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

幾方田畝,耕耘不輟,樂在其中
個人資料
樂閑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家國七十年——記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111)

(2025-05-22 11:18:03) 下一個

(2)由威尼斯去佛羅倫薩的途中(2)

由於不可抗拒的原因自4月1日至今未發文章,敬請讀者原諒。現在恢複正常發表。

下一站是五漁村。

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五漁村的:“五漁村位於意大利利古裏亞大區(Liguria)拉斯佩齊亞省海沿岸地區,是蒙特羅索(Monterosso al Mare)、韋爾納紮(Vernazza)、科爾尼利亞(Corniglia)、馬納羅拉(Manarola)及裏奧馬焦雷(Riomaggiore)這五個懸崖邊上的村鎮的統稱。1997年,五村鎮和韋內雷港(Portovenere)、帕爾馬裏亞群島(Palmaria)、蒂諾島(Tino)、提尼托島(Tinetto)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9年被評為國家公園。”

意大利熱那亞海灣的沿岸風光都很優美。其特殊之處在於許多海濱的懸崖上建造了五彩繽紛的村莊,從遠處看去,這些彩色房子連同褐色的斷崖和藍色的海洋構成了天地間的大美,看了令人心醉,會在心中留下永久的記憶。相信看過《托斯卡納的陽光》電影的人,都會被影片中懸崖上彩色房子的鏡頭所迷醉。但那隻是銀屏上的瞬間,實地觀賞,不知還要美上許多倍。五漁村就是這許許多多濱海漁村中耀眼的明珠,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名至實歸。

那日,陳灝有意在拉斯佩齊亞(省會)附近的山頂上停留片刻,讓我們居高遠望,觀賞美景。隻見右側的港灣裏,順坡建造的大麵積紅頂樓群和蔚藍色的地中海相得益彰,海麵上,遊艇雲集,沙灘上遊人如織;左側則是高聳入雲的亞平寧山脈,遠處引人矚目的嬌豔的白色群峰,如果不是剛剛從那兒下來,還真的會以為那是雪山。

車子繼續北行,到達第一個漁村時,由於不知道停車場在哪兒,隻好將車停在山坡上觀賞。當我瞥見懸崖上的簇蔟彩房,猛然解去心中的一個疑問:這就是2015年底,在加州卡特裏娜島,從卡瓦隆劇院向遠處眺望,可見懸崖的半坡上,有一片紅頂房子,煞是好看。當時心想,人們為什麽要在陡坡的腰間處蓋這樣一個度假村?難道不覺得交通和飲水都會是大問題?現在明白了,原來他們是在模仿五漁村的建築格式。

車子繼續前行,到了下一個漁村,這兒的停車場就在路邊顯眼的地方,陳灝停好車。遺憾的是我們不能下去,這兒到村莊是一個大陡坡,老伴身體不勝其力,我留下陪老伴。又讓人遺憾的是陳灝他們三人下去不久就上來了,頭上都是汗水。陳灝說下麵不好玩,這應當是安慰話,真實情況是他們害怕我們在上麵等待孤單著急就匆匆地爬上來。山腳下的海濱應當很有觀賞價值,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看來,到五漁村遊玩得有充分的時間和良好的體力。

 

下一站我們要去觀看比薩斜塔,維基百科是這樣介紹的:

“比薩斜塔(意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意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於意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麵的奇跡廣場上。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造於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於1153年—14世紀)、鍾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於1174年),它們的外牆麵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比薩斜塔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麵。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誌,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意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比薩斜塔在國人心中早已不生疏,這裏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大教堂的旁邊有一個規模巨大的洗禮堂,這種情況在其他教堂很少見,遊人中,同胞的麵孔多起來。國家富了,人民手中有錢,出國旅遊的人自然而然地多起來。我們在此留影紀念,然後趕往下一站。

 

我們要去塔爾奎尼亞,這兒有一座叫瓦萊德爾瑪塔的度假別墅酒店(Villa Hotel Valle del Marta Resort),位於塔爾奎尼亞舊城外,坐落在坐落在River Marta Valley山穀,在酒店的平台上,可俯瞰塔爾奎尼亞舊城牆和延伸至大海的原野。酒店就在自家的農場裏。

汽車從山頂下來,下坡行駛了幾十米,可見右方向的山坡上依次有三排黑頂的平房。趁陳灝去登記的空閑,我和老伴下車查看,見最上一層的平房是餐廳和露台,還有一個泳池。第二層次的平房和第三層次的平房都是房間,加起來不足20個。第三層次的平房前麵是一塊大草坪。

