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

幾方田畝,耕耘不輟,樂在其中
正文

三個女人唱大戲 江青 雌馬不在安貞(4)

(2016-09-18 05:22:53) 下一個

第三,文革破天荒地創造了一個官怕民的社會。

文革前,官僚主義欺壓百姓的惡行觸目驚心。撇開建國前的土改不談,在建國後不久開展的鎮反、三反、五反、反胡風、反高饒等一係列運動中,各級官吏的權威得到空前的樹立和鞏固。特別是在反右運動中,單位的一把手可以隨心所欲地將一個人打成右派,而一個人如果被打成右派,意味著他即時成為異類,遭受非人的折磨,看一看甘肅省作家王吉泰所著長篇紀實文學《大祭靈》一書,心情何止悲憤一詞能形容得了,某些地區某些單位簡直是人間地獄。反右是共和國曆史的一個分水嶺,山之南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和諧社會,山之北則是萬眾噤口的冰冷之地。反右同時又是一個政治經濟的轉折點,建國以來到1956年的良好發展勢頭愕然而止,繼而出現了狂熱的大躍進和恐怖的大饑饉,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開展。反右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政治事件,後麵會繼續探討論述。這裏麵要說的是,反右是獸道的大發揚,暴露了黨內某些官僚的殘暴與冷酷,人民由此害怕官吏甚於害怕紅洪水猛獸。作為共產黨的最高領袖,毛澤東知道如果想繼續保持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保持人民當家作主的執政體係,保持千萬烈士的鮮血換來的革命成果不被他人采摘,就必須廣泛地發動群眾,造就一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依靠他們來監督各級官員,使走資派有所忌憚,不敢也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想做到這一點,號召人民起來造官僚主義的反,打掉官僚的淫威是唯一的方法。

所以,文革初期的鬥爭矛頭,一直對著走資派。方法是依照上海一月風暴的做法,首先從走資派手中把權力奪過來。然後公布他們的劣跡,把他們放到群眾鬥爭的烈火中燒一燒、烤一烤,使他們威風掃地,用毛澤東的話說:“燒一燒官僚主義,但不要燒焦了,燒焦了就不好吃了。”。在此基礎上,挑選出能夠為廣大群眾接受的官吏參加新成立的權力機構,組成老中青三結合的領導集體。這樣,反右以來造成的黨群、幹群的激烈矛盾,出根本上得到緩解。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大字報的作用,領導班子的任何人,隻要他以權謀私,群眾就會用大字報為武器,公開地無情地揭露,使他們現原形畢露、無處藏身。誰也無法否認,在媒體被權勢人物控製的情況下,大字報體現的是最徹底的民主,是有利於弱勢群體的民主。另一方麵,和利用大字報公開揭露以權謀私相輔相成的另一個措施,就是完善人民來信製度。群眾不滿意、又得不到糾正的某些錯誤,群眾可以以人民來信的方式向各級黨委和各級政府反映,通過信件反映的問題,一般都能得到認真有效地處理。如此一來,官員的所有行為均置於人民群眾嚴格監督之下,迫使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違背了就得下台走人。整個文革期間,各級官員在生活作風上都能保持相對的廉潔,在工作作風上都能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係。這既是受正麵教育提高了自覺意識,也是不得不接受群眾監督的結果。自1967年一月風暴後革委會建立後到1976年底文革結束,整個社會出現了十年時間的“官怕民”現象。這個現象是人類曆史的裏程碑式的跨越,盡管時間短促,僅存了十年時間,但卻有著非凡的意義,標誌人類可以脫離獸道,去走人間正道。

