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散論:難弄莫如毛澤東

(2012-03-13 07:08:41) 下一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嬪妃尚且如此,帝王飲食起居之鋪張奢靡可以想見,伺候他們的難度也能在“起居注”裏略見一斑。而毛澤東的侍從、近臣寫的文章書籍(代表作如紅旗出版社之《毛澤東遺物事典》)卻說毛:“一生儉樸清貧,從不貪圖享受”。還有人證物證。可惜,那些事不說還好,仔細一看,許多都是反證。

 

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如,毛澤東的遺物中有一條毛巾“打有形形色色的五十二個補丁”;現存毛的一件木薯棉睡衣“補了七十三個補丁”等等。真是不可思議:一本書上影印著“毛主席稿費清單”中的一頁:“1959年底結存款,248689.301960年共收入稿費237404.991960年共收入利息,14986.241960年底結存款,487090.12”。五十幾年前,四十八萬人民幣存款對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時至今天也是巨款。至於毛的工資,據說是404.80元,比城市平均收入高出不到十倍。相形之下,在幾角錢一條的手巾上補幾十個補丁,儉樸的程度隻怕數倍於升鬥小民了。

 

我們知道,毛澤東絕不是巴爾劄克筆下葛朗台式的人物。眾口一詞的是,他為親朋好友、身邊工作人員的生活、學習花過不少錢。若不深究,毛律己如此之嚴可謂善莫大焉。所謂“言多語失”,炫耀自己盡心盡職服侍主公的話說多了,難免披露真相。細看描述毛澤東生活起居的篇章,才發現:毛之簡樸並非要做艱苦樸素的表率,實在隻是保持自己的生活習慣。因為,節約是能將就、會湊合,而毛是一個很少將就、湊合於一時的人。為了不改變他看似不高的生活方式,有時要付出難以估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就像“撕扇子千金作一笑”。 

 

就拿那些補了又補的毛巾、棉毛衫褲、長筒線襪來說吧,毛的侍從寫道,這些東西多是從北京帶到上海去織補的“織補出來的,比縫補丁美觀、精致”。織補的費用何如置辦新品?毛澤東的用具要到上海修整,不能待有便人出差順手帶去、再等什麽時候順便帶回北京吧?那些破毛巾、舊衫褲自京至滬,專機專列雖不至於,“政治任務”的待遇是免不了的;上海縫紉師傅的人工不用算錢嗎?書裏還說:“毛澤東一年四季隻蓋毛巾被。工作人員……便時刻注意其室內的氣溫保持在攝氏22度左右……當時,毛澤東所居之處使用的是單暖空調,由專人負責看管小型鍋爐,24小時保證為毛澤東臥室、辦公室、客廳等處供送暖氣。”保持恒溫的花費比給他買齊所有高級臥具貴好多吧? 

 

據說,毛的簡樸還表現在飲食上。毛澤東喜歡吃湖南黴豆腐,讀者隻道那是一種價格低廉的街邊小吃,可是那時北京沒有這玩藝兒。工作人員就到當時北京最高級的軍隊飯店“京西賓館”,找有這個手藝的人學做;因學得不像,就責成京西賓館“常年供應”。“毛氏黴豆腐”豈是街邊攤可同日而語的。官方發布的毛澤東食譜上,還有證明其平民之風的野菜,如“馬齒莧”。野菜也者,生長在鄉下路邊渠畔,深宮中南海不產這玩藝。管夥食的人“為了保證毛澤東的不時之需,便與京郊的農場聯絡,要求農場落實種植計劃……將馬齒莧列於‘重點保證供應的蔬菜’一欄的首位,要求平均日產一斤,‘常年供應,肥嫩,沒有籽’。”《紅樓夢》裏,榮國府的廚房燒茄子,配料遠貴於主菜,是為茄子的“貴族吃法”;毛澤東這邊的黴豆腐、馬齒莧堪稱“帝王吃法”;各擅其趣哦。

 

人的生活習慣直接體現他的性格,性格又是行為方式的特征。毛澤東的說一不二,對他治國理民的政治作為產生哪些影響,自有曆史學家評定。我們隻看到,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有某些特殊講究的人,是很難侍候的。毛說過幾次:“我習慣了,不想變了。”殊不知,他的不肯通融使粗茶淡飯變得昂貴不堪。那些文章作者也提到,毛澤東有時會親自查看家庭收支帳目,並有所指示。作為農民出身,他應該知道其工資夠不夠為那樣的開銷買單。

 

毛用慣了竹木筷子,非此不食。一次出巡,衛士忘記帶上他的竹筷子,用膳時為他擺了一雙象牙筷,“毛澤東一眼便看到了這付象牙筷,頓時臉色陰沉,火冒三丈。……任憑大家怎麽規勸,就是不肯用餐。”毛餐室裏的“筷子風波”鬧過不止一次,最終的解決是,“他的家鄉湖南……派了專人專車去湘西尋找一種黃羊木,……經過苦苦尋覓,他們終於在一個老鄉家門口找到了這種木材。”那樣製成的黃羊木筷子一直用到毛臨終。 

 

傳揚毛氏平民作風的人隻說:毛澤東寧願睡地板也不在沙發床上過夜;他穿不慣新皮鞋,買來新鞋讓衛士先穿,穿軟了再還給他。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當眾用餐吃紅薯,老區人民感動得奔走相告。卻不知,老毛碗裏的紅薯並非當地盛產,而是千裏迢迢從北京的“特供農場”帶去的。毛要穿一種布鞋,“但鞋店做不了這種特殊的鞋,後幾經周折,經人介紹,找到了河北大興縣農村一位老太太……”毛那張著名的傾斜著的大木床、他的餐桌、沙發等等,都是按照他的生活習慣特製的。

 

那些用品所費不多,勞民傷財的也有。毛澤東晚年因呼吸道疾病而缺氧,他不肯戴氧氣麵罩和輸氧管,人們隻得往他活動的房間灌氧氣,增加空氣中的氧含量。毛要抽一種特製雪茄煙,“這種雪茄煙本來產於四川……有關部門便在北京南長街81號開了一個分廠,煙葉和技術人員都是從四川過來的,卷煙的封口設備則來自越南。”但是他卻不準把用過的火柴盒丟掉,“以便買來散火柴裝上再用。”……

 

其實,像毛澤東那樣一舉手一投足,三山五嶽就要起震動的人物,他的人生價值並不在於生活上的奢與儉,隻要他能把國家治理得物阜民豐,給老百姓民主自由,哪怕他食必龍髓鳳肝、飲必瓊漿玉液,居必金屋華廈、出必寶馬雕車,又算得了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