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雨台灣遊

(2017-01-31 22:13:23) 下一個

“我愛我的台灣啊,台灣是我家鄉。過去的日子不自由,如今更苦愁。”這是我上小學時的音樂課,童音唱出來清亮單純。那時的兒童歌曲不是很多,一首歌唱很多年。唱的遍數多了,那些悠悠揚揚的音符便構成了一副素描,一位頭戴鬥笠,手持鐮刀,彎腰砍甘蔗的老農。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家的大門打開了,國家開始富裕了,家家戶戶有了電視。一夜之間,“外婆的澎湖灣”“鄉間小路”“我的中國心”等歌曲,成了十幾億人都能哼上幾句的流行曲。那時,一個清新,溫暖,脖子圍著長圍巾的年輕人,代替了那個彎腰砍甘蔗的老農。

認知過程就是這樣崎嶇蜿蜒。當童年唱著歌曲時,台灣隻是一首歌。歌詞對我意義不深,因為童心不懂抽象和比喻。當能哼上幾句流行歌曲時,台灣對我隻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因為覺得那很遙遠,並不具體。但是當我生活在地球的另一邊,當我的周圍有著那麽一群人和我模樣相同,語言相通,文化,風俗,價值觀都相差無幾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這是曾經在一個炕上滾打,一個鍋子裏攪勺長大的同胞。此時我才開始注意台灣,像是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個新的值得一看的風景線,而且是自己人的。

台灣隻有三點六萬平方公裏。據資料講,是世界三十八大島嶼之一。70% 的地表是丘陵和峽穀,每年都有台風,地震威脅。從地圖上看,它像是茫茫太平洋中的一葉小舟,薄薄的,輕輕的,任何一個風浪都可以將其翻覆且不留痕跡。但從曆史看,更像一棵百年老樹,曆經掠奪,硝煙,創傷,但卻一次次地愈合傷口,抽枝發芽,樹影婆娑,頑強地站立著。我很想對這個自己人的風景線來一次瀏覽,看看那裏的外婆,看看那裏的鄉間,也順便看看那圍著長圍巾斯斯文文的青年。

終於一天,在一個十三小時的飛行之後,我踏上了台灣。那是個清晨,一切都剛剛醒來。陽光下的城市還很安靜。大地蒸發著少許濕氣,空氣中稍有潮味。我在導遊的帶領下,開始了對台灣感性,知性和理性的瀏覽。

導遊是個中年男子,自稱已近花甲,但他的麵貌體魄看起來至少比實際年齡小十多歲。他自我介紹說是台灣人,但他的祖先來自福建。並說那是很久遠的年代,遠的以至於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樣的故事。他出生在基隆一個漁民家庭,不但知道如何捕魚,還知道根據潮汐選擇出海時間。他向我們講起小時侯的貧窮,家裏潮濕的房間,木頭上長的靈芝,和蘑菇。還講他那當過兵的父親打他那個狠,就像打“共匪”。他的講述,仿佛在訴說同一個故事。我的童年似乎也曆曆在目。我們那時不也是處在剛剛起步的時候嗎?我們不也是喊著打“蔣匪”嗎?隻是,我們更心胸寬闊,要解救世界上其他三分之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窮人。這很像是雙胞胎,特別是同卵雙胞。不光外貌像,就連性格,思維,行為方式都像,甚至手腳的動作都一樣。

導遊成了我瀏覽的第一道風景線。他那簡單又不失幽默的語言,他那每次清點人數時,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加無名指,一抓一抓,像四指抓魚式的動作,貫穿了整個旅途,像是一個電影的主題畫麵。

十月上旬的天氣,原本想已經不會有地震和台風。誰知,第一天晚上便經曆了地震,第二天早上便遇上台風。而且整個旅途,幾乎一直是風雨相伴。讓我感覺這可能才是真正的印象台灣。

