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革瑣記之:還我飛機----紀念章

(2013-10-14 07:10:28) 下一個

文革期間,因政治需要而起卻迅速形式化了的東西還有一樣:毛主席像章,簡稱紀念章。因為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沒有鑄造像章的資格。過去也有毛主席像章,沒太被人當回事。早期的紀念章,大小不過醬油瓶子蓋大小,有個邊,裏麵鑄著毛澤東側麵的頭像。“文革軍興”,需要更上層樓地特立毛主席的絕對權威,各種輔助個人崇拜的工具都用上了,毛主席像章就成為道具之一。

 

人們首先發現紀念章個頭變大了。正麵頭像、半身像、全身像都做進去了;像章一大,隻毛澤東一人,會顯得孤單。於是,旗子做進去了、鬆柏做進去了、天安門做進去了、長城、山川也做進去了。早期紀念章形如錢幣,圓圈帶邊。受“毛澤東思想光焰無際”一語啟發,邊框取消了。形狀則圓的、方的、橫的、豎的、多邊形的一應俱全。質地也多元起來,不限鋁製,瓷、竹、漆、塑料都開發出來了。直徑則做到碗口大小,讓人穿繩掛在脖子上。如此等等,給像章賦予了美術價值,成為胸前的飾物。一時之間,每個人都會佩戴毛主席像章,有人甚至同時戴上好幾個。先是為了每天有得換,繼而喚起了收藏意識。一個七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像章的需求量可想而知。

 

平心而論,收藏毛主席像章的動機,比現在的“藏寶”單純多了。收藏紀念章,完全不涉經濟利益。除各種途徑免費領取,就是相互交換了。北京飯店後身靠王府井南口一側,北京最繁華的商品街口,出現了交換點:上百人聚集在那裏以物易物、互通有無。那群人營造的氣氛,與當時社會格格不入。那時的北京,人們集中在一起,不是批判會,就是大辯論,一律吵吵嚷嚷,火藥味十足。換像章的人們,則音量適中、和顏悅色,一派祥和。

 

當然,可以說毛主席像章之沒有物化,是因為全國取締了自由市場的緣故。其實,別說沒人知道如何給像章作價,即便有人開了頭,第二天就會因“大不敬”之罪,場所取締、參與者抓!大家就都沒的玩了。

 

上有政治需要,坊間大眾追捧,紀念章的花樣日新月異、產量扶搖直上。1969年深秋,我們下幹校是戴著像章走的,一年後回京,驚見紀念章已經從街上消失了。直到文革結束,再也沒人佩戴。唯有周恩來,一枚長方形像章:左側是毛澤東側麵像,右側是毛的手書“為人民服務”,始終在其左胸。真是“忠不忠、看行動”啊。

 

如此泛濫的、走俏的紀念章熱是怎麽戛然而止的呢?有一個說法:因鑄造像章耗費了大量優質鋁材,毛澤東說了一句:“還我飛機。”不知確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