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廖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秋雨潤“漁村”

(2014-09-20 22:08:41) 下一個
秋雨潤“漁村” 廖康 今年大旱,我家附近公園的小湖幹涸了。加州不少地區限製用水,不許澆花洗車。鄰裏很多人家前院草地都黃了。人們盼雨,言談話語中總是念叨雨季快來。今晨出門,感到海風比往常濕潤。開車到蒙特瑞太平林,果然,吹麵不寒的淡淡秋風帶來陣陣潮氣,讓人感到似有似無的雨絲,卻不會在眼鏡上形成霧。偶爾一滴落在臉上,癢酥酥的。今天的大海非常平靜,魚鱗般細細的波浪在灰蒙蒙的天空下閃著淡淡的光。海灣裏一條桔紅色的獨木舟緩緩劃動,靜靜地遊弋在水麵上。墨綠的樹蔭下,一位婦女推著嬰兒車穿過林間,使周圍的景況顯得更加寧靜。突然,鑼鼓響起。黃、白、蘭三隻獅子在一個大頭和尚的逗引下舞動起來,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來觀看。 這是太平林華人漁村的舊址。當年的風貌早已蕩然無存。我在蒙特瑞住了十五年了,早就聽說過當年的華人漁村,但一直不知道具體在什麽地方。據萊登Sandy Lydon所著《中國金:蒙特瑞灣區的中國人》Chinese Gold: The Chinese in the Monterey Bay Region一書記載,本地的漁業是中國人於1851年首先興起的。掛雲帆從廣東來的漁民駕著獨具特色的平底船在這一帶——從海狼岬Point Lobos到中國岬China Point——捕捉鱈魚,比目魚,鰈魚,鰤魚,沙丁魚,魷魚和鯊魚,以及牡蠣和貽貝。他們大多居住在今天的中國岬。從照片上看,這裏的漁村由簡陋的木板房構成。辛苦勞作的漁民雖然也把海鮮賣給舊金山的居民和內華達山區的礦工,但大部分捕獲之物卻是曬成幹,運到廣東銷售。 海狼岬嶙峋的礁石和雄奇的海岸曾激發羅伯特?史蒂文森寫出名著《金銀島》;中國岬的華人漁村也給他留下特殊印象,並令他留下了文字:“這海灣裏遊蕩著設計古怪的船隻;你要是走進漁村,就會看到異國的服裝和陌生的麵龐。香在燒著,鴉片在燃著,地板上鋪著祈禱用的彩色紙條。你會說自己走錯了路,來到了他鄉;一位男子垂直執筆,向天朝的家鄉寫著蒙特瑞的消息。”對於作家,不同的人和語言可能激發靈感。對於普通人,卻往往引發懷疑和敵視。加之很多華人視天朝為家,此處隻是暫居之地。他們不剪辮子,不學英語,與美國人格格不入。 而且,蒙特瑞華人漁業的成功引來了競爭,競爭主要來自意大利後裔。華人漁村數次燒起莫名其妙的大火。華人為此打官司,卻沒有結果。隨著1882年排華法案的通過和每十年一次的展期,華人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最後,1906年5月16日晚一場大火燒毀了漁村大部分建築。官方非但找不到縱火犯,而且還不許華人重建漁村。華人55年前興起的漁業還在蓬勃發展,但從此以後,華人的身影隻在魚罐頭加工廠裏可見。蒙特瑞終於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沙丁魚港之一,但華人的功績卻被人淡忘。不知怎的,50年代初,沙丁魚似乎長了智慧,再也不來蒙特瑞海灣就捕了。漁業沒落了,魚臭漸漸散去,蒙特瑞半島的旅遊業發展起來,成為美國最美麗的遊覽勝地和最理想的居住地之一。華人曾受過的屈辱和不公正待遇仿佛已經消融在海光山色之中。雖然在書籍和旅遊指南裏有記載,華人漁村卻沒有任何標誌——直到今天為止。 今天,太平林文化遺產協會在華人漁村舊址舉行揭幕儀式。一方巨大的紅緞子遮蓋著路旁一塊岩石,一張桌子擺在岩石邊,還有五十來把座椅和音響設備。協會會長、本市市長、加州國會議員Sam Farr先後對一百多名觀眾講話,高度讚揚華人對蒙特瑞半島發展所作的貢獻。最後是主角Gerry Low-Sabado發言。她是當年一家華人漁民第五代後人,她的曾祖父1859年出生於海狼岬,是在蒙特瑞半島出生的第一個華人。她個子雖小,嗓音卻洪亮。多年來,她一直向身邊的人,向遊客,向政府官員講述蒙特瑞華人的奮鬥經曆。終於,她的努力有了成果,華人的貢獻得到了正式承認。 大紅緞子揭開了。岩石上鑲嵌著一塊正方形彩色陶瓷板,上麵銘刻著華人漁村的簡介和華人奮鬥的簡史,還印製了當年漁村的照片。Gerry心滿意足了,她還會繼續講述的。但這塊陶瓷板將向更多遊客默默地講述她的心裏話,這塊陶瓷板也是當年華人漁村的地標。儀式結束了,她還久久不肯離去,一遍又一遍向熙熙攘攘的遊人講述著。秋雨如煙,輕輕飄灑,滋潤著她的喉嚨,滋潤著幹涸的草地。我知道,那些發黃的枯草快要返青了。 2014年9月20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