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唱K

(2011-06-22 01:09:04) 下一個

                                                   K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裏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

我們做在高高的穀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這是一群豆蔻年華的姑娘,在勞累了一天之後,坐在稻穀堆上唱的那時的流行歌曲。歌聲中童音猶存,皎潔的月光溫柔慈祥地照耀著她們那奔騰鋪展的青春,遼闊的曠野慷慨無私地回蕩著她們純真無憂的歌聲,陣陣晚風是最不容易出故障的的擴音器,數裏長的楊樹林是她們最忠實的聽眾。

       這一幕是在40年前,是我們最早唱“卡拉OK的實景那時我們都僅十五,六歲,最大的也不過十七歲。在現在的同齡人還要父母親嗬護備至之時,我們已經到最需要的地方接受再教育了。我們的任務是開荒種地,自己養活自己。記得那是在與一個村莊相隔一條河,數裏遠的地方,我們蓋自己的房子,開墾自己的稻田,為了防止水淹而修築河堤,為了改善生活圈養雞鴨。剛開始時,因為糧食不夠而饑餓,因為缺水而飲河水。我的一位閨蜜還曾有渴不擇水,連小魚一同下肚的經曆。

        在那洪洪烈烈的上山下鄉運動中,我們都是滄海一粟。雖也為今後的命運擔憂,不知明日將如何,但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艱苦的生活似乎沒有遏製我們那摧枯拉朽的青春活力。每頓飯一個半窩頭似乎也挺好吃,隻是白菜燉粉條量少了點,一天三頓單調了點。不過當饑餓時,什麽都是好吃的。放到現在,那還是健康食品呢。男生們如何挺過來的,我們不清楚,因為那時男女授受不親。

       那時我們沒有什麽文化生活,而且沒有電燈。借著油燈讀書,熏的鼻孔內發黑,咳嗽吐出來的都是黑色。我也曾試著借月光讀書,但畢竟不清楚。所以每天晚飯後,大家便聚在一起或唱歌或聊天,以解身心之乏困。

        當時我們唱的歌,用現在的話說是紅歌。全國人民同唱那幾首歌,唱同樣的八個樣板戲。特別是青少年,正像樣板戲裏說的那樣,撒什種子開什麽花,給什麽歌唱什麽歌,別的歌也沒有,也不會唱。記得那時好像還不太流行吉他,我有一隻秦琴。那是父母在我下鄉後用12.5元人民幣給我買的。那琴小巧玲瓏,橘紅色,形似吉它,也是彈奏。有3 根弦,用撥子彈奏。雖然不像現在的吉它裝飾豪華,但那隻琴給我的農場生活增添了很多快樂。有時我還給我的同伴們伴奏。那隻琴一直從農場伴隨我到讀書,到工作。最後由於琴箱的皮破了,加之沒有時間再玩,忍痛丟之。

       我們駐地的一邊是賈魯河,是一條不太寛的清清的小河,可隔河聊天。另一邊是一條5裏長的楊樹林帶。有風的夜裏林濤作響,真有“吼”之味道。那時我們喜歡在打稻穀的場上唱,在屋前唱,在河邊唱。特別是在月光下,我們把脖子拉的老長,傲視蒼穹,頂天立地,用一生中最頂沸的熱血潤飾那發自情感的歌聲。有時激昂,有時細膩,傷心時,哽咽,淚流滿麵。唱的最多的還是那八個樣板戲。有一個同學因為愛模仿唱“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寶,而得名“孟寶”,(因其姓孟)沿用至今。現在想來還真不相信,那時居然能聽懂京劇,而且能唱。大概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看過京劇,偶爾聽到,也不懂其詞,不解其意。

      今年是我們下鄉40 周年。前些時回國,我們這些當年夥伴,又相聚同唱。這是真正的卡拉OK。霓彩絢麗的包房,前衛的音響,多的無從選擇的歌單。大家似乎又回到了40 年前。不同的是,沒有了月光,沒有了那歡快跳躍的賈魯河,沒有了那濃密參天的5裏林場。(據說,那地方已高樓林立)。大家興致不減當年,而且唱了很多當年沒有的歌曲。但現在這幾嗓子大概還是當年的功底。已經做了祖母的孟寶那一聲字正腔圓的“穿林海”,渾厚有力,底氣十足,似乎穿越時空,又回那難忘的歲月,得到滿堂喝彩。最後大家還起立同唱最後一首歌,像是在唱生命中的“驪歌”,再次向那蹉跎的歲月告別。此情此景,與40年前月光下的那幕畫麵,都是我人生的珍藏。

      我每日都在感恩,感謝上帝讓我有不同的歲月經曆,感謝上帝讓我有相同的人生摯友。願我們今後生命長河中的卡拉OK更加優美,響亮。

 ——以此文紀念下鄉40 周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