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古跡多如牛毛,隨便開車兜一圈準能撞上個吧,由於都是石壘的建築利於保存,在普通遊客眼裏真是個個都精雕細琢,要不是有點啥特別講頭或炒作,還真是虎落平陽呢。最典型的就是印度中部的克久拉霍(Khajuraho), 它能躍然成為遊人的新寵,全要拜那些看得人心跳加速的「出位」情色石雕。西方人又稱其為”愛經之廟“,因為有人認為廟裏的性愛雕刻是仿造了印度一部古老的“愛經”(Kama Sutra), 其中有性愛十二式。中文則更直白的稱其為“性愛之廟”。其實克久拉霍大部分的石雕描述的是日常鎖事或宮廷生活,隻有不到10%是描繪男歡女愛的。但凡是和性沾了邊的東東,總是很吸人眼球的,不是嗎。當俺第一次在PBS的節目中看到它的介紹時,在俺的心目中它就和泰姬陵一樣重要了。如果說泰姬陵是“The symbol of love”,那克久拉霍就是它的孿生姐妹“The symbol of making love”。
12/30一早俺們坐火車去克久拉霍.到火車站時,略嫌早,D再此告誡俺們火車站非常混亂,不要給乞丐們施舍,你們也許覺得你們是在行善(“good Karma”),但這並不能真正幫助這些人,反而促使這個國家的乞丐越來越多。D指了車下10米遠一個翹著碩象足的肮髒乞丐。天啊,俺第一次見這樣的巨腳。他得了罕見的象足症,十年前當他還是個小娃時他就在這裏行乞了,那時的他長一張非常可愛的娃娃臉,卷卷的頭發軟軟順順的貼在額角,烏黑的大眸子,黑白分明,盛滿渴求,童貞和無奈。很多遊人憐憫他的年少不幸,給他施舍。當時D帶的團裏有位美國醫生,非常同情這個小娃的不幸,對D說“我是醫生,這個病是可以治愈的,我知道如何治療,願意幫助他,醫好他的病,請你做翻譯帶我去和他講。”當D帶了這個醫生,麵對麵的把醫生的好意翻譯給這小娃後,小娃二話不說的跑了,從此消失了一周,然後又回到了火車站,看到D的第一天他非常生氣的對D說“你管什麽閑事,我這樣好的很,每天很多遊人給我錢,我日子過的很舒服。”從此D和這小娃沒再說過一句話,雖然D隔三差五的在這裏見到他行乞,他一天天長大,變的肮髒醜陋,不再擁有一張可愛的娃娃臉,和其他那些蜷縮在角落裏的齷齪的乞丐沒有什麽不同,亦鮮有遊人願意給他設施了。按常理人不自立是無法拯救的,但當你看到印度那麽多自得其樂,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乞丐時,不禁訝然於他們的普世哲學。記得多少年前去巴西時,有個當地人給俺們講了個笑話以諷刺巴西人的懶散:一個富翁對一個乞丐說“你看你過的什麽日子,你應當要努力勞動,那就能過上好日子,吃的飽穿的暖。”乞丐說“然後呢?”富翁說“你接著努力,就可以買豪車住大房子。” 乞丐說“然後呢?“富翁說“你再接著努力,賺花不完的錢,就可以奴仆成群,什麽也不用幹了。”乞丐輕描淡寫的說“我已經達到了。我現在就什麽也不用幹”:)
在空曠的站台上等車:
邊上很多席地而睡的乞丐:
到了Jhansi車站,換大巴取道Orchha 去克久拉霍:
歐恰(Orchha) 是Betwa 河畔的一個寧靜小鎮。城門在望:
這個可愛的門童,會用非常清晰的中文唱,“阿裏山的姑娘”,“梅花讚”,聲色也很出彩呢:
全素的自助餐,素菜做的這樣多姿多味,尤其是茄子很出彩的:
甜點和前菜也都很美味:
飯畢閑遊,沒有很多遊人,清爽的一如歐洲的小莊園,配了悠悠古廟別有一番滋味:
殘牆花色:
聖師:
河中納涼:
河邊古廟的基石上曬著那永不褪色的傳說:
傳統的洗衣場,別嫌它原始,其實很環保的:
車過古堡,雖是匆匆一瞥,但也驚豔:
過河了:
直開到傍晚,才到卡久拉霍,一入城就看到婚慶,印度人是個很喜慶的民族,一有喜事,就上街載歌載舞的:
卡久拉霍是昌德拉王國從公元10~14世紀的都城,鼎盛時期修建了85座壯觀又精美的印度教和耆那教神廟。14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莫臥兒王朝興起並逐漸控製整個印度次大陸,印度教神廟遭到大肆破壞,殘存的20幾座廟群迷失在亂叢野崗中。直到1839年,英國軍官在此打獵時無意發現了叢林中的秘密,保守的英國紳士們大吃一斤,一邊哀歎成何體統,一邊把它發掘修繕。 在1986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卡久拉霍分為東、南、西三群印度教和耆那教廟宇,但精華都在西廟群,俺們看了東,西兩個廟群,南邊的就沒去。其實要是趕時間,就看西廟群即可了,連世界文化遺產都也隻包括西廟群,看看不是俺們思想不純潔特特跑來看黃片,聯合國教科文跟咱一個水平。
第二天一早先去看主角——西廟群。清晨的小鎮,靜悄悄:
唯有農家行匆匆:
一入門就滿眼翠綠,好像一個大公園的感覺,深吸一口氣,微涼中帶著潤濕的青草氣息,自從來在印度,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愉悅的呼吸了。
早上有點霧蒙蒙的陰鬱:
拉希瑪納寺(Lakshmana Temple),建於954年,是克久拉霍最大的祭祀場所,寺廟由一座主要祭壇和四個附屬祭壇組成,頂上插旗子的是香火不斷的祭廟。印度很多古廟到現在都依然被使用,也因此維護的很好:
神廟的牆麵遍布石雕,那沒有雕刻的部分是根據修舊複舊的原則,對缺失的部分不做任何杜撰加工,隻是填上石磚而已。
印度的廟實在是太多了,在印度這樣雕刻精美的廟宇並不稀缺,在本國人的認知裏亦算不上什麽非常特別的精品。往來時和飛機/機場鄰座的印度人聊起要去這裏,人家大多是一臉茫然,俺們還翻出iPad上照片給人家看,(當然是不帶黃的廟宇圖啦,俺們也不好意思拿那XX類的石雕片子給這些個生人看),人家隻是禮貌性的說“喔,挺好的廟!”