我們最先去了士林官邸,那個隻有曆史遺存,沒有政治渲染,現在已被定為古跡的地方。作為上世紀一個統治者的官邸,那裏的一草一木都還展示著當年那位女主人的美麗和品位。印象最深的是那個第一家庭的教堂。教堂極為簡約,沒有管風琴,沒有彩繪玻璃,沒有高不可測,喻示宗教神秘的穹頂。隻有幾個十字架,老舊的蠟台,棕色的木排椅,紅色的窗簾。教堂大約能容下幾十人。不知道它對當時的統治者在做政治決策時,有過多少影響。但它肯定是個有形的空間,來傾聽和容納那些風雨爭鬥中無形的醜與美,對與錯。

記得中國有一位知名的兒童文學家說過一句話,看不見的東西最可怕。換句話說,看不見的東西最具威懾力。如果說宗教對於統治者是某種依靠,那末,宗教對於台灣人民則更是須臾不離的生存寄托。

汽車行駛的途中,大小廟宇隨處可見,且建築質量遠超普通民宅。在參觀龍山寺和媽祖廟時,僅從那輝煌精工的外觀,便直接反映了人民的宗教虔誠度。看著那些雙手合十的禱告者,看著那出於真心的叩叩拜拜,他們是把家裏出海的漁船,出門做事的孩子,生意的順遂,事事的平安,都交給了那栩栩如生的各路神仙。以至於在容易出危險的山澗公路旁,都設有小廟宇。由那一縷縷嫋嫋上升的煙火顫顫驚驚地把心願帶給蒼天,祈求保佑一路平安。

每個民族和地方都有一些曆史故事和地方色彩,因而構成了不同的遊覽區。這些遊覽區由於厚重的人文氣息和民族風情,而區別於純粹的風景遊覽。“水金九”便是這樣的地方。

“水金九”是新北市三個礦業小城的簡稱。水湳洞,金瓜石,九份。是台灣的老金礦區,採金曆史可追溯到十七世紀。

礦工,似乎是血淚的同義詞,但是在參觀這三個地方時,無論解說詞還是實物都沒有顯示出絲毫礦工生活的艱辛。相反,在廣告詞中還寫道,“淳樸可愛的水湳洞,高貴幽靜的金瓜石,礦工夜夜笙歌的九份”。那些礦工當年所吃的便當,還是現在熱銷的小吃。礦區內還專門準備了家夥什兒讓參觀者學淘金。想必是金礦工人的生活截然不同於煤礦工人。

“水金九”中的“九份”是我最想看的地方。我第一次知道“九份”是從一位台灣作家的文章裏。當時那唯美的筆觸,使我對“九份”十分向往。

“九份”背山麵水,一座地道的山城。據資料上講是原住民的地方。當初山上住有九戶人家,因交通不便,出去采購物品時都分成九份而得名。資料上還有其他說法,但都無從考究。後來這個礦區的出名,是由於電影“悲情城市”。

去“九份”那天,天色昏暗,細雨,粗雨,交替進行。整個山城都籠罩在雨線密織的朦朧中。遠方的海麵與近處的建築物,被渲染的詩意盎然。我佇立在雨中,環視四周,想著電影“悲情城市”的畫麵。梁朝偉飾演的那個文清,後來不知是否幸存在這個山城。那推窗而唱的: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不知推的是哪一家小窗。

我在那位台灣作家的字裏行間,走到了有九份老街之稱的“基山街”。想聞聞那咖啡香,嚐嚐那小吃美,走走那風雨中的小石街。

人聲鼎沸的小街僅有兩米多寬。由整齊的小方石所砌。石麵稍有粗糙,因而雖有雨水卻並不打滑。街道兩旁店家依次排開。每個店也都不過十來平米大小。有時兩個對麵店鋪房簷的遮陽布,就會對接,遮風避雨,遊人便可不用撐傘,站立片刻。

這裏有名目繁多的台灣工藝品,都是手工製作。竹子的,手繡的,木頭的,這可都是就地取材,沒有汙染哦。但是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些小吃。來九份不嚐美食,豈不像“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一樣虛妄此行。因為時間限製,我不能坐品咖啡香,但是為了多享用幾個小吃,我和另外兩位同行者組成了一個三人小吃團。每買一份,三人分吃。這樣別人嚐一份,我們可以品三份。推算下來也至少會“九份”之多囉。嗬嗬,入鄉隨俗了。