第四,文革是一個領袖直接指揮億萬群眾戰天鬥地的政治運動。

由於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獨特貢獻,使他享有天神般的威望,漢人視他為救星,藏人說他是文殊菩薩轉世。其實,毛澤東作為救星,他首先拯救的是他身邊的一群造國民黨反的戰士,這群戰士被幾次機會主義者的誤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犧牲了。在絕望之中,他們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不負眾望,以超人的智慧帶領這群戰士打敗窮凶極惡的敵人,建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無產階級政權。他的追隨者們也由打江山的人變成了坐江山的人。打和坐,一字之差,形如天壤,一字之差,是土匪和將軍的差別。毛澤東是大救星成為這群追隨者的心理寫照,在這群戰士看來,不是毛澤東這顆大救星指引他們衝出黑暗,他們這輩子怕隻有當土匪的命。經過這群追隨者的宣傳,毛澤東又理所當然地成為全中國人民的大救星。翻開建國初期至1956年的曆史,大救星的稱謂名副其實,古老的中國就是在毛澤東的治理下,出現勃勃生機,貧窮落後的“東亞病夫”終於以前所未有的矯健身姿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到了1966年,毛澤東在人民群眾中的崇高威望,使他具備了把理想轉變為現實的資格。於是就不顧73歲的高齡,以隻爭朝夕的精神,發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現在看來,如果曆史再次眷顧他,讓他提前十年,在63歲發動文化大革命,說不定他就成功了。

毛澤東點燃文化大革命的烈火,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策略,即直接號召紅衛兵造反,他先後八次接見來自各地的一千多萬的紅衛兵,依靠這一千多萬紅衛兵,癱瘓了各級黨政組織,各級官僚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人身攻擊和批鬥,徹底打掉了這些人身上的官氣,為下一步奪權造了聲勢。讓一千多萬學生娃娃起來造反,弄不好會天下大亂,毛澤東之所以敢冒這樣的風險,是因為軍隊穩如盤石。有這塊盤石壓艙,航行的船不怕風急浪高。在文革後期的一係列鬥批改過程中,毛澤東經常撇開軍人集團和官僚集團,直接指揮億萬人參與政治和經濟的鬥爭、批判、改革(俗稱鬥批改),充分地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曆史巨人格調。

據說在文革前夜,毛澤東在故鄉的滴水洞,隱居深思11天,臨行前,他對湖南省地市領導說:“以前我帶你們長征,現在我又要帶你們長征了。”這說明,毛澤東在滴水洞主要就是籌劃如何帶領他的人民群眾進行他稱之為第二次長征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自1927年毛澤東回韶山考察農民運動至1959年6月26日再次回韶山,這中間間隔了32年。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是在廬山會議前夜,之後發生的事我們都已了解,這次回韶山他囑咐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在滴水洞修建一個住處,以便將來自己回故鄉居住。1966年6月18日,毛澤東再次回韶山,就居住在滴水洞別墅,此次下山之後,他去了武漢,在7月6日寫了一封給江青的信,這是一封極為重要的曆史史料。為什麽毛澤東對滴水洞情有獨鍾?像謎一樣繚繞在人們胸間,坊間有多種猜測,比如“龍脈”之說。猜測總歸是猜測,誰也無法解開這個謎。但有一點是可以理解的,這就是人在遇到重大事情需要抉擇的時候,都需要靜下心來進行認真地思考。什麽地方能讓心靜下來?什麽地方能給謀劃的事業帶來福運?當然是最感親切的地方,最感溫馨的地方,或者是心中覺得是福地的地方。韶山的滴水洞當然是首選。據說毛澤東離開滴水洞那天上午,就在大家分立在道路兩側依依不舍地為毛澤東送行時,毛澤東突然說:“你們都走啊,我還要進去休息一下。”然後他走進一號樓前廳默默地坐下。服務員知道毛澤東舍不得離開這裏,含淚為毛澤東泡了一杯茶,又洗了幾個水蜜桃放在毛澤東麵前,說:“這是您房子東頭桃樹上摘的,您嚐嚐鮮吧,下次可就難得吃到了!”毛澤東聽她這麽一說,高興地吃了一個,還吩咐服務員摘了兩臉盆帶去長沙。休息了一會兒,毛澤東站起身,打量了一下房子周圍,出來後又看了看左右的山巒,上車了。這神情,反映了毛澤東當時依戀、凝重、樸稚、既決絕又如履薄冰的心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