拉近看,大名鼎鼎的西廟群雕塑來啦:
其實稍微拉遠點,就可看出大部分雕刻隻是日常生活場景和各種神靈。那些貌似全裸,體態豐盈的美眉,其實是穿了極薄的紗褲的,可以清晰的看到美眉小腿上七分褲的褲角線。但後人則更喜歡把人家杜撰成全裸,那多刺激而又引入遐想啊。
右邊的情侶趣解房中樂,連大象都識趣的含笑回首啊:
這個非常兒童不易哈:
為什麽會在供奉神的廟宇刻了這樣多的栩栩如生的勁爆場麵,有多種猜測,沒有定論。但在當時的印度,性不是一個隱諱的話題,在很多廟宇裏被廣泛雕刻,描繪和崇拜。
基於印度教的教義,人生有四大目標:善行(Dharma /virtue), 財富( Artha /success) , 享樂( Kama /pleasure), 解脫(Moksa/release)。其中享樂(Kama)包括一切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東東:音樂,舞蹈,詩歌,藝術。。。和性愛。而人的終極目標是解脫,也是俺們所說的極樂世界。在沒有丟棄善行(Dharma)之下的性愛是通往解脫( Moksa)的途徑 之一,可以從性交所帶來的愉悅中獲得解脫和救贖。它既是人生的奮鬥目標之一,也是最富於激情的完美人生享受。而"愛"是與生俱來的,可以無師自通,但"性"卻是必須經過學習才能掌握的。 卡修拉荷的雕飾就是石刻版的《愛經》( Kama Sutra), 是教育婆羅門男孩學習如何成長為男人的立體教科書。寺廟是人們最常去的地方,也就成了最合適的教育場所了。
即使在現代保守的印度,性成了避諱話題,這座廟仍然擔負著教科書的作用。印度還專門有部電影描繪了一個小女孩結婚後不解房中之道,他的丈夫不知該如何開解她,最後帶她到這裏來看圖解秘。
看看這姿勢,要通往解脫不練瑜伽能行嗎!難怪瑜伽這麽風行呢!
更叫人張目結舌的,還有這種獸交圖:
晌午,天開始放藍:
古廟繁花別有一番清爽明豔:
這樣深的石雕立體感很強,呼之欲出,有種木雕的感覺不似吳哥窟那種很淺的浮雕:
這個真是讓人乍舌了,底下倒立那位,恐怕光練瑜伽是不夠的,還得有歐陽鋒走火入魔的倒立功才行。難怪武俠小說裏都說天竺高僧功夫了得呢,看來功夫來源於生活:
神獸威嚴:
亭台樓閣:
看完西廟群回到車上,一派驚喜,今天是除夕:
東麵廟宇群不像西麵廟宇群那麼集中, Parsvanath Temple 最精彩,它跟 Shanti Nath Temple、和 Adinath Temple 等幾間廟宇組成一個景點,都是耆那教建築,雕刻著印度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形象。
說實話,看多了,覺得這些廟都長差不多,回來過一陣看,要不是當時有照廟牌子,根本分不出誰是誰哈:
看官看夠帶色的吧,下麵上些精品石雕,正在刷睫毛膏的女神,所有的石雕都反應了印度的等級製度,邊上的小人是仆人:
美女正在畫腳上的圖騰:
印度的女神都是能歌善舞的喲, 體態婀娜的美眉,巧奪天功的石雕居然完美生動的刻畫出了她腿上薄紗七分褲的花邊。
這是俺最喜歡的一組雕塑,沒有驚人的瑜伽式,是對有愛而無性的愛侶,人物體態表情細膩的流露出情人間的愛戀。
看完東廟群,吃過午飯就趕往機場去下一站聖城--瓦拉納西.在機場看到這樣廉節的反貪腐告示,非常感動吧。印度官員的貪腐是非常普遍的,連俺那個米國生長的印度好友回印度時都在機場被明目張膽的勒索呢,安檢慢悠悠的在她的行李裏翻箱倒櫃地找岔收賄。她當時身上沒零錢,拿了個20美刀的票子塞給官家,立刻就二話沒有的放行了。出得機場和來接機的老爸一念叨這事,(她爹媽是第一代移民,在米國養大了他們兄妹幾個,自己就退休回印度去過海歸的逍遙日子了)老爸一聽就說:“給多了,給個5塊就夠了。我去給你要回來。”朋友自是懶得為了區區20美刀糾纏不休,無奈她老爸是不由分說就跑進了機場,一頓大義雌雄居然把那15塊找頭給要回來了,聽得俺是又驚又笑,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哈。:
謝謝喜歡!下麵一篇就來了,明天來看:)
期待下一篇瓦拉納西。快點上啊!