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壽則多辱

(2013-12-23 07:22:09) 下一個

     第一次看到壽則多辱這個詞,好像是讀《知堂回想錄》的時候,那時我還是青年,看周作人先生那麽說,心裏隻暗暗替上年紀的人悲傷,但是我記住了這個說法。人到中年以來,這個話就常常浮現在腦海裏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碰到一些情形,年輕的時候不以為意的事,後來不願意做或者很敏感了。好像青年人享有某種特權,做低下的事、處卑賤的地位,不至於感覺多麽不自在,所以生活自由度很大,年紀一長就不行了。比如文革的時候,我十幾歲,約朋友從北京蹭車”(乘車不買票)去遊北戴河,心不慌膽不寒,回來還津津樂道。稍長,別說是蹭火車,連公共汽車也決不了——怕當眾出醜。

 

看來,辱與不辱是麵子問題,這不是虛榮,是很實在的事。人的心理承受力,確實隨著年齡增長朝兩個方向發展:喜怒哀樂愈益不形於色,榮辱感也與時俱增。一般說來,人從小到大,知識、能力、財富、地位等等,都在積累和提高,一不相稱就有異樣的感覺。小孩子問題多,是因為他之不懂本屬正常;年紀大了,就不敢輕易發問,怕問淺了被人笑,才讓不恥下問成了美德。同樣一件事,年紀大的人不如青年人做的好時,我們往往在年齡上找原因——手笨了?反應遲鈍了?最終總是自愧不如。剛到美國的時候,我念一間成人英語學校。一天,三四十歲的女老師高興地對我們說,她剛買了一輛新車。班上一個少不更事的日本高中生接茬道,他也買了新車。師生一比,學生的車比老師的貴五千多塊。那次,我看到老師的表情有點尷尬。一個單位,年長一點的人多半是字號,年輕人受他們差遣也不以為忤。如果倒過來,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夥子,居中而坐、發號施令,叔叔輩的下屬臉色就有得看了。

 

說到這個事,最吃虧的就是移民了。稍微有了點年紀的人,一到外國都覺得自己縮了——一切都縮水了。很多地方縮得連人家那裏的小孩子都不如,事事從頭學,樣樣從頭做。上學夾在弟弟妹妹中間,工作多半降級使用。我不止一次聽到老中這樣說:反正洋人看不出咱們的年紀。無論怎麽精心炮製,寬心丸的味道也好不了。當然,壽則多辱不適於春風得意、步步高升、財源滾滾的中年人,他們的感覺應該類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吧;也不適用於得過且過和隨遇而安的中年人,他們也很令人羨幕,人若修煉到無欲無求,不嗔不怒,心裏該多麽平靜嗬。但是我想,還是所願不遂、心性敏感的人比較多。麵子問題人人都有,解決的辦法不能是遮掩。到了中年,一已之巧拙早就畢現無遺,正好揚長避短﹑以長補短﹐尋找心理上的平衡。

 

習慣上,七老八十才稱。細查壽則多辱的含義,與現今人們常說的“中年危機頗有相似之處,都可以用在時不我待、感覺到年齡壓力的場合。用老詞危機感更顯其重﹐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意思。我們總不能等到老之已至﹐再想辦法避免或化解心理上承受不了的屈辱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myktao 回複 悄悄話 This refers to people below the poverty lin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