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藝術的禪 — 王羲之的“點”

(2011-12-03 09:23:31) 下一個

藝術的禪 — 王羲之的“點”

藝術的深處透著禪。在這一篇裏,筆者嚐試著探討書法藝術的禪韻。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它基於漢字的象行特性,以表達書寫者的性情,誌趣及意向。當它與詩或畫結合在一起時,可當稱為一絕。但僅僅書法本身,也包含無窮韻味。中華曆史上湧現了許多書法大家。他們各有千秋。有句俗話 - 其字如人。書法家的性情與境界在他們的字上一覽無遺。也許,人們可從字中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但前提是,我們自己的心要非常靜。藝術的真諦在於“心”。書法藝術也不例外。書法界將王羲之譽為“書聖”。本文就以“書聖”的故事開始。

 

王羲之(東晉的書法家)一生奉獻於書法真諦。他將修道和書法相互契合,因而具有深厚的藝術魅力。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有一部電影描寫他的書法人生。影片裏,當王羲之在求書法真諦而不達時,有人告訴他書法真諦在書法外。於是他雲遊天下,並從劍術中悟到書法真諦。這個影片雖然形象,卻不真實。王羲之不光是書法家,也是修道者。傳說中,他信仰道家並曾受過天台白雲先生的指教。王羲之的書法飄逸而端莊,自然而率真。極具“心”路的軌跡,並富有禪意。現在讓我們用個例子來說明。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並酷愛書法。王羲之指點他,應該寫完院裏這18缸水,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王獻之從此練了五年,將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字,王羲之較滿意並隨手在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退還給獻之。獻之不服,將習字給母親看,他母親認真地看了,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字下加的那個點兒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這個故事說明,王獻之習父親的字充滿模仿的意向,而王羲之的“點”是隨心之作。“心”的作品沒有明顯的意向。溫潤而自然。王之夫人是個才女。自然看出其中奧妙。王羲之這樣總結字要領:"凡書貴手沉靜,含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在這裏,“字居心後”是關鍵。這樣才能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嗬成。然而,書法真諦的確在書法外。一個人如果不在“心”的狀態,那些字要領就沒有作用。人品即書品。王羲之身處亂世,仍保持質樸的本色,虔心修道。他的修道體悟“爭先非吾事,靜照在忘求”非常契合“為學日增,為道日損”的道理。高潔的心境使得他能留下如此精美的傳世之作 - 《蘭亭序》。筆者隻能感歎:中華民族甚幸。“書聖”不僅僅留下了精妙絕倫的作品,更開拓了一種翰墨精神。這種精神引領著每朝每代的文人與士大夫。從此,書法由“術”轉為“道”,並成為中華民族借以“修身”的方式。當西方文明還處在愚昧時,中華民族已經開始用“科舉”選拔來實踐民主治國的理念。今天,我們無法想象沒有書法的科舉會給中華民族帶來什麽。筆者隻是願望,在這東方文明回歸的年代裏,我們能欣賞到更多的書法精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applebee3 回複 悄悄話 一兄,我昨天看了這篇後,也寫了一篇蘭花敘。問好!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阿彌陀佛!
漢至 回複 悄悄話 讚!許為同道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