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福
(西晉)周處《風土記》: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牽牛、織女,言此二星當會。守夜者鹹懷私願,或雲見天漢中有奕奕白氣,有耀五色,以此為征應,見者便拜,而願乞福乞壽,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
乞巧
(宋)周密《武林舊事》:七夕節物多尚果食。茜雞及泥孩兒,號摩睺羅,有極精巧飾以金珠者,其直不貲,並以蠟印鳧雁、水禽之類浮之水上。婦人女子至夜對月穿針,餖飣杯盤,飲酒為樂,謂之乞巧。及以小蜘蛛貯盒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少。
(宋)吳自牧《夢粱錄》:七月七日謂之七夕節。其日晚晡時,傾城兒童女子,不論貧富皆著新衣。富貴之家於高樓危榭,安排筵會以賞節序。又於廣庭中設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鬥列拜,次乞巧於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盆兒盛之,次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內庭與貴宅皆塑賣磨喝樂,又名摩睺羅孩兒,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裝襴,座用碧紗罩籠之,下以桌麵架之。用青綠銷金桌衣為擴,或以金玉珠翠裝飾尤佳。又於數日前,以紅熝雞果食時新果品互相饋送。禁中意思蜜煎局亦以鵲橋仙故事,先以水蜜木瓜進入。市井兒童手執新荷葉,效摩睺羅之狀。
投針
(清)顧祿《清嘉錄》:七日前夕,以杯盛鴛鴦水,掬和露中庭。 天明日出曬之,徐俟水膜生麵。各拈小針,投之使浮,因視水底針影之所似,以驗智魯,謂 之' 巧'。
(民國,杭州)高誦芬《七夕》:於是晚上也在天井裡供上香燭和水果四盆,叫我跪拜,再用清水一大碗,供到次晨,見水上會結起一層皮。此時將縫衣針一根,輕輕投到水麵,針便會停在水麵上而不會沉入水中。水麵的針在碗底投下陰影,如果影子呈一根細針狀,那麼女孩子長大之後會成巧手; 如果影子是粗粗的一根,那麼女孩子長大會是笨蛋無疑。
乞巧是七夕節流傳至今的重要習俗之一,鹹豐年間固安謂之“丟花針”,民國年間文安謂之“投花針”。據說女人乞巧時,“以碗貯水,曝熱日中,投繡花針於水麵,諦視水底,針影成雲霧花鳥之影者好;成剪刀牙齒之影者次之;如其影粗如槌,細如絲,直如矢,則以為拙”。
沐發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散文名家琦君(溫州籍)的《髻》就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洗頭用的材料很特別——槿樹葉。此葉可以去油膩,用它洗過的頭發特別有光澤。
高誦芬《七夕》:舊時婦女不剪 ,都梳頭梳辮子。當時有迷信的說法,說每洗一次頭 ,陰間的母親就要喝一次洗頭水,所以不能多洗頭。不知這種說法出自何處。總之,那時女子是不常洗頭的。到了七月初七這一天, 則家家婦女皆要洗頭。這時我家管高莊的朱師傅前一天就送來山上採的荊柳葉(即木槿樹葉,songlet注)。女僕將葉子採下,用淘籮搓洗,浸出水來,次日上午大家洗頭。 這水清涼、滑順,比肥皂還佳十倍。
觀星
據顧教授介紹,“七夕”看天河的主要意義是看收成:天河明顯,這一年收成就好,米價低;天河晦暗,這一年收成就不好,米價貴。因此有農諺:“七夕天河明,當年好收成。”這種習俗在《武林舊事》中也有記載。而祭星則和中秋祭月相似。
聽音
以前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因為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愛情。
種五生
宋代以來,民間歲時風俗,於農曆七月初七前,將綠豆,小豆(赤豆)、小麥五穀之屬,用水浸於磁器中,待生芽數寸,以紅藍彩線束之,置小盆內,七夕供祀牽牛星,謂之“種生”。此類以彩線所係之物,稱“五生”。其盆名“生花盆”或“五生盆”。街市上並有出售。培種五生,同時也成了婦女、兒童的一種巧藝,此俗至近代猶存。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龍麝焚金鼎,花萼插銀瓶,小小金盆種五生。供養著鵲橋會,丹青幀。”幀,指畫幅。明陶宗儀《輟耕錄.綠窗遺稿》引元孫淑詩:“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鄰家小女都相學,鬥取金盆看五生。”參閱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七夕》、陳元靚《歲時廣記.七夕.生花盆》、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七夕》。
賣巧果
舊時七夕,市上賣油炸麵食,因用來供祀雙星,故稱“巧果”。源於北宋,當時稱為“果食”。今已成為傳統食品,不限於七夕。用油、麵、糖、蜜等製成。宋孟元老《東市夢華錄.七夕》:“又以油麵糖蜜造為笑靨兒,謂之‘果食花樣’,奇巧百端,如捺香方勝之類。若買一斤數,內有一對被甲胄者,如門神之像......謂之‘果食將軍’。”清顧祿《清嘉錄.七月.巧果》:“七夕前,市上已賣巧果,有以麵和白糖,綰作苧結之形,油汆令脆者,俗呼為‘苧結’。”又引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杭俗,七夕設時果祀雙星。”謂之巧果。或以花儷之,為閨房韻事。”詩雲:“乞巧誰從貸聘餞,瓜花穀板獻初筵。阿儂采得同心果,不為雙星證夙緣。”
染紅指甲
婦女采摘鳳仙花(又名金鳳花),搗碎取汁,以染指甲成紅色。唐時已有之一,一般多於七夕前後進行。元楊維楨《美人紅指甲》詩:“金鳳花開色更鮮,佳人染得指頭丹。”清趙翼《陔餘叢考.金鳳染指》:“鳳仙花,紅者搗碎,入明礬少許,染指甲,用片帛纏定過夜,如此三四次,則其色深紅,洗滌不去,直至退甲方漸失之,回回婦人多喜此雲雲。今俗則不特回回婦人也。”清朱象賢《聞見偶錄》:“七夕,婦女采鳳仙花搗染指甲,紅如琥珀可愛。張祐《聽箏》詩去年‘十指纖纖玉箏紅,雁行斜遏翠弦中’蓋謂此。”
其他
而在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因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