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和平崛起”,官式標準解說大約是這樣一段話:“中國和平發展打破了‘國強必霸’的大國崛起傳統模式。中國選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作為實現國家現代化、參與國際事務和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途徑。”這番陳言可以視作古代治國理想境界“王道”的白話文版。其實,人類文明到達“世界大同”之前,國際關係遵循的都是“霸道”。如果真的以為“王道”能夠通行天下,民族利益會喪失殆盡。國際交往,不爭,就是示弱;不霸,隻因不強。
查“王道”和“霸道”的概念:“王道”者,對內體恤民生、講究仁義禮智信;對外則以超過諸國的實力和感召力,自然成為世界領袖。“霸道”者,對內恐怖統治,對外武力擴張,掠奪別國資源擴充自己實力,進而統馭天下。“霸道”好像是一種自然行為,不需要什麽理論。“王道”之提出,大約是東周春秋時期。人們看到,孔夫子的家鄉魯國,講求仁義,未進戰國就滅亡了;秦國公開推行霸道,最後完成統一大業。其後各個朝代,莫不打著儒家的旗號,實行法家式統治;不僅中國沿用至今,世界曆史也是這麽寫的。
一個國家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其對外政策采取“王道”或者“霸道”。比如那條與長城走向約略一致的“十五英寸等雨線”:塞外高原地瘠民貧,遊牧民族不侵擾中原無以解決生計;中原的華夏,則資源頗豐、自給自足,競爭程度稍緩,民風相對柔順,自然希望天下太平。人類文明發展到商業社會之前是如此,進入“國際貿易一體化”後也未改觀,因為,資源分布不均、儲量不足、開采不易……,占用與支配如何解決?貿易、交換,誠然是首選;利益如何保障?矛盾如何解決?“王道”論者主張“以理服人”。不料,立場不同“理”就不同,說著說著打起來了是其必然。所以,我們看到的人類曆史,是一部戰爭史-----“霸道”史。
看似,“王道”或“霸道”不是人為可以選擇的。世界平穩安定“王道”才能實行;亂世隻有“霸道”以求生存。任何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如主權、安全、完整、統一、穩定、發展等,都得武力維護。即便防禦性武裝,由於實際具有進攻能力,在保護市場、航線、資源產地、領土領海的時候,其對窺視者的威懾,若是達不到“霸”的力度,就是形同虛設;如果威力足夠,則引起軍備競賽。恰當的尺度是沒有的,表白與誠意等於自欺欺人。
幾個世紀以來,西方文明主導世界。殖民時代至今,世界公理一直建築在強權之上。實行霸道、推崇強權、濫用武力。弱國既無外交,其文化理念也沒有市場。西方的文明文化橫行全球,是其“霸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同化了其它古老國度的文明,成了標準的行為方式。“霸道”不僅是武力,僅在對外關係中起作用的就有:政治霸權、金融霸權、技術霸權、資源霸權……。這就是我們不得不麵對、沒理可講的現實。
“遊戲規則”如此,隻能遵從而行,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發展武力引發的惡性競爭和強硬反應,危險太大。幸而,霸道不限於武力,揚長避短、暗渡陳倉的“巧招”也不少。比如網絡黑客,產品傾銷,幣值低估,產權盜版……,凡是符合“超限戰”打法、帶有強加、不平等色彩的,都屬“霸道”的範疇。所以,諸如國內禁止砍伐,我們有錢,把木材定單下到南半球,破壞別人資源之類的行為,不必汗顏。反正是“無奈”、為時代所允。
“人道”可以有不同的定義,去讀一讀孫子兵法的形篇,看你能不能理解這句話“不能使敵之可勝”?(教科書解讀錯了。我冥思苦想了好幾天才明白)
我覺得你的水平可以給老習當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