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滿州開拓團立碑 方正縣的邪門事

(2014-03-02 07:35:00) 下一個
國內所出的“新鮮事”裏有一件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投資70萬元人民幣,為日本“滿洲開拓團”立了一塊碑。主持其事者的年齡、曆史知識、民族感情不明,有一點可能是確定的,就是為了招商引資、為了出名不惜一切。這些正是當下中國的社會文化特征。竟然發生這樣的事,正是思想行為無所適從到不知民族利益為何物的地步所致。
 
過去,政治介入文化、曆史太深了。幾乎所有的人物、事件、史料,都有規定說法、標準答案。撥亂反正、逐漸還原,讓一些事物浮現出比較完整的本來麵目。然而,“定論”一朝不再做數,權威和界線也就消失了。比如,義和團運動,過去是反帝愛國的壯舉,現在成了盲目排外的愚行;相關史料無人分析,民族利益與進步落後混為一談。好像列強的軍艦滿載民生用品,給中國送來溫暖;而中國人不知好歹,錯失良機了。
 
以往的一切都要翻過來說一遍:曆史的罪人功勳卓著;曆史事件大半翻盤。沿用習慣說法者,大都被視為迂腐,勇於質疑則無需多少佐證,立即在網上瘋傳。看似曆史轉了一圈,換了幾個詞,又拾起了文革“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思想方法。那時有一句名言:把顛倒的曆史重新顛倒過來。
 
日本向東北派遣“滿洲開拓團”,也許有條約為依據,也許攜帶了良種和先進的耕作方式。但他們不是來為中國屯墾戍邊的,而是軍國主義鯨吞東北、蠶食中國的一個步驟。就像明清的外國傳教士,其先進的天文曆算、醫藥機械,不過是誘餌、是敲門磚,博取重視,意在改變中華文化。正統中華文化,無論做了什麽、為了什麽,與侵略者合作就是漢奸。所以,謹慎的人、重視名節的人,寧願逃亡、匿居甚至死亡,也不會同民族的敵人糾纏。
 
也許方正縣為“滿洲開拓團”立碑的人聽說過:波士頓,一處美國民兵與英國殖民軍隊交鋒的戰場,不但建有民兵紀念碑,還在旁邊給英國士兵立了一座小石碑,碑上題詩道: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他們的媽媽還在盼望他們回來。此事不足為訓。這樣帶有悲憫意味的墓碑,不僅是西洋文化的表達方式,樹立的曆史背景也與“滿洲開拓團”完全不同。對北美土著來說,美國民兵與英國殖民軍隊都是外來戶,他們爭的是對殖民地的控製權,不是維護固有的民族利益------他們的老家在歐洲。
 
在看待和處理事務的方法中,有一條是“依此類推”或曰“舉一反三”。“方法”是一柄雙刃劍,有時能幫人們隨機應變,有時會使我們一錯再錯,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因為事務間的界線是模糊的,一種方法、觀念,在不同事務重疊或相似的部分可能適用,卻因整體不同,而使結果漸行漸遠,以至謬之千裏。比如“滿洲開拓團”,有人說,來的多半是日本的貧下中農,活動以農耕為主,所以不在侵略軍之列;那麽,其它沒有手持槍炮直接攻擊中國的日本人是不是侵略軍的一部分:後勤、運輸、輔助……;沒有那些人,日本能實行對華侵略嗎?如果這個不算那個不算、這個是被迫那個是被動,抗日戰爭還能稱作民族戰爭嗎?
 
國內的事、本國的曆史、人物亂成什麽樣也就罷了,民族利益何在總要界定清楚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