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餛飩情結

(2011-02-01 19:48:51) 下一個

                                                  餛飩情結

          自記事起,我就愛吃餛飩。因為那時父母親帶我們去的最多的一家餐館是“蔡記餛飩館”。餛飩館位於我們城市最繁華的一條街上。主營餛飩和蒸餃,還配一些小菜。餛飩是由純肉餡加調料配成。香而不膩。蒸餃是用鬆針做鋪墊而蒸,有一股鬆針的清香。

        那時的生活較簡單,去吃“蔡記餛飩”我父母稱之為“改善生活”。在那些華燈初上的傍晚,父母手牽著我們,踏入熱氣繚繞,香氣撲鼻的餛飩館,已成為我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後來,長大了,我也有了孩子,那家餛飩館仍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不同的是,是我挽著母親,牽著孩子。

       有一年,我去上海 出差,偶而吃了一次上海小餛飩。從此也對上海小混飩產生了喜愛。喜愛之餘,還愛將兩種餛飩加以比較。

   “蔡記餛飩”是北方麵點。餛飩個大且湯濃。油而不膩,加上一些雞絲,和蝦皮,口感極好。似乎把北方人的豪爽,質樸,北方平原的遼闊大氣,盡顯其中。上海小餛飩則屬南方麵點,小巧玲瓏,晶瑩剔透。加上飄著金色蛋餅絲的清湯,更顯露出上海人的聰慧,精明,精致和秀氣。似乎上海灘的萬種風情,黃浦江畔的雲卷雲舒都蘊藏在這小小的餛飩之中。每當我享用上海小餛飩時,我用的都是一個“品”字。

       出國後,周圍沒有“蔡記餛飩”。餐館及超市賣的最多的是一些港式的餛飩。雖然質量口感尚可,但想念的還是那些久駐心中的味道。我就開始自己做餛飩,用肉餡調配各種菇類,鮮蝦和青菜,再包上那纖薄透明卻經煮不破的餛飩皮,自成一格。給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方便。有時,我還會冷凍起來,送朋友。但總是不會做上海小餛飩。周圍有餐館賣上海小餛飩,其餛飩味道尚可,但湯的味道實在不敢恭維。

       為了學做上海小餛飩,我特意去餐館點來吃,還向我的一位閨中好友請教。因為我的這位好友是一精致地道的上海人,其外表及文筆都大有張愛玲之風。

      做上海小餛飩 說來容易,做起來則不然。雖然各種成分齊全,但其量的掌握及餛飩皮的質量 都至關重要。經過幾次嚐試,最近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品到了自己做的上海小餛飩。雖談不上地道,但已有一些味道。外形我包的似元寶,內餡少而精,用少量榨菜,薄蛋餅皮,蝦皮,紫菜加入少量香菜或蔥花,一碗看似地道的上海小混飩便上桌了。當然,還有我自己的小秘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時代亦可造就一個人終身的口味和喜愛。每當我做餛飩或享用餛飩時,腦中都會浮現出和父母在一起的歲月,及那些特殊的年代,那些已經定格的畫麵。

  後記:當我第一次回國探親,第一想去的餐館便是“蔡記餛飩”。但已麵目全非,味道全非,服務全非。深感遺憾。很希望其再振當年之雄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