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攻擊 綠色武器

(2014-08-19 07:23:24) 下一個

據說,東西文明的源頭,中國是春秋時代的“諸子百家”,歐洲是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無論何方神聖,所有涉及國家社會矛盾的學說,都要歸結到戰爭。所以有人說,人類文明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戰爭者,殺人也。以往的戰爭,取勝隻有一個途徑:消滅敵人的肉體。如今,不直接殺人的戰略戰術浮現出來了:網絡攻擊。標誌著文明進了一步、野蠻愚昧稍見消退-----相比鮮血淋漓,算是綠色閃現了吧?

 

以個體生長發育為喻,成長中的人類文明要經曆輕喜易怒的青少年期。然而,代價太高昂、所得太有限。所以,諸子中的孫子、百家裏的兵家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歐洲人向往的“烏托邦”,源自“希臘三賢”的“理想國”。但是在長約兩三千年的曆史裏,武力,一向是取得和維護利益的最終手段。也許是進化尚淺、獸性未泯的緣故吧,意在和平的宗教,也按壓不住人們好勇鬥狠的稟賦。因為他們的終極信仰其實是:“戰爭就是生產力”。都說: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但是,和平的途徑,隻有談判、簽約而已;戰爭的理論、打法、實踐卻層出不窮。

 

工業革命發生之後,人類的文明與文化幾乎煥然一新,不到三百年間發生的變化、技術的進步,超過以往幾千年;征伐殺戮慘烈的程度也更勝於前----科學技術被人用於製造殺人機器了。毛主席曾經戲說:原子彈的殺傷力不及關雲長的大刀片子。其實,冷兵器時代的史家,“獲勝”即可,“擊潰”與“傷亡”混為一談。那時人命不值錢。戰罷,論功行賞範圍很小、扶孤助寡津貼寥寥。現代的戰爭成本可不那麽低廉,主導人類文明的先進、發達國家尤其如此,有時竟因開不出支來,延宕戰事啟動呢。

 

還是馬克思那句話: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人的意識。個人或者國家、集團莫不如此。大國有打不起仗、死不起人的時候;小國則想揚長避短、四兩撥千斤。過去,苦於沒有替代的良方。不料,科技不停地發展,先是發明了電腦,後又創造了網絡;短短二十年,小到日常生活,大至公共設施運行、軍民項目操作、國家事業管理,全部用上電子技術,並且不可或缺。“超限戰”的概念得以油然而生,給“戰爭”一語增加了新的定義。戰爭從此有了不見麵、無硝煙、不流血的可能。

 

經查:超限戰與傳統戰爭不同,納入了貿易戰、金融戰、新恐怖主義以及生態戰等方式方法。意在通過不流血的手段,達到傳統戰爭可以或甚不可能達到的效果。它立足現代科技高速發展,強調技術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軍事仍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雲雲。“網絡攻擊”當然是這種戰爭形式中的一大利器,其它一切打擊敵人的手法,直接間接通過網絡才能實施。

 

其實,人類的戰爭文明一直在進步。比如冷戰期間,美國等就開始事先宣布戰略意圖和戰術概念了。有動手之前提醒大家“再想想”的意思。後來,向誤傷的平民發些補償,則聊勝於無等等。但是,戰事造成死傷的本質並無改變。好在政治家也承認:首惡必辦、脅從不問;民眾反戰的主要原因是不想當炮灰。所以,一有替代死傷的製勝之方,一下子就應用並普及開了。

 

“網絡攻擊”因其技術特性,幾為所有戰爭手段中之最公平者,成本也低廉得無可比擬。且因其能真正實現“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幻想,必為兵家所喜。其更大的意義在於:提示統治階層,多投軍費搞科研,或可拉動經濟、惠及民生哦。看看下一步能出來什麽更加“綠色”的戰鬥武器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