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性的無奈:挾私帶利真美德

(2014-09-04 09:10:49) 下一個

毛澤東給接班人留下不少整黨治國的錦囊妙計,遇事選用可矣。比如改革開放,成績卓著、危機四伏。一用上毛主席“抓主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就發現:官場腐敗是“亡黨之虞”的首要原因;再翻“紅寶書”,赫然寫著:“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中央於是決定開展“官德培訓”。懸想,內容不外重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奉公守法、舍己為人之類,遺忘已久的老調吧。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正式開創了《倫理學》,其關於人生目的、智慧、行為和美德等的許多論述被後世轉述和發揮,惟獨“美德蘊含於卑鄙的心靈中”的觀點,後人一直繞著走。大概是亞公說的太直接了,事關人類本能,令人羞於麵對吧。古今中外的人們,不約而同地用其它方式委婉地承認著這個事實。

 

比如,乾隆皇帝下江南,行至鎮江金山寺,遠眺長江航運繁忙,不由感慨了一聲:百舸千帆競渡,所為何事啊?隨侍一旁的法磬禪師輕聲答道:老衲隻看到兩條船往來。乾隆不解,和尚又道:一條為名、一條為利而已。然而,正是由於士農工商不懈地爭名逐利,造就了有清一代的“康乾盛世”。十九世紀俄國思想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之“合理的利己主義”,也是此意:支配人們行為動機的決定因素在於利益。怎樣做更愉快、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人就怎樣做,其出發點就是放棄較小的利益或滿足,以獲得較大的利益或滿足。車氏所言說明“利他之舉”與“貢獻社會”,其實是“利己”的副產品。即便主動為之,也是為了彰顯個人的境界與情操。套用於貪官汙吏,不妨理解為:立項、分肥,喂飽撈夠之餘,讓社會、民眾沾點光。

 

人類行為的本質,如本能的貪婪、被迫地掩飾、示人以德行,這三個層次,早就被弗洛伊德用“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的概念歸納成理論、被人們認可了。所以,人們製定法律、采取暴力,約束人的本能,當然同時也宣傳謙讓、公益和利人的公德,勸人行善。甚至有人指出,世間萬物,隻有人類受此折磨,是為文明的一大特征。古聖今賢當然不甘於此,想了許多辦法讓美德純粹起來,但是成效有限。看來,光憑教育和培訓是不夠的,還得有獎勵做誘惑、用懲罰做威脅。以致遇到好人好事,竟然難以分辨其動機。所以,十七世紀的法國政治家、作家拉羅什富科在其所著《箴言集》中失望地說:“美德淹沒在個人利益中,就像河流匯入海洋。”分不清哪一涓涓滴滴所為何來。

 

拉羅什富科又說:如果利益不與美德同行,美德是走不遠的。這一斷言許多人不服。比如毛澤東。他認定人的行為受思想支配,做通思想政治工作,就能讓人任其驅使。這一招曾經是他克敵致勝的一大法寶。比如,1927年北伐成功在即,蔣介石、汪精衛突然清黨、分共,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瞬間失敗。托洛斯基隨即指出:舊軍隊靠不住,還是先走議會道路吧。毛則堅持“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用“支部建在連上”保證“黨指揮槍”。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利益被理想遮蔽。毛之落入“拉羅什富科的窠臼”是解放以後的事。

 

如果按理想主義在中國大陸的興盛與衰落,把建國六十年分成階段,會大致地看到:建國至文革中期,相對其後而言: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為人津津樂道;雷鋒精神蔚然成風,廉潔奉公、忠於職守的官員頗不乏人。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的大約十年,社會風氣開始改變,官員作風逐漸墮落;貪汙是羞羞答答、瀆職須遮遮掩掩。從那之後到如今,說到黨風如何,隻消中央一句聲嘶力竭的:貪汙腐化將導致亡黨亡國!就知道其普遍和程度了。伴隨其間,政治教育未曾停歇,黨紀國法日益嚴苛;時間的平行線上、變化的惟有利益,或曰社會風氣、生活方式。

 

僅就物質生活而言,建國之初,氣象更新、進步在望,易於以教育培訓為主,提升官員的個人境界;那二十年,黨員幹部隊伍,貪瀆尚為“害群之馬”,程度較輕,不傷大雅。甚至曾有焦裕祿等好幹部湧現。大陸就是這樣進入文化大革命的。文革,每一個經曆者,政治風險極大,生活改善全無。黨內黨外,迷茫、恐慌而又無奈。作為一個階層而非單一的個體,為公利他有年,但普通官員自己基本一無所得,生活仍為票證所困,怎能不像運轉中的機械,得不到補充而失去動力?

 

改變不了社會現實,人的注意力自然返回自己的生活。在那個物質極端匱乏的年代,吃一口香的,喝一口辣的,非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不辦。社會不是修道院、幹部不是清教徒。麵對生存的需要、享受的本能,他們羞愧地發現,先前付出的美德,其實是一種投資,希望得到住戶麵積、醫療照顧、特供物資等回報。既然組織上不能給予比照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那些待遇,自力更生、土法上馬的思路和方法倒是現成的。風,起於青萍之末,流布林莽之間-----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改變,也是這樣不知其所來、不見其所止的。

這又正是改革開放的社會基礎。那時,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幹部,個個窮怕了,遇到“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良機,那些慣見朝令夕改的幹部,惟恐時不再來,像一群餓扁的臭蟲,瘋狂地吸食起來。不料,時代真變了,以權謀私的機會越來越多、方法越做越多、路子越走越寬;美德倒成了迂腐。一來二去,就形成了新的黨內風尚、幹部作風,並且直接傳給了接班的梯隊。

 

雖然如此,與“人性的無奈”同行的“理想與正義”,事實上並沒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四個堅持、三個代表、八榮八恥……德育未止;雙規雙開、幹部考查、舉報紀檢……懲戒不停。但是,貪官汙吏前仆後繼、濫權瀆職日甚一日。其勢如飛蛾撲火,不可抑製。因為,形勢比人強,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風氣的墮落,比一切訓導和懲罰的更有感染力、更易接受,比一切形式的培訓效率更高-----利益也者,唾手可得;社會及民眾都有份哦,何樂而不為。

 

其實,公元五世紀時,意大利學者鮑埃修就說過:“人類的錯誤在於把真正的、完美的東西和虛假的、不完美的東西截然分開。”並試圖去惡存善。結果不僅勞而無功還誤人子弟。但是,兩者間的平衡點、適宜的比例、分配製度誰也沒有找到過。所有的研討和方案,都成了緣木求魚、智力遊戲。

 

我們看到,社會道德滑坡乃至淪喪時的挽救之道,有的時候,是來一場革命,一舉改變生產和生活資料所有製,建一套新的文化風尚。例如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這招用了一個曆史階段,已成強弩之末。於是要重定社會發展方向,用國家機器的力量,逐漸改變現行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反正不能指望任何形式的培訓與說教。手機段子不是說了嗎:最大的貪官學校是各級黨校,海瑞進去、和珅出來……。就像監獄:小偷小摸進去、江洋大盜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vycnd 回複 悄悄話 樓下的,你說的是你自己吧。
一把年紀,老大不小的,裝嫩裝乖。:))
肥肥乖乖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利益不與美德同行,美德是走不遠的” - 還是西方人對人性看得更透,更一針見血。“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利益被理想遮蔽” - 這隻能更加說明毛的虛偽。又要做婊子,又想立牌坊,中國人一貫扭扭捏捏,不敢直麵自己。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乾隆身旁那老衲隨身伺候,他是為啥呢,不會是好為人師吧?為名利,人之衣食精神所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