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記者在收集閩清吳家史料,台灣、杭州等地友人寄來了一批新發現的與吳家有關的史料及照片,記者循史料前往閩清白中鎮采訪,又發現了一批史料。這些史料,向人們展示了一位鮮為人知的抗日英雄,他叫吳其璋。
杭州發現沙撈越總督府證明書:
記錄1938年英雄回國抗戰
輾轉到記者手上的這份馬來西亞沙撈越總督府證明書已經發黃,但字跡依然十分清晰,開具時間是1938年,那一年吳其璋剛滿29歲。
吳其璋父親吳鑾仕是閩清白中鎮前阪村人,早年跟隨黃乃棠赴今馬來西亞詩巫開辟“新福州”墾殖場,後成為當地最有名的牧師之一。吳家在當地屬富裕之家,兒女受到很好的正規教育。吳其璋排行老四,高中畢業後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在沙撈越當地頗有名氣。但1937年7月7日盧溝橋傳來的槍聲,讓這位海外遊子再也坐不住了,他對父親說:“祖國正在受難,我要回去,從軍參戰。”父親支持兒子的決定,他說:“你有文化,還可以去做技術兵,更好地打日本鬼子。”
|
照片說明:1938年馬來西亞總督府給吳其璋回國參加抗日戰爭的證書
|
拿到沙撈越總督府的證明書後,吳其璋於當年7月踏上歸程。吳其璋的六弟吳其軺現住杭州,他手中珍藏著一幅照片,就是“新福州”墾殖場港主劉家洙等歡送他回國從軍時留下的照片。劉家洙也是閩清人,抗戰中在沙撈越募集了大量款項支援國內抗戰,並組織了不少華僑子弟回國從軍。沙撈越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將其抓進大獄,嚴刑拷打,逼他下令不準“新福州”墾殖場華僑子弟回國從軍。雖被嚴刑折磨得奄奄一息,但劉家洙寧死不屈。上個世紀末,記者曾赴詩巫采訪了劉家洙孫子,本報對劉家洙也做過充分報道。
吳其璋回國後進入黃埔軍校17期四川交通輜重學院專攻化學武器。畢業後,進入軍政部化學兵部隊,因作戰勇敢,很快升任少校營長。
台灣發現遠征軍係列老照片:
記錄英雄為國盡忠最後一刻
1942年2月,中國組織遠征軍開赴印緬戰場抗日。吳其璋調入遠征軍六十六軍孫立人將軍的新編38師,任112團中校軍官。當年4月,吳其璋隨孫立人抵達緬甸,立即參加了曼德勒會戰,因作戰勇敢,很受孫立人賞識。
第二次緬甸戰役打響後,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如下山猛武般撲向胡康河穀。1942年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於邦。而就在此次戰鬥中,吳其璋頭部中彈,為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年僅34歲。
孫立人得知吳其璋犧牲的消息悲痛萬分,下令厚葬愛將,含淚派師部攝影師為吳其璋留下遺容,並在墓前樹碑。在台灣發現的這組老照片,正是孫立人將軍讓師部攝影師所拍的。
|
照片說明:吳其璋犧牲後被戰友們抬下來(照片右下有新編38師的章)
|
台灣發現的這組老照片共有5張,3張是遺容照,從照片上看,吳其璋頭部纏著繃帶,頭枕軍毯,躺在擔架上。吳其璋的墓建在緬甸密支那,墓下方刻“吳其璋之墓”,墓上方在國民黨黨徽下刻有“浩蕩英風”四個大字。在印緬戰場上,數以萬計中國軍人永遠留在了異鄉,但像吳其璋這樣留有遺容照,並建有這般講究墳墓的並不多見。吳家人說:“為這,我們要永遠感謝孫將軍。”
孫立人將軍有一段傳奇也與吳其璋有關。在他下令厚葬吳其璋後,緊接著日軍第十八師團俘虜被帶到孫立人將軍前,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假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日軍第十八師團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這些俘虜手上都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當然罪有應得。
閩清發現吳家故居:
記錄英雄家族故事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吳其璋的故居還完整地保存在閩清縣白中鎮前阪鄉。記者在鄉間采訪時了解到吳其璋兄弟姐妹9人,除他三哥3歲夭折外,其餘皆事業有成。
|
照片說明:新編38師尊孫立人師長之命為犧牲的吳其璋中校在密支那樹碑立傳
|
吳其璋大哥吳其玉,北京燕京大學畢業,後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之江大學教育長;二哥吳其瑞,從福建協和大學畢業後,再獲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五弟吳其瑗,福建協和大學畢業生;六弟吳其軺,黃埔軍校空軍十一期畢業生、美國空軍大學戰術係畢業生。吳其軺抗戰時任美國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戰鬥機團(飛虎隊)少校飛行分隊長,他4次飛越駝峰,升空與日寇作戰800小時,抗戰勝利後被盟軍授與“飛行優異十字勳章”。本報2005年11月13日以《飛虎隊英雄緣何塵封六十年》為題,作過長篇報道。
吳其璋的兩個姐姐和兩個妹妹也都是大學畢業生,他的大妹夫還住在福州,他就是海峽兩岸都熟悉的茶界泰鬥張天福先生,今年已98歲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