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觀癖識人

(2013-12-06 07:52:19) 下一個
周作人先生說過: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之外,還要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這裏說的大概就是慣常所謂“人要有些愛好吧”。人們常說:沒有愛好的人多半是個乏味的人。明朝人張岱的一句話講得更嚴重: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情也。看來,不會沉溺於任何事物之中的人,不僅毫無生氣,簡直不能與他作朋友了。
 
細想起來,人總是在沉浸於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最愜意、最放鬆,甚至隻有此時才感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無奈,我們多數時間要硬著頭皮上班、做事、應酬。賺到的錢、積攢的假期、做了種種安排,隻為了到愛好裏去享受一下、調劑一下人生。所以往往樂不知返地感歎“時光真如過隙之駒”呀。這種情景就像人們戲言的相對論:你與一位美妙的女郎相處兩小時,覺得才過了一分鍾;我在火爐上坐了一分鍾,覺得已經過了兩小時。
 
我想,從情之所係,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觀。以此為界,世間大概有三種人:為了沉溺於情之所鍾的事物,有人便生出進取之心。我們看到有人努力學習、有人拚命掙錢、有人攫取權力。最終,當我們看到他們把得到的東西用於何處,便知道了他的價值取向。他們之中,如願以償的固不乏人;理想破滅而自暴自棄的也不在少數。
 
還有的人態度消極,為了享受其所愛,寧願舍棄生存所需的其他東西,或者用已經擁有的東西去交換。比如歌德筆下的浮士德、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台老頭、是些被指為玩物喪誌的敗家子和有某種怪癖的人。這些人的壞或怪,並非都是有意而然,有些是潛意識的呼喚,身不由己。張岱的說法提示我們,大概可以從控製其癖好入手,限製和改變他們。
 
就個人生存價值而言,不論怎樣的喜愛癖好,總是對人生的享受。可是我們還看到有些人,說不出自己有什麽興趣愛好。這些人很淺,從來不會陷在什麽事情裏;他們又很急,不停地尋找能夠吸引自己的東西,求個心安。生活中那些注意力不集中、興趣多變或無目地的拚命工作的人們,可以歸入此類。
 
其實,前兩種人,因有明確的生活意義,對人生的憂樂體會頗深,卻擔著功虧一簣、得不償失之險;而第三種人,因其不太專注、依賴程度低,感情生活上倒不太會有大起大落、大災大難。人的價值觀既不相同,也就不存在誰優誰劣的問題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我冇醉 回複 悄悄話 很好,同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