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時,其實他們並未反文革

(2014-09-02 09:01:27) 下一個

邱會作之子“增刪五次、披閱十載”的《邱會作回憶》和《邱會作與兒子談文化大革命--心靈的對話》,同時在香港出版。尤其《對話》中的文革部分,可讀性之強,超過先前的《吳法憲回憶錄》,為文革論著中之史上空前。雖為長篇钜製,因編撰精心,讀來洋洋灑灑、要言不煩;而且,人物性格鮮明、敘事頗具畫麵感,就像《紅樓夢》,直接改編成電影劇可矣。時下,則推動“重評林彪”之議持續升溫。現在,邱家又推出《邱會作家書》了。

 

可惜,掩卷時的感覺,仍像看了一部“紀實文學”,史料真假莫辨。比如,書中“反派”幾乎集中於江青一身。可是,當時和他們一起開文革會、軍委會的,還有一些別的人。邱著中,那些人很少表現,偶爾可見康生的身影而已。看似,曆史場景缺角頗多、有小說筆法之嫌哦。在姚文元的書出來之前,核心層鬥爭實況缺乏對照,迄今隻有一麵之辭。

 

邱氏等人,為父翻案心切,全書圍繞一句話:林彪集團是反文革、反四人幫的英雄!然而,不反毛澤東能算反文革、反四人幫嗎?就像毛主席那個著名的論斷:海瑞隻反貪官、不反皇帝,仍是一個封建製度的忠實維護者。曆史弄人,林彪等人有機會反毛而不反;其子女雖然反毛卻不能說。

 

文革,上層那些人怎麽設計、運作的那些事,把七億五千萬老百姓拖進十年浩劫,至今我們也不知道。官方曆史還是勝利者寫的、於他們有利的那一麵;在海外申冤的,不是為了自己就是他們那個集團。其實,我們清楚地記得:當年與毛澤東、四人幫並排站在天安門城樓,檢閱文革大軍的,也有老帥和那些將軍啊。私下他們怎麽想、怎麽說,於史實、於已經發生過的事件已不重要;我們隻看到,在公開場合、在其所轄領域,他們的指示和布置,在在顯示其為一批無產階級政治家、文化革命推動者。至於他們今天支持哪一派、打擊哪一派;明天打倒這個人、保護那個人,不就是運動的過程、“浩劫”的組成部分嗎?群眾,作為相對於統治集團的一個整體,箕豆相煎、自相殘殺的災難,一點也沒有減少。作為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運動的具體指導、操作者,老百姓看到的隻是他們對文革的“貢獻”;或曰,林彪集團中人,在文革中實際所起的作用,還是導致天下大亂、“擾的周天寒徹” 啊。如今想翻案,在高層沒有這個需要,在民間缺乏社會基礎。

 

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吧------馬恩列斯毛都認為:人之行為的社會價值,不在於其初衷和心思,而在於造成的客觀事實;評說曆史也是如此。比如汪精衛等“還都”淪陷區,“和平運動”意在“曲線救國”,並有數字證明,從日寇手裏救下了多少生命財產。但是,民族大義規定:幫助侵略者維持秩序的軍隊就是偽軍、任何形式的政治合作都是漢奸。文化大革命,軍隊各個山頭、高層幾個集團,軍委辦事組與中央文革小組,分歧有之,僅限運動的方式和方法、打擊的對象與程度而已。所有的鬧口角、小動作,止於勢力劃分、權力之爭的層麵;何曾涉及文革停止與繼續?所謂:手心手背都是肉、物傷其類而已。

 

那時,全國上下、地位處境雖有不同;毛的旨意、理解詮釋各有側重,同意反修防修、自詡無產階級革命派是一樣的。無論假明白還是真糊塗,對於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都是按林副主席的旨意:理解的要執行,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堅決執行,在執行中加深理解。機靈一點的,還在行動時暗自加了一句:趁此難得之機給自己辦點事。於是,幾個中將一步跨進了政治局。這些都在那個時段的情理之中。事後才超越時代的局限,不能算數。

 

從毛澤東處理黃、吳、李、邱的手法上看,這幾位對於毛澤東的文革部署,是幹擾而不是反對。若真的定性為反文革,一百個這樣的將軍也殺了,豈是軟禁而能了事的。文革小組越界辦事,損及軍隊利益而樹敵;軍人利用毛暫時的倚靠,向全國派駐“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有軍管擴權之嫌,犯了政治大忌。九屆二中全會,吳法憲等攻擊張春橋,乃派別恩怨,非反毛、反文革的義舉。毛澤東因重視其第二大政治事業,而倚重四人幫,文革代表人物才不讓別人碰。打壓一下幾個老軍頭,讓整個軍隊有所收斂,是毛斡旋黨內鬥爭的常用手法。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海內外出書回憶文革經曆的當時上層人物,一個個冤情似海、無辜之極。一個盧梭《懺悔錄》似的章節也沒有。鄧小平等為周恩來辯解:無奈之中“說了一些違心的話、做了一些違心的事”,其實是為自己的文革表現開脫責任。有人指出,雖然盧梭勇於“解剖自己”、公布醜行,那些事情並不能因此變成美談;同理,周恩來以下將軍、部長、省委書記一幹人等的“無奈”與“違心”,仍然是事實上的助紂為虐。不然,一個毛澤東帶著王張江姚,哪怕個個三頭六臂,也不掀不起那麽大風浪吧?

 

當然,林彪集團中人,與普通百姓立場不同,他們的榮與辱,都係在共產黨的戰車上,當時的榮耀是黨給的,身後的名譽也靠黨昭雪。而毛澤東的旗幟還在,共產黨仍在執政。本來傳說中的林彪父子“五七一”之議,因真的反黨反毛會加大平反難度,而被竭力否認。隻能把與四人幫那幾個人的意氣之爭、對運動中一些事情的做法不同,當作反對文化大革命了。寫來寫去,隻限唇槍舌劍,未聞政治抗爭。而文革乃是政治路線,不能與打派仗、爭權益對等。他們的尷尬在於,給林彪事件翻案,隻能打反文革的旗號,但是,不反對毛澤東則不能證明其反文革,於理不通。

 

其實,政治上,理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如果他們能給中央一個理由,在重評曆史上的權力鬥爭時,對於黨的現實利益有所助益,林彪的案子或許還是能翻的。反正,黨內的事,說了不算、算了不說是家常便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