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釣魚島之爭”的概念與題記

(2014-05-06 10:09:08) 下一個

題記:東方文化恥於言利,以“釣魚島”代指“東海資源”;下麵的圖片排列出來,看似中國的能源戰略“去簡就繁”,布局“舍近求遠”;比較解釋得通的理由,則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官場規則是“立項為了撈錢”誰能通過評議,就看利益集團的運作能力了。

 

 

釣魚島歸屬之爭已經鬧了很多年。關心其事者,看似計較的是主權延革、是非法理;談到擁有那片海域的實際利益,則多半止於漁業資源。然而,東海海床有個“西湖凹陷”,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海上油氣田,包括平湖、殘雪、斷橋、天外天、春曉等油氣田,總稱“春曉油氣田”。麵積兩萬多平方公裏,位置緊靠釣魚島北緣。(如下圖)

 

 

中國官方、聯合國、美國等機構,比較一致的說法是:春曉油氣田蘊藏石油250億噸、天然氣八兆四千億立方米;有“第二個中東”、“另一個波斯灣”之稱。這筆財富,按照中國今天的消耗量,大約夠用80年;若是歸了,日本,僅天然氣一項就夠供它100年。人類文明最古老的法則“戰爭就是生產力”,就是這樣沿用至今的。

 

其實,這個油氣田,曾經勘探、開發過若幹年。參與者有中、英兩國的公司;原計劃,“春曉”建成後,每年向浙江、上海輸送25億立方米天然氣。“共同開發”方案也在中日之間討論過。但是,網上查不到多少詳細情形,隻聽說停工的停工、停產的停產,已經好幾年了。主要原因是日本用“東海中間線“、“防空識別區”等,早將“春曉”劃入其勢力範圍(見下麵三張示意圖)。並稱:如果中國決定在“春曉”油氣田開展生產活動,日方將采取“必要措施”。因為這裏還有“足夠日本消耗320年的錳、1300年的鈷、100年的鎳等待等礦物資源和漁業資源,足以使日本從天然資源貧乏國家一變而為“天然資源大國”。

 

中國主張按“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以衝繩海槽劃分兩國專屬經濟區;日本則稱,據1982年公布的《聯合國海洋公約》,按中間線原則劃分兩國專屬經濟區。

釣魚島之爭,爭的就是東海資源。“春曉”天然氣田的位置距日本劃定的兩國東海“中間線”隻有5公裏。如果再讓日本以釣魚島為起點伸展出去,後果不堪設想。

黑框內是日本的“防空識別區”,距浙江僅130公裏,覆蓋春曉油田。

 

海外有報導稱:“20057月,就在春曉油氣田即將正式投產之際,日本政府決定,以日本政府委托日本帝國石油公司進行開發工作,向其提供財政幫助,在日方劃定的東海中間線東側,開采命名為‘白樺’、‘楠’和‘桔梗’的油氣田,指令日本海空自衛隊,進入日中有爭議的東海油氣田,並授予自衛隊戰鬥機開火的自決權。同時,日本給中國一個最後期限,停止春曉油氣田生產,9月份派人到東京談判。”而中日立場分歧太大,未能達成商業合作、和平解決的協議。

 

後來呢,目前能查到的是:“直到20115月,解放軍報一篇題為《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的報道,之中一句話‘海監隊員告訴記者,高高的春曉平台豎起來了,但沒有進行實質性開發’;9月,《中國石油石化雜誌》第18期文章:‘因為日本的阻擾,2005年至今,投資數億、數十億元建成的春曉平台已擱置六年之久,中方不僅沒有收獲一桶油氣,而且每年還要投入大量資金對設施和設備進行維護保養’”。

 

201432日:中新網訊,台日艦船在大陸春曉油氣田對峙半小時;稍晚,一篇標題為“春曉油田9年竟未產一滴油 令人震驚”的文章,出現在網上,轉載寥寥。

 

就連2012年夏天,國內那麽多城市爆發反日保釣的浪潮,也沒有提及“油氣停產”的事。難道是“東方文化重在講理恥於言利”,使人有意回避公開劃算這筆資源帳嗎?時至今日,好像已不至於。那麽就如朝鮮戰爭初期,蘇聯戰機與美國空軍交戰,兩大國的政治家心知肚明,卻都不向國際社會公布。因為,公布了就要公開處理、出來結果,那不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了嗎。誰也打不起,隻能佯作不知、含混過去。與此相似,也許中國對莫衷一是的國際法沒有把握,拿不準最後的評判按哪個算。如果挑明了我們要的就是資源、最終沒有得到,失不起這個麵子;不如假裝隻是爭那個荒島,真的丟了好像也沒什麽。卻不知,法是人定的,修改的事經常發生。而且,今非昔比,能源供給關乎國計民生,拖不起也混不去了。

 

2014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指出:2014年,我國的石油和原油淨進口量將分別達到3.04億噸和2.98億噸,對外依存度達58.8%;天然氣進口量53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31.6%。價格繼續保持高位震蕩。

 

供應中國油氣需要的產地和運輸線路則無不山高水遠、管理起來鞭長莫及。如:從輸入的西伯利亞石油手天然氣的中亞線(如圖):線分東、西,出俄羅斯後途經四個中亞國家:阿爾泰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

  

“地球人都知道”,你的“生命線”揑在人家手裏,一紙協議能有多大約束力?現正鬧得沸沸揚揚、歐美束手無策的烏克蘭危機,不就是因為歐洲依賴俄國的能源嗎?另外,“中俄管線”在新疆入境往東直到沿海,新疆的局勢------“你懂的”。

 

說到運輸線路的可靠與安全,南麵同樣危機四伏。中東輸華的石油走海路,必經之地是狹窄的馬六甲海峽,不僅路途遙遠、花費巨大,還因受到美國、新加坡等轄製,形成望而生畏的“馬六甲海峽困局”。為了避開這個是非之地,中國與緬甸簽約,鋪設陸上油氣管道。每年輸送2200萬噸原油、120億立方米天然氣。(如下圖)

 

 這筆帳與北邊一樣帶有極大風險。中、緬之間,“胞波之誼”還是“世代仇敵”?平行存在、交替左右關係著兩國關係和大小事宜吧?

 

能源輸送,茲事體大,風險必須分散,路要多開幾條。於是又有了“承包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之議”:讓中東采購來的石油和天然氣,經霍爾木茲海峽、在巴基斯坦上岸,修建一條管道,穿過阿富汗、翻越帕米爾高原,到喀什入境……。(見下圖)看來,若不是被逼無奈,策劃者不會如此勇氣十足、大膽冒進。

 

同樣由僥幸心理驅使揮就的策劃,還有開鑿“克拉地峽運河案”。如圖所示:

 這是一條選在泰國的捷徑,投資也以千億計,賭的也是“天時、利地、人和”三位一體,不離不棄。

 

布局中國能源戰略的想像力大抵如此。相形之下,與其把脖子送到別人的鍘刀底下,不如全力經營東海資源:一則,近在家門口;二則,需要對付的外國隻有日本------今天的中國,擺不平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必須堅決鬥爭,東海勢在必得!
Californian 回複 悄悄話 誰也用不了, 不也挺好, 很環保。隻要沒戰爭, 時間在中國一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