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十年戰爭、內亂,新的國家建立起來了。此時,社會思治、民心思富。途徑大約兩個,一是師從蘇聯;一是效仿歐美;而且都有相當的社會基礎。這是外人、後人遠遠觀望中國時的臆測。身臨其境、了解情況者知道:1949年時的中國隻能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任何其它選擇。中共政權在蘇聯幫助下取得,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割據江西時就建立了蘇維埃,黨團是布爾什維克、軍隊是黨指揮槍。蘇美處在冷戰前夕,美國是國民黨的後台老板,背靠蘇聯資源無限……。投向歐美,不僅無法向黨內交待,也沒法對斯大林解釋。蘇共是天然盟友、美國是現成凝聚民心的敵人,“對蘇一邊倒”毛澤東從來沒有猶豫過。這不僅是他基本隊伍的機製、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的必然,而且由於他的理想抱負尚待全麵開展,取得政權隻是其“萬裏長征的第一步”,還有一係列社會改造計劃有待實施。
在長期戰爭中訓練出來的軍隊和共產黨共青團,組織嚴密、令行禁止,影響遍布各個階層行業、遠近城鄉。如果在華實行民主政治、自由經濟,這支力量就完全浪費、甚或反咬毛澤東一口;繼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則是一筆無可比擬的社會資源、一支戰無不勝的政治力量。這份財富,是毛澤東的政治生命線,采取各種方法使之鞏固、擴展、提升,意在其龐大、長遠、多重政治計劃的落實推行。
毛澤東追逐權力的欲望之強,不亞於古今中外的任何政治家。因為沒有這個工具,他的事業就無法開展。對於將相王侯,毛澤東豈止平視、甚至輕視:“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他們的眼界與胸懷,不出創業守成的窠臼,事功以朝代為限,毛澤東則意在改變、更新文化傳統,在中國建立一套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洋為中用、古為今用,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相結合雲雲。隻念文明文化可以傳承千秋萬代,忘記了那是在民族的曆史進程中、自然變化、緩慢成長的。
進城之後的社會局麵遠遠大於根據地。雖然抓得緊、控製嚴,經濟建設、文化遺產、民風民俗……,還是很容易分散革命的力量、改變政治的走向。這時,毛澤東最大的敵人是人性中追求安寧、充裕、豐富生活的本能。毛澤東把它形象化為:拿槍的敵人消滅之後,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會用糖衣裹著的炮彈,向共產黨發動拚死的進攻。毛澤東認為,安逸會消磨革命鬥誌,富裕會製造貧富差距,等於資本主義複辟,讓中國的老百姓遭二茬罪、受二遍苦。
而保衛革命果實、繼續未竟的事業,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可以同時進行,就像練兵為了打仗、戰場也是最佳練兵場。於是毛澤東等便接二連三地發起政治運動,維護革命成果、壯大革命力量,同時把社會主義事業引向經濟、生活、意識形態的更深處。雖然毛澤東沒有說過。也許他已經意識到,此時,他正在與自然規律做鬥爭:當時的中國呈現複雜的現象、前景迷離。社會上,高漲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與封資修的文化藝術、生活追求同行並存;雷鋒、王傑、歐陽海與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城市老爺,對人民大眾具有同樣的吸引力。兩股勢力:黨政軍工青婦與積澱千年、滲入骨髓的傳統文化,趨向旗鼓相當。社會發展的政治方向顯然要朝權重較大的一麵走下去。而蘇聯和東歐,已經丟掉了列寧的旗幟,把共產主義庸俗化成“每天都有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餐”。中國來到了岔路口。
飽溫思淫欲,個人、群體概莫能外。人性貪圖安逸像水性就下般自然而然。這樣的人組成的團體,雖有理想的灌輸、嚴明的紀律,也難成鐵板一塊。權力的腐蝕類似化學反應,不但無法阻止還由此及彼。民間小農意識、市儈思想大量湧現,黨內生成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迅速侵蝕著毛澤東的政治班底。一向受到重視的美國人的預言:和平演變將發生在中共第二代、第三代身上,時刻敲打著毛澤東的神經。主張居安思危的毛澤東麵臨那樣的內外局麵,能不安排下大的動作,殊死一搏、力挽狂瀾?
崛起於草莽之間的毛澤東,一生信奉王安石的三不畏:“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並發展出了“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欲與天公試比高”。那時,毛澤東的勝算在於,經過革命戰爭洗禮的黨和軍隊、十七年教育的全國人民,雖然受到封資修的吸引、革命意誌有所動搖、鬥爭方向有所疑惑,但是,整個社會的道德標準還是毛主席教導,價值觀念還是革命事業,行為方式還是階級鬥爭,此乃啟動文革的真言咒語。如果小打小鬧、甚或觀望等待下去,力量對比彼長我消,可能坐失最後的機會。眼睜睜地看著“睡在我們身邊的赫魯曉夫”爬起身來,施施然洗漱更衣、磨刀霍霍,拉開房門衝向廣大群眾……。
所以,當毛澤東看到億萬群眾革命之心未泯、熱烈響應其號召,一舉摧毀了黨內資產階級司令部的時候,欣慰地說道:“這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對於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建設社會主義,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時的!(語見1968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擴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員會全會公報》)他老人家有沒有意識到:掐斷了物質享受而沒有補償,透支了革命幹勁而沒有止息,等於竭澤而漁、會導致破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