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會館美國華彩

(2013-12-25 10:20:30) 下一個
過去的北平有一些地方會館或稱公所,供家鄉的雅士豪傑食宿。書載,這種同鄉行會組織可以遠溯自漢代,至明清為盛。現在,會館成了古跡,但其需求並未停止。北京又出現了浙江村、新疆村等等像擴大了的會館,也是鄉土念重的人聚居的地方。離鄉背井者的這種生活方式還傳到了海外,華人人口多一點的異域城邦大半都有唐人街。同在國內一樣,這些遊子的活動範圍雖然遠在居所之外,感受著世間的甜酸苦辣,但是,隻有到了這裏才能覺得靠近家鄉。
 
“唐人街”既是一個區域也是一個概念。它綜合地意味著中國人的生活所需和生活方式,就像我們在美國常說的“華人社區”,其實不是一個字麵本義上的居住地區,而是以各種各樣方式聯係著、表現著某些共同點的在美華人社會。我想,這個地理範圍加社會群體的唐人街,正好說明了美國這個民族大熔爐的另一麵:投入其中的移民並不能全部溶解,難分難解的民族特色不但沒有使這個大熔爐降溫,美國反而因此更具魅力了。
 
常言說,萬變不離其宗。雖然我們沒有畫地為牢,主動接受了許多西方文化、習俗,使自己更充實、更豐富。但是,對於具有民族屬性的(成年)人來說,自幼熏陶而成的文化滲入骨髓,絕不是每天著洋裝、聽鳥語、說洋文、吃西餐和洋人一起工作或生活就能脫胎換骨的,就像鬆樹盆景,可以扭曲變形,卻一眼可知它就是那個耐得風雪寒霜的珍品。其實,正是因為移民有限度地熔化和部分保留,使美國社會呈現出五光十色的華彩,從而才在科技、文化等等方麵領先全球。
 
融入主流社會,是現實生活的需要;保存原有文化,是移民群體的本能。唐人街的存在大概還可以看做是:主流社會對移民“其心必異”的妥協,和移民給自己營建的休息、懷舊的避風港。從這種有限的溶化與保留,既可以看出種族文化的進步與保守,也向我們提出善於與兄弟民族和平共處、取長補短、共存共榮之需。推而廣之,也許對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建設安居樂業的地球村也有好處呢。
 
無論如何,唐人街是華人移民不可缺少的去處,那裏提供我們生活和娛樂的種種需要。至於有人用很多城市裏紅燈區與唐人街相連、毒品販子在那一帶出沒為由,說應該取締唐人街,則不成理由——難道唐人街消失了,那些人就不做違法勾當了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