聊。我豁出去了,我不想當軍宣隊代表了,我不幹了!我不幹了,行不?我回部隊去,聽憑處置,最壞的下場,無非是哪裏來哪裏去,還能把我怎麽樣?我很想照倆老的意思,與蕭冬梅登記結婚,然後雙雙回到我的家鄉,安安穩穩,清清靜靜地過小日子。隻是,不到國家規定的合法結婚年齡,登記處不給開結婚證,這才是個問題。”

 

蕭冬梅終究還是去雲南插隊落戶了。郭德華當兵期滿複員,回到家鄉任公社革委會副主任。又過了幾年,蕭冬梅辦妥手續從雲南轉調到安徽郭德華的家鄉,他們結婚了,有情人終成眷屬。

一九七八年,知識青年按政策可以上調回城了,蕭冬梅帶著三歲兒子郭小華,二歲女兒郭小梅,回到上海。她頂替退休的父親,在鋼鐵廠人事科工作。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郭德華從家鄉帶了一批木工和水泥工來到上海,自行組織起個體戶房建隊,投入方興未艾的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房建隊的民工們有的是莊稼漢的力氣,承攬下一個又一個項目,一個工地的任務完成了,又到另一個工地去施工。渾身勁兒使不完,技術水平又提高,經驗累積更豐富,業務越做越火紅。腰間錢包鼓起來,身骨顯得更壯碩,財大氣粗信心足,事業更上一層樓。接著設置了辦公室,成立了正規公司,名片上印著 “德華房地產開發建築公司總經理郭德華”。

十多年後,一家四口在上海淮海中路人民照相館拍的全家福,放大,鑲鏡框,陳列在櫥窗裏,熙熙攘攘的路人走過時都會很羨慕地瞧上一眼。照片中,老公郭德華中年發福,老婆蕭冬梅豐韻猶存,兒子郭小華一表人才,女兒郭小梅婷婷玉立,好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喲。

(全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