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句勉勵人讀書的話說“學海無涯苦作舟,詩山有路勤為徑”。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事,為什麽感覺到“苦”呢?我想,這樣的“舟”大概就是“夜航船”吧?
明人張岱講過一個“夜航船”的故事──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蜷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台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來,且待小僧伸伸腳。
看到這裏,因僅知道唐堯、虞舜是兩個人,不曾聽過澹台滅明為何方神聖,忙翻注解:“澹台滅明,春秋時魯國武城(今山東費縣)人,澹台是複姓,名滅明,字子羽。事跡見《史記•仲尼弟子傳》。”我平時看書很雜,被作者問住的事就時有發生。難怪張岱說:“天下學問,惟夜航船中最難對付。”人生在世,不曉得會碰上什麽人,遇到什麽事。不能像應付考試那樣,把某個範圍裏的東西死記硬背下來,才去臨場發揮。
古人說:“一事不知,士之恥也。”未免責己太嚴。現代人的生活輕鬆多了,隻說:“知識就是力量。”“力量”雖然可大可小,但一定要有,而且越大越好。更何況,人類社會發展到科學文化日新月異的今天,不要說站在時代的前列,要想不太落伍,也得不間斷地學習新東西。有人說“我們既然生活,就必須全力以赴地學習我們能夠學會的一切,以此鍛煉我們的反應能力。”理由夠充足了,隻是讓人覺得這樣的學習很被動。
古人作詩,“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宿寒。”可謂勤奮。還有人強迫自己念書“頭懸梁錐刺股”地自虐。恐怕就是學海中的苦生涯。這樣的學法,非有超人之質者不為。能夠一生如此者一定是鳳毛麟角。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可見,學習本來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把它列在自己的“人生幾大樂事”當中。但是,學到了新知識、掌握了新技能,心裏就有不可言喻的充實感,是人人都多次體驗過的。但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能終生享受這樣的樂趣。“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人人懂;可是,停頓下來的理由,也有千條萬道。
激勵人們不斷學習的方法不勝枚舉。其實,最有效的督促是保持或者喚起人們的好奇心。所有的孩童,都有樂意學習、百折不撓的天性,那就是不可抑製的好奇心的驅使。好奇心保持多久,人的心境就平和多久;生活的趣味就伴隨他多久。在好奇心的引誘下求知,不勉強、不是負擔、不會覺得苦和難。我們常常看到的那些手不釋卷、求新求變的長者,都是童心未泯。
經驗告訴我們,做好一件事,出於本身的需要比出於某種信念來得可靠。據說,人的本能被一些研究者歸納為三種“食欲、性欲、防禦”,看來還得加上“求知欲”。好奇心就是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不怕遇到難題。滿足學習的本能,就像解決饑渴一樣,是一個自覺、享受的過程。若是帶著永不減褪的求知欲,乘著夜航船在人生的海洋上蕩漾,那船要是永不靠岸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