酒店的主人告訴陳灝,他這間酒店已有120餘年的曆史,每年僅夏季開放,酒店提供的菜肴,食材都出之於自家的農場。葡萄酒也是在這個農場裏釀造。

暮靄沉沉的時候,晚餐開始。露天平台上,可見地中海方向的天幕逐漸落下來,爽風從黑夜裏送來陣陣涼意,也帶來神秘的氣氛。店主人自當侍者,每送來一道菜,都會不厭其煩的介紹這道菜的特點,隻是菜肴的分量不多,顯不出農家度假村的應有的大度,同時菜肴的口味不鮮美,也難怪,從威尼斯到費拉拉,幾天下來,從未吃過一道味美的菜肴,還能怎樣去要求一個農場度假村。倒是他拿來的自家釀造的葡萄酒很不錯,我飲了一杯也不覺頭暈,臨走的時候,陳灝又買了二瓶。旁邊的幾桌人,都是當地人,雖不像中國人猜拳行令,但也都喝得豪爽愉快。

從餐廳回房間的途中,我仰望天空,希望能清晰地看到銀河、北極星和北鬥星座,一如在牙克石中學的操場上看到的那樣,遺憾的是仍未如願。為了能看到少年和青年時期看到的那樣清晰的夜空,我在滿洲裏的郊野尋找過;在海拔1800千米的武當山頂廣場上尋找過;在荒漠的費爾班克斯附近的契納溫泉尋找過,都大失所望。看來,整個地球的空氣質量都在下降,能見度降低就是最好的說明。看到斑駁璀璨的銀漢成為無法實現的奢望,應是人類的共同悲哀。

第二天清晨,我和老伴早早地起來,沿著砂石路一直走到穀底,見穀底是一條淙淙的小溪,溪畔是濃密的樹林和草叢。途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橄欖樹,青青的果實掛滿樹枝;還有一顆無花果樹,上麵有許多熟透的無花果。有一棟房子裏擺滿了各種農具和機械。還有一棟豬欄,裏麵有六頭待宰的肥豬。店主所言不虛,這兒是實實在在的一座家庭農場。

在度假村吃完早餐,陳灝將汽車開到地中海邊。這兒的地中海風煙彌漫,不見海麵的闊遠。有人在淺淺的潟湖裏抓墨魚,每抓一條就將其皮剝去、將墨汁擠出,所抓的墨魚快裝滿魚簍。海邊有一大片棕黃色的鬆樹林,和藍色的海洋和諧獻媚,非常養眼,看來是人工種植的,樹幹都差不多粗細,高度也一致,可能是防風林,用來阻擋海風對農作物的侵蝕。回來的途中,見有多輛汽車駛向海邊,車內多是一家人,當是來遊泳或曬日光浴。

意大利的農村,休閑也美麗。

 

離開塔爾奎尼亞,陳灝告訴我們下一站是艾爾薩穀口村。我心裏嘀咕,一個村莊有什麽好看的?當汽車駛到一個地方,我看到百餘米遠的山脊上有一長排參差不齊、滿目滄桑的舊屋,如同我故鄉的長街半島,就問陳灝是不是哪個地方?陳灝說是的。

汽車七拐八拐,方才停在一個古老但不失氣派的石屋門前,陳灝招呼我們下車,然就和祝禕一道去停車了。我們下了車,駐足於大門前,欣賞外皮幾乎完全脫落城堡。它一點也不華美,但卻非常地耐看,千年歲月無意間的雕蝕,使它的容顏褪盡華表盡顯古韻。這美麗存在於雅典衛城上,存在於古羅馬鬥獸場的廢墟上,也存在於嘉峪關外尚未被黃沙淹沒的長城上。

陳灝和祝禕回來後,帶我們去餐館,原來餐館就在古堡的露台上,詩意的相約啊!遺憾的是午餐時間已過,經協商,他們為我們現燒製了一桌,隻是我看到那兩位侍者一副疲態相,心裏很覺過意不去。但是,露台上所見的風景非常不錯,山原斑駁陸離,一派田園風光。

從古堡出來,汽車從村莊的大街上駛過,街道陡峭,兩邊舊宅別有一番風味。回來查閱百度百科,有關資料是這樣說的:

埃爾薩穀口村(Colle di Val d'Elsa)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納錫耶納省的一個市鎮,人口2萬(2005年),出產世界上15%的水晶器具和藝術品。 該鎮的上部“colle alta”較為古老,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紀街區。11世紀以後沿運河發展了各種產業,例如麵粉和造紙。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攝影師尼古拉·貝爾泰洛蒂深入歐洲各類型的建築廢墟,他表示這是通過專業的拍攝手法向公眾展示了廢墟的美麗。目前,這些作品陳列在意大利艾爾薩穀口村科洛裏畫廊裏。廢墟也美麗?資本主義頹廢到了如此地步,令人難以想象。

但是,艾爾薩穀口村值得一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