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身世
忍庵顯得猶移,後來慢慢從頭敘起:忍庵姑父家做古董生意已經幾代人,清朝時候就北上京津,南下兩廣,古董行有不收外人學徒的傳統(各家有秘訣,商品又沒定價,不上賬。怕人揩油)。姑父和一個同行朋友交換一個小輩做徒弟。忍庵跟的老板收過9個學徒,他是第10個,關門弟子。
學徒苦,三年蘿卜幹飯,月規錢隻有五元,滿師後三七拆賬,可以拿三成。一般人滿師後自己開店了,他留下來。
他姑父的弟弟給一個外國女老板做跟班,女老板在大馬路惠羅公司底層有古玩鋪麵,專賣外國人,生意紅火。他弟弟生病,姑父和老板協商後讓他去替了一段時間,他跟著女老板到處拿東西,主要去五馬路的古董市場。上海總共不過三,四十個老板,都在那裏開店。古董行的規矩:再貴重的東西,憑熟麵孔,拿了就走,不要任何手續,但一過兩三天,必須來付錢,結帳或歸還東西,信譽第一,最要緊,他在那時學的外國會話。
他大開眼界,知道外國有錢人喜歡什麽,美國人和歐洲人有什麽區別,這是他與眾不同,高人一等的地方。現在話叫高起點,全方位。那女老板是六七十歲的白發蒼蒼的老太,喜歡他伶俐,肯做。
忍庵回到自己老板店裏,正是抗戰勝利後美國人最多的時候,三大飯店住滿了。忍庵提議上門去推銷,反正他會洋話。於是他幾乎每晚6時出門。晚飯也不吃,他手裏拎大布包袱。在各道口逢人塞錢,茶房就領他進洋人客房,房裏總有中國女人,他在地毯上打開布包,讓洋人揀。花瓶,銅器,小擺設都會賣光。一串橄欖核雕的羅漢,他法幣1元收進,換5美金。洋人沒錢了,就拿出衣料,香煙,脫下手表買東西。幾間房一竄,早賣一空。總要12時回家。每天一早,店門口掛出美金,外煙牌價,馬上換成現鈔。那真是賺錢的大好時光!
登喜道:“真有意思!從未聽你說起,"
如庵歎道:”小三子事情,有啥光彩值得講!可歎那時我回家,睡寫字台!如今我70多了,還是睡寫字台。”
登喜陪他歎息,又道:“也怪你自己!你有這般眼光和曆史,為啥不留下些東西?你這樣層次的老法師,誰不是開店發財了?”
忍庵點頭:“人人都這樣說。從前,我感覺,喜歡古玩的下場都慘。解放後,從三反打老虎起,沒有停過,抄家批鬥,家破人亡,多少人哭著求我們收購!三錢不值二錢,叫人難過。再說,我搞了一輩子古董,也厭煩了。"
登喜想想也是。
下一節: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