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整日打工為掙一缽一飯,是活著;沉浸在自己的愛好中,才是生活。現實中,前半生積累,後半生享受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我想,要積累的東西有兩樣:維持生命的財富和享受生活的手段。前者不言而喻,值得一表的是,怎樣在閑暇中享受生活。
人老了、退休了,最怕的是寂寞。訪客盈門、兒女繞膝不一定能衝淡內心的孤獨,況且,誰也不願為了自己消遣拖累旁人,能自得其樂最好。此事又有何難?早早培養幾種個人愛好就行了。人一旦活到浸在自己愛好裏才覺有趣味,就該盼著退休那天的到來了。也許辛苦工作幾十年,然後在安逸歡樂中度過晚年,正是人生之常。
在大陸的時候,看到很多人不願意退休到了怕的程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老來無事可做,閑極無聊。這與前幾十年大陸的社會製度密切相關。那時候,共產黨要求人民大眾“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統一意誌、統一行動”,幾乎不許你有個人的興趣愛好。而人的行為方式、思想取向的形成與年齡頗有關係,很多可做的事情都有一些技巧,要趁年輕才好掌握。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時間和精力大多消耗在工作和學習上了。職業不是自己選的,多半毫無樂趣可言,學什麽是政府規定好的,政治充斥其間。這樣度過中青年的人最倒黴,意識、情趣定型成那個樣子,時代若是不變還好,可是待他們老之將至,中國改革開放了,世風大變。社會上種種奇技淫巧包圍著新生的銀發族,擺不脫、躲不掉,學也學不會、參加不進去;更兼物價翻了幾個筋鬥,憑微薄的積蓄和養老金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如何不怕?
有了這樣的對比和前車之鑒,我們更得早早打算。退休金多多益善之外,個人的興趣愛好還得有所選擇。體力所限,喜歡打藍球的朋友,恐怕得試著改習釣魚了;靠搓麻將打發時間的,得注意到三缺一的限製,再學一門兩人即可開戰的棋藝;電視電影太多俗套,可能得與園藝之類戶外活動交替進行;諸如此類。
其實,最為經濟、省事、實用又自娛自樂、興味無窮的,就是你自家現成的本領——看書:看人之經曆、人之所思;寫作:寫己之經曆、己之所思。沉迷其間,不勞他人陪伴,再無空閑時間;神遊筆馳,抵得多少離合悲歡;深思博覽,參透古今、人生自然。人們的價值觀念各異,感覺卻是一樣的,一朝開始按照向往多年的方式生活,才覺得不再浪費生命。可惜,往往直到退休才有這種可能。
誠然,齒搖發脫之後,終有許多享樂不能消受,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就像錢鍾書先生說的,就算是人生對人生觀開的一種玩笑吧。
閱讀雜誌,已經幾十年了; 這比看電視,打麻將有意思, 用宋人程頤的話語: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