我們嚐的第一個小吃是烤熟的豬肉香腸。一位姑娘邊烤邊賣,而且推銷說是野山豬肉精製而成。不知那是不是真的野山豬肉,但肉質確實不像一般的香腸過於幹硬,而是香薷可口還不油膩。我們人手一支。根本不去想吃相是否優雅,膽固醇是否高低,便孩子般地大口塞。每人的雙唇都油光發亮,口中還念念有詞,“好吃,好吃”。那位在柬埔寨長大的老姐不會發“吃”的音,咬一口,便念叨一次“好賜哦,好賜哦”。我有一種年少時和嬸嬸趕廟會的感覺。

吃魚丸時,那是一盆透明透亮的魚肉泥,擠出成丸直接到開水裏,翻滾而成。由於魚糜新鮮,沒有一絲魚腥。圓的魚丸,青的蔥花,簡單精致。還有皮薄餡厚的小籠蒸餃,玲瓏剔透的紅糟肉圓,除了口感外,都還有美感。大概“美”和“食”就是由於如此這般的智慧融合,在各個不同的民族手裏賦予不同的靈感,而成為美食,並形成文化。

每當挑選一種食物時,我都會欣賞一會兒製作過程。在那一張張靈動的手上,在那一盆盆精心加工的食材中,在那一聲聲或低或高的叫賣聲裏,我看到了勤勞,質樸,還看到了笑容可掬的老外婆。當然這一切的支點都是為了在風雨中生活地更好。

如果說“九份”是台灣民俗的縮影,那麽中橫公路,則是台灣建設中的悲壯史詩。

台灣有一座中央山脈,從南到北,將台灣東西分割。中橫公路是從東向西穿越中央山脈,橫貫台灣東岸和西岸,也是通往太魯閣公園的唯一公路。在去太魯閣的路上,導遊向我們講述了這條公路的曆史。

中橫公路的建設是由一萬多名退伍軍人擔當的,他們都是單身。修建公路除了有利於經濟發展外,也有安置他們,讓他們成家立業的目的。因而我想當年的修路動員會對於這些老兵來講,肯定是振奮人心的。因為他們當時回國無望,卻有了求生之路。他們要為社會,為自己鋪出一條通往幸福家園的路。軍人的血肯定又在沸騰了。

然而,開山鑿路不是在平地修路。當時的工具是手鎬,加火藥。艱難度,危險度可想而知。而且有二十公裏的地段是懸崖峭壁和大理石岩層。因而在不到二百公裏長的公路開鑿中就有212人殉職。平均下來,每一公裏就有一條生命的代價。在殉職者中,除兩名工程師外,210位都是老兵。官稱是“榮民”,榮譽國民。

這些老兵們參加過抗日戰爭,國共戰爭。當初或許由於熱血報國,或許由於家庭貧窮,或許根本不知道為什麽,就被曆史的大潮衝到了台灣。在台灣,他們無家無業,無親無故。隔著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他們呼喚不能,書信不通。沒有故鄉的聲音,沒有親人的氣息。那種對父母妻小的思念,心靈的折磨 ,幾人能知。他們的父母可能會在家鄉某個小山頭,眺望幾十年,直至步履蹣跚。他們的妻兒可能會在送行的路口,駐足千遍,淚流千行。而這些最終卻都止於生命的停息。

導遊讓車子慢慢行駛,給我們指向一座有青山環抱,瀑布飛奔的亭台建築物。那是1958年,台灣省公路局在太魯閣公園內,為212名殉職者修建的“長春祠”,以永遠紀念他們的奉獻。中橫公路開工於1956年7月7日,通車於1960年5月9日。這些老兵們在戰爭中的功過可能無人知曉,但是他們血肉之軀鋪成的中橫公路,將與天地同在。

看著山澗咆哮而下的瀑布,我想,那一定是老兵們無奈的呐喊。

風雨中的台灣給我留下了不一般的印象。我沒有遊玩的感覺,而是有一種探訪的情感。希望風雨過後,陽光灑落在每一條鄉間小路,晚風輕拂外婆的每一個港灣,年輕人的長圍巾飄蕩的更加絢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九份是因為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而出名的。然後,侯孝賢後悔,破壞了原先的美。
xiaoge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看得我都想去台灣玩